瑞典戰艦首航1.6千米就沉沒,其姐妹艦也沉沒,最近在湖中被發現

2019-11-11   廁讀大歷史

瑞典在瓦薩王朝統治時期,曾位列歐洲強國行列,尤其是在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位期間,瓦薩王朝更是迎來了全盛時期,這位被稱為「北方雄獅」的大帝有赫赫武功。

不僅在陸軍作戰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變革,在海軍方面,他下令建造了一批相當有戰鬥力的戰艦,其中以「瓦薩號」最為出名。最近,海洋考古學家在瑞典東部的梅拉倫湖發現了瓦薩號姐妹船的殘骸。

能以王朝的名字命名,足以顯示瓦薩號的地位,以及阿道夫對這艘戰艦的重視。1626年年初,瓦薩號正式開始建造,阿道夫不止親自監督,還參與到了戰艦的設計中,他要求瓦薩號在速度、外觀、戰鬥力方面都達到頂尖水平。

經過近三年的打造,成型的瓦薩號長達69米,寬近12米,兩層炮甲板共計64門炮。1628年8月10日,瓦薩號迎來了首航,但是僅僅駛出了不到1.6千米,船身就開始傾斜,隨後甲板進水,船體搖晃緩慢下沉,最終淹沒在了瓦克斯霍姆(Vaxholm)的海港中。直到1961年,瓦薩號的殘骸才被打撈出來。

近日發現的這艘沉船,據推測與瓦薩號同出斯德哥爾摩海軍造船廠,而且都是由漢瑞克·海伯特森擔任主造船師,這位在當時經驗豐富且小有名氣的工程師,同時收到了製作4艘戰艦的任務,兩大兩小,兩艘大船用41米的龍骨,另外兩艘小船則用32米的龍骨,這兩艘大船一艘是瓦薩號,另一艘可能就是此次發現的Äpplet號。

潛水員吉姆·漢森表示,潛入水下,他最先看到的一塊高5-6米的殘骸,繼續探索後判定出這是一艘軍艦無誤。由於梅拉倫湖的水低溫寒冷,殘骸的保存狀況相對良好。與瓦薩號不同,Äpplet號1629年建造完成後,曾經在瑞典海軍服役,參加過數次戰鬥。

之所以說瓦薩號和Äpplet號是姐妹船,一方面是因為二者同出一人之手,更重要的是它們使用的木材很可能完全一致,海洋考古學家已經採集了沉船的木材樣本,經過進一步的鑑定後才能得出最終的結論,而木材分析結合文獻資料,人們將會確切的知道這艘船從哪來、到哪去,又為什麼沉沒於此。

你對這兩艘命運多舛的戰艦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點贊、關注、轉發,支持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