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德式建築群,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井陘段家樓景區

2019-11-09     視覺秀旅遊

 段家樓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礦區南部鳳山鎮馬西溝,於1913年在井陘正豐煤礦開始興建的一座具有西洋建築風格的段家樓群。段家樓群體建築規模宏大,布局集中緊湊,結構奇特巧妙,做工精細,技術精湛,其石、木雕刻生動逼真。它較好保存了歷史的原貌,是石家莊地區最大的德式建築群體,也是西洋建築與中國古典建築藝術相結合的建築藝術珍品,堪稱中國近現代煤炭工業建築史上的經典之作。2001年被命名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12年,時任北洋政府總理兼陸軍總長的段祺瑞及其家族入股正豐煤礦股份公司後,在正豐煤礦西約一公里處興建總經理辦公大樓、小姐樓、公子樓、德國工程師可里喀辦公大樓、煤師院等規模宏大的德式建築群體。為了打造百年基業,段祺瑞家族不惜重金,聘請德國專家進行建築設計。考慮到戰亂避難、機密、安全和物資儲藏等方面的需要,在建築群體地下8至12米深處修建暗道將總經理辦公大樓、公子樓、德國工程師辦公大樓、煤師院、鳳山火車站、正豐礦廠區辦公大樓、高級職員辦公區、正豐礦電廠等主要建築相連通。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幾次重大事件的發生,段氏家族就是藉助地(暗)道的有利條件進行破解的。段氏家族自1913年至1924年所修建地(暗)道全長約1850米,大部分為磚巷,一部分為石巷圓木頂棚,做工十分精細,有些地段百年之後還完好如初。因當時保密要求非常嚴格,直接牽址到施工人員的身家性命,直到1969年段家地(暗)道才被發現,有些暗道入口在1983年拆除舊建築時才重見天日。

1937年10月日軍占領正豐礦後,出於侵華戰爭需要之目的,在正豐礦1號大井口東50米,正豐礦電廠水塔旁地下25米深處,自北向南挖地道約270米,直通礦界日軍炮樓,全部為石巷,現常年被水淹沒。日軍修建的地道防衛森嚴,持槍把崗,專供日人防空和研究要事使用,華人不得入內。

段家樓景區地道雖歷經百年,但保存基本完好,地道分上、中、下三層,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大循環套小循環,密布暗道機關,攻防設施齊全,仿佛地下迷宮,使進入地道者茫然不知所措。設有指揮部、機要室、機械維修室、武器庫、餐廳、打靶場等多種場所。地道外設13個出口,可直通鳳山火車站、公路大橋、正豐礦廠區、宏業賓館、景區總辦大樓等地,進入和疏散十分便捷。地道內冬暖夏涼,溫度在18~20度左右,令遊客感覺十分舒適。段家樓景區地道與百年礦井北斜井貫通。礦井內有全國罕見的井下老君堂和懸臂大鐵鉈。巷道和大廳內陳列著調度指揮、採掘、運輸、通風、機電等五大類設施、設備,讓遊客在遊覽中體驗正豐礦百年煤炭開採史。2002年2月7日,段家樓景區地道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段家樓景區地道除了具有人防工程作用外,還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極富品味的觀賞性,其神秘面紗期待人們去慢慢揭開。

「段家樓」 不僅是建築史上的一個傳奇,更是一部鮮活的愛國主義教材。其建於1913年,歷經北洋軍閥時期、民國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後建設時期,跨度近百年,就像一本教課書生動地展現了時代的變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nVhTW4BMH2_cNUgK6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