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與老婆吵架後故意酒駕被抓: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

2019-10-10     五星級媽媽

前兩天看到一個毀三觀的新聞。

江蘇一男子和老婆吵架後,心情不好,喝酒開車。當然酒駕,肯定會被警察抓的。

不過,讓人無語的是,這為男子被民警拘留後,說喝酒開車就是要被警察逮住。他讓警察直接照最嚴重的處理。

呵呵,難道看著你們夫妻吵架的份上,從輕發落嗎?

有一些人,真的沒帶腦子出門的。你想想,喝酒開車,撞到人怎麼辦。這種行為不僅危及自己的人身安全,還會傷害到別人。

無論什麼原因,酒駕肯定得按最嚴重的處理。不過氣憤歸氣憤。冷靜下來,卻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反思的問題。

新聞的男子很委屈,他說他每天都很辛苦,妻子卻不能理解他,還和他吵架,讓他不要回家了。

妻子的話,很明顯就是氣話,她自己也很委屈,每天老公都忙到九點多才回來,又沒法辦替她分擔家活。

如果夫妻兩人一開始就能心平氣和地溝通,可能就沒酒駕這回事了。

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是因為生活中很多女人都習慣擱狠話。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明星。

《我家小兩口》里,大張偉問幾對夫妻有沒試過吵架時提「離婚」。

戚薇的老公李承鉉第一反應是,常常。戚薇和他吵架時,常常提到離婚。

對於老公的吐槽,戚薇解釋她說離婚不是認真的,她根本就沒有離婚的打算。

似乎很多女人都會這樣,根本沒有離婚的打算,但正在氣頭上,離婚兩字就衝口而出了;又或者根本不想老公離開,但「滾」卻成了她們的口頭語。

認識一個阿姨嘴巴是出名的毒。

丈夫沒及時完成她分配的工作,她罵他是沒用的廢物;女兒在婆家受了委屈,她說活該,誰讓你不懂討老公歡心;孫子不小心著涼了,她罵媳婦不配做人。

阿姨說出的每一句話,就像一把利劍,深深刺入對方的心臟。

《破產姐妹》里有一句經典的台詞:「嘴巴那麼毒,心裡一定很苦吧」

一直以來阿姨過得挺苦的,年輕時,丈夫欠下巨債,去了別的城市賺錢還債。她自己又做爸,又做媽把兩個孩子拉扯大。

什麼都是自己撐的她,變得越來越好強,什麼苦都往心裡藏。結果,日積月累的苦變成暴戾之氣。

但冷言冷語是很傷人的。

被妻子頤指氣使的丈夫,對她越來越不耐煩;被媽媽冷嘲熱諷的兒女,和她越來越疏離;被婆婆惡言相向的媳婦,對她躲避三分。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有些話說出口了,是無法收回來。而每一個被傷害過的人,也不是那麼容易開口說原諒的。

雖然,怎樣說話是你的自由,但出口傷人,總歸不是好的選擇。我們應該善用它,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變得更美好。

蔡少芬在《我最愛的女人們》談到她和張晉吵架的過往。

她說,有段時間和張晉吵架,時常會說狠的話。狠到是什麼程度?就是要和你分手的那一種。

剛開始張晉忍著,但時間久了,他就爆發了。有次,蔡少芬又說了狠話。結果,張晉替她收拾好行李,直接送她去機場。

張晉對蔡少芬說:「如果你一直這樣說(狠話),說到最後把愛情被弄裂了,就拼不回來了。」自從那次之後,蔡少芬就不再說狠話了。

婚姻生活是很瑣碎,並且很磨人的。

夫妻二人,日夜相對,左手摸右手般的熟悉感。會讓我們對對方的包容度不斷降低。然後遇到一點小事,總是指責比溝通先行。

但是稍稍犯錯,對方連解釋的機會都不給你,就破口大罵。這擱誰的心裡都不好受。

於是牴觸來了,反駁也隨之而來。當兩個人正在氣頭上,情緒控制了理智,為了打敗對方,雙方都挑最難聽的話說。

結果,一點小事最後演變成了破壞夫妻關係的大事。

夫妻間無法好好溝通,對婚姻生活是一種傷害。這種傷害發生一次兩次可能你不太意識到它的存在,但久了,這會成為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

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對的人,不是那麼容易遇到的。

這世上,所有長久的婚姻都需要苦心經營。

兩人長久的相處,矛盾肯定會有的,但是無關緊要的事,並不值得大動干戈,我們應該花更多的耐性去包容對方。我們應該學會情緒管理,懂得給對方留有餘地。

豆瓣有個樓主說自己自從大學畢業後,沒有想過要回家。

原因是,她覺得那個家對她來說太壓抑了。樓主從小到大,每次考不好,都被父母罵。

高考發揮不好,整個暑假都不想外出,她父母還冷冷地說:「考成這樣,出去幹什麼。不要出去給我丟人.……」

不得不說,每一個父母都對孩子寄予厚望。我們希望他動靜結合,我們希望他知書識禮,我們希望他出類拔萃。

可惜很多時候,孩子都無法達到我們的預期。

所以,漸漸地,我們開始焦慮,開始暴躁,然後不自覺地說難聽的話去刺激他,希望他受到刺激後能奮發上進。

我理解很多父母都是刀子嘴,豆腐心。但孩子不懂,年紀尚小的他沒辦法透過父母的刀子嘴去體會父母的用心。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瀑布心理效應」,是指說話者不帶有什麼特別的惡意,但是聽話的人卻被話激起了心理波瀾的現象。

據心理學統計,經常受到語言暴力的孩子,不懂得控制情緒,也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需求。

最後,父母的用心良苦變成了傷害孩子利器。

我們是一個成年人,我們不能用一個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有些事,我們可能信手拈來,但孩子可能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才能熟悉。

每一個孩子成長,都需要經過一段漫長的歲月。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階段里,要有耐性,不要打擊他。

當孩子不懂事,或者孩子犯錯時,心平氣和地教育孩子。不要對孩子故意說狠話,好好和孩子溝通,孩子也能理解,也會明白的。

這樣孩子才會健康成長。

亦舒在《美麗新世界》里說:人們日常所犯最大的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

是的,我們對著父母,常常會耐性盡失。

好好說話,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

天涼了,父母打電話,叮嚀記得添衣。電話那頭正刷著朋友圈的女兒,沒說兩句掛了。

工作時,父母囑咐準時吃飯,「嗯」一聲,電話又掛斷了。

旅遊時,父母提醒要注意安全,「知道了,知道了」玩得正開心的孩子,隨手就將電話掛了。

我們有大把大把的時間給朋友,我們有大把大把的耐性給同事,唯獨對於父母,我們習慣一直放在那,希望不被打擾。

其實父母也不想打擾兒女的,但他們不放心。

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父母的嘮叨,是關心。我們要懂得感恩。我們要理解他們的不安,要學會安撫他們的情緒。

父母想要的並不多,他希望聽聽孩子的聲音。也希望孩子能聽聽他嘮叨一下,這樣他們就安心了。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想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被溫柔善待的孩子,和諧相處的夫妻,還有被兒女時刻放在心上的父母。

蔡康永說過:把無謂的勝利留給對方,懂得認輸的人會說話。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立場,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

一家人,沒必要什麼事都分輸贏的。有時就算你贏了,但傷了感情,其實也就輸了。

我們應該學會給對方留有餘地,學會在別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

因為,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mIatW0BMH2_cNUgAlp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