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蒙陰縣----歷經廢置,交替稱蒙陰與新泰

2019-08-04     秦那qina

蒙陰縣是山東省臨沂市下轄縣,總面積1601平方公里,總人口55萬。蒙陰縣先後被評為「中國十佳縣域旅遊目的地」、「中國最佳養生休閒旅遊名縣」等稱號。以孟良崮為主體的紅色旅遊獲批全國沂蒙紅色教育旅遊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

一、歷史沿革

1、西漢於蒙邑(今崔家城子)置蒙陰縣,治今縣西南,屬泰山郡。又置盧縣,治今故縣,屬城陽國。東漢二縣俱廢。

2、三國魏復置蒙陰縣,屬徐州琅邪郡。西晉末因戰亂廢。南北朝時,北魏於蒙陰地置新泰縣,屬南青州東安郡。東魏時,東安郡之新泰縣改稱蒙陰縣,仍屬東安郡。

3、北齊將蒙陰縣併入東泰山郡之新泰縣。自此經隋、唐五代直至南宋景定三年,共712年,都屬新泰縣。1262年(南宋景定三年),蒙陰地又由新泰縣劃入沂水縣,稱新泰鎮(舊蒙陰縣誌叫新寨鎮)。

4、1313年(元皇慶二年),重建蒙陰縣,屬益都路莒州。另據《重建蒙陰縣碑》載,重建蒙陰縣為元延佑二年。1369年(明洪武二年)屬青州府。1730年(清雍正八年),改屬莒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屬沂州府。

5、1913年(中華民國2年),廢府設道,蒙陰縣屬濟寧道。1925年改屬琅邪道。1928年廢道,直屬省。1936年屬山東省第三行政區。1941年9月,將原蒙陰縣的大部分地區劃為新蒙縣、泰寧縣、博萊縣。蒙陰縣屬魯中區二專區。1943年3月蒙陰縣撤銷,同年9月恢復,仍屬二專區。

6、1949年7月屬沂蒙專區。1950年6月改屬沂水專區。1953年8月屬臨沂地區。1994年12月臨沂撤地設市。2013年底,蒙陰縣仍屬臨沂市。

二、地名來歷

《漢書·地理志》:「《禹貢》蒙山在西南」,縣在蒙山之北,故名蒙陰。

三、名勝古蹟

1、蒙山國家森林公園(蒙山雲蒙景區)。地處蒙陰縣南部,蒙山山脈北側,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5.5萬畝,包括蒙山瀑布、雨王廟、雲蒙峰、百花峪、老龍潭、望海樓6個景區,最有名的有蒙山疊翠、疊瀑、雲海、日出、林海花潮、賞濤觀瀑、蒙山秋色、雪山玉谷8大景觀。

2、杏山溶洞。位於蒙陰縣城南部10公里處的桃墟鎮杏山村。此洞是杏山村民在1994年1月6日修建房屋採石時發現的,並已於1994年12月17日正式向遊人開放。

3、孟良崮。位於山東省蒙陰縣垛莊鎮駐地,距縣城28公里,是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3A級旅遊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傳統教育基地。孟良崮旅遊區是集國防教育、軍事體驗、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大型旅遊景區。主要有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山上軍事公園、孟良崮國家級森林公園等景點。

4、雲蒙湖。位於蒙陰縣城東15公里,它占地4200公項,蓄水7.82億立方米,壩高29.8米,壩長1665米,流域面積160公頃,灌溉面積10.7萬公頃,每年平均向下游供水3.79億立方米,為山東省第二大人工湖,中國北方大型人工湖之一。

5、中山寺。位於蒙陰縣城東部的坦埠鎮駐地西北2.5公里處,距縣城30公里。建於唐朝,因座落在中山之陽的林蔭之中,故名。該寺規模宏大,鼎盛時期有僧人500餘人,年年有盛會,鄉鄉有客來。

6、地下銀河。位於蒙陰縣城西北6公里(蒙陰縣完莊)處,是一處溶洞景觀。溶洞全長10000餘米,分上、中、下三層,是山東省發現的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地下自然景觀。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gwhX2wBUcHTFCnfNj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