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初年,自流井鹽業發展很快,靠水路外運鹽巴已經滿足不了各地的需求。在康熙、乾隆年間開始開闢了一條西起自流井,經大山鋪、何家場到牛兒渡,全程大約有45公里的東大路。時過境遷,隨著公路交通的發展,東大路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裡,痛快旅遊呼朋喚友從大山鋪回龍橋追尋東大路的遺蹟,一直徒步到三多寨洞雲村(原鴛鴦鄉),探古尋幽的同時感受自貢東北部的田園風光。
從大山鋪老街的下橫巷,穿過內宜高速,再跨越內昆鐵路,才能看到回龍橋牌坊古道。
用現在的眼光很難想像著名的東大路是這樣的鄉間小道
仔細看看石板路中間留下的深深地車轍印跡
東大路上的回龍橋石坊是一座四柱三門石牌坊,高寬近5米,石門斑駁陸離。建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為方便行人修建回龍橋,立有碑銘坊以記建橋始末。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回龍橋牌坊一邊樓頂墜落,村民將坊柱直接作為房屋立柱使用,三分之一部分成了房屋建築的主體,石板路從牌坊下穿過。
牌坊俯瞰李白河的秀色
李白河上的回龍橋,後改為橋堰一體。
過橋後左轉是通往鴛鴦方向的石板路
可惜這段鹽運古道的石板路從這裡延伸不到百米就結束了
回龍橋上靜靜流淌的李白河
石板路被這亂磚頭的機耕道阻斷
路中間的樹掛還有點漂亮
機耕道的前方有高架水渠,不過一打聽我們走錯了方向。
幾經打聽終於走上通往鴛鴦的正確方向,其實這條當地人口中的「大路」便是當年的鹽運古道東大路,不過現在早已變成了「鄉間小路」,原來的石板很多被取走另作它用。
路邊的岩石風化很嚴重
這朵花很漂亮,不知道名字就留一張影吧!
對面崖壁上的三棵樹有點特別
這段路又變回了石板路面,只是石板是豎式排列。
豎式排列中難得的兩塊橫式石板
窄窄的石板路蜿蜒向上
沒有想到的是登上坡後,石板路就被這條水泥路取代。
一路上藍天下的泡桐花頗為漂亮
油菜籽田雖沒有油菜花田漂亮,但也別有風味!
雲淡風清的田園風光
天空中神奇的雲彩
又遇高架水渠,不過聽說距離洞雲村摩崖造像已經不遠了。
行走春天的鄉間裡,盡情呼吸清新的空氣。
這幅田園風光有點唯美
進入一段居住區,安全提示前方正在施工,原來川南城際高鐵從這一帶經過。
藍天白雲下的油菜籽海真美,明年一定要來這裡拍一次油菜花。
見到已經關閉的洞雲小學,下面就是洞雲村摩崖造像。
洞雲村茨溝寺一帶是一個寬大的山谷,公路沿崖壁一直延伸到谷底,雖然植被還是不錯,但裸露的岩體較多。谷底的紅磚建築,讓人一進這裡就有一種武隆的既視感。
川南城際鐵路從谷口穿行而過,山谷兩邊至今保留著摩崖石刻和一段古鹽道東大路的石板古道。
沿著山崖邊的公路一路向下
這個視角更有武隆的感覺,原來的茨溝寺舊址就在谷底,後來改建為洞雲村小學,再後來變成敬老院。現在見到的谷底建築是敬老院的遺蹟。
現在洞雲村摩崖造像前新建了一個觀景平台和寬闊的梯步。
洞雲村摩崖造像位於自貢市大安區三多寨鎮洞雲村4組(原屬鴛鴦鄉)東崖坡上,坐東向西,始鑿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分布面積約200平方米。造像一龕三尊,為釋迦摩尼與弟子迦葉與阿難。現為大安區文物保護單位。
造像一龕三尊,為釋迦摩尼與弟子迦葉與阿難。龕為拱頂,高9米,進深4.3米,寬4.35米,大佛像連基座通高7.2米,胸寬2.3米,厚0.9米。龕內左下壁原有刻碑一通,刻有:"清嘉慶丙子冬月"字體。佛龕外原有單披木構件,早毀,近年又建成水泥雙柱陶瓦屋披,現在建不鏽鋼雨棚保護。大佛頭像毀於上世紀60年代,近年村民自行修復造像,造成佛像面目全非。
小佛龕內佛像早毀,近年為村民另置觀音瓷像於內,龕上刻有楹聯云:「慈心渾似彌陀佛;浩宇還同紫竹林。」一幅陰刻"泰山石敢當"五字,字旁陰刻八卦型符。據說上端刻有巨獸面孔浮雕,歷經歲月滄桑已經很難看出痕跡。
造像右側下方有一排疑似羅漢造像的遺蹟,只是破損太嚴重了。
川南城際鐵路與洞雲村摩崖造像「擦肩而過」。
洞雲村摩崖造像對面就是茨溝寺左側山岩的石板路梯,是原東大路必經之地。本來準備近距離前往探訪,但整個谷底雜草叢生考慮安全,改為冬季再來近距離參觀,不過從這個角度更能看出這條鹽運古道上的艱辛。
緊靠梯旁刻有「登雲大道」4個大字,為明代萬曆十六年 (1588 )冬陳鰲宇題,旁邊還有一些小的摩崖石刻分布。現為文物保護點。
探尋洞雲村摩崖造像返程,第一次走進了鴛鴦橋老街。
鴛鴦橋老街,位於自貢市大安區中部,屬三多寨鎮。原為鴛鴦鄉人民政府駐地,距市區15.2 公里。相傳,過去此處建橋竣工時,有一對新婚夫婦步橋而過,因而命名鴛鴦橋,後以此定鄉名。
鴛鴦橋形成集市的歷史並不長,主要是鴛鴦鄉駐地在此和牛山路過境,街道建築一般為磚石、磚木結構,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有混合結構樓房。
1995年經過三年改建的太大路通車,原來從鴛鴦橋場鎮上穿境而過,改道從場鎮邊上路過,鴛鴦橋老街回歸傳統的鄉鎮場鎮。
一路沿著鹽運古道東大路的遺蹟,從大山鋪回龍橋追尋到三多寨洞雲村,最後在鴛鴦橋老街結束徒步。從石板路到機耕道、羊腸小道到水泥路,見證了自貢鄉村交通的發展。這一路風光秀麗且歷史遺蹟眾多,是一條不錯的鄉間行走路線,值得大家一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