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這戶家庭:一家32口,先後6人參軍,7次立軍功

2019-08-21     掌上懷化

一家32口,先後6人參軍,7次立軍功

魏庭梅:耄耋老人「紅色」家風代代傳


魏庭梅介紹家庭參軍史

八月驕陽炙烤五溪大地。連日來,沅陵縣的官莊鎮湧起一股「參軍」熱潮,火了這個酷夏:16 名適齡青年完成政審及體檢,擬到部隊服役。這是該鎮連續多年每年參軍入伍10人以上。

「受魏家的『紅色』事跡感染,全鎮參軍熱情連年高漲。」官莊鎮武裝部幹事翟智介紹,該鎮黃壤坪村魏庭梅一家有6名現(退) 役軍人,每逢徵兵季,魏家擔任徵兵宣傳「大使」,進村入寨講述入伍成長曆程,激勵全鎮適齡青年參軍報國。

1940年出生的魏庭梅,今年79 歲,有 59 年黨齡,17 歲參加農村基層工作。他擔任過大隊糧食管理員、會計,參加了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任社教隊組長。魏老 24 歲走上村幹部崗位,一干就是20年。

沅陵縣是革命老區縣,魏庭梅從小就愛聽父輩們講述發生在沅陵的紅色革命歷史,少年時代,他立志報名參軍。後因哥哥患病早逝,他必須留下來支撐貧困的家庭,最終放棄參軍機會。

1972年,魏庭梅當上民兵營長。在那食不果腹的年代,他帶領民兵積極落實戰備措施,嚴抓軍訓,嚴格民兵訓質量,指揮全營民兵多次完成抗擊地質災害、搶險救災,以及除虎患等大項行動。他還組織民兵維護社會治安,深入開展民兵「三落實」達標活動,每年開展至少4次以上的特色活動,他所帶領的民兵營連續2年評為縣先進。

雖說「民兵也是兵」,但是魏老還是遺憾年輕時未實現的「參軍夢」。「沒有國,哪有家。」他決定從下一代開始,無特殊情況魏家人只要達齡必須報名參軍。截至目前,魏老全家32人,他先後把 6 位兒孫送到部隊,為國防事業做貢獻。

大兒魏賢慧 1981 年入伍 ,在父親魏庭梅「百封家書」的教導、激勵下,努力工作、刻苦訓練,考上軍事院校,成為一名軍官,在部隊奉獻16年後轉業。

魏家子承父志,「紅色」家風薪火相傳。三兒魏光輝的軍旅生涯如其名,最為閃耀。

1992年3月魏光輝入伍來到原陸軍某師服役。農家出身的他,志向遠大,從普通士兵干起,短短兩年就成為骨幹。魏庭梅希望他像哥哥一樣在軍營建功立業,那年代通訊不暢,每半月一封家書成為父親激勵兒子進取的唯一方式。

「在部隊再苦再累,只要收到父親的信,渾身就充滿了力量。」回憶剛到部隊的情景,魏光輝如是說。他自我要求嚴格,從難從嚴完成軍事訓練課目,拿過全師射擊第一名、全師教學第一名、全師演講第一名。於1994年提干入南昌陸軍指揮學院深造。

之後,魏光輝踏實工作、全身心獻身軍隊建設,迅速從排長崗位成長為連政治指導員、副營職協理員、團宣傳股長、營教導員、師保衛科長、團副政委。

「革命戰士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魏光輝在職期間,參加部隊抗洪搶險、深圳海關執勤、實兵軍事演習等重大軍事活動和非軍事行動,表現十分突出,26 年軍旅收穫了 3 枚軍功章,10餘次獲得武警總部至團級單位的各類先進和標兵獎勵。

2015 年全軍改革浪潮湧動,在走或留的關節點上,他與父親魏庭梅進行了一次長談。知子莫若父,魏老知道三兒不舍軍旅,告訴他「保持初心,一切服從祖國和軍隊需要。」當年,魏光輝含淚脫下軍裝,轉戰地方。

孫踐祖訓,再次閃耀魏庭梅的四世同堂之家。

大孫子魏江自幼耳濡目染,從小樹立從軍報國志願,2008年入伍到山東濟南武警某部,連年評為優秀士兵,還轉改為士官,第 3 年就入了黨。服役期滿後,他 和 20 余 名 退 役 戰 友 成 立 了「懷化市啟航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常年承包修路、建築等工程,把事業做到了省內外,帶領退役軍人成功創業。

2015年,魏庭梅的二孫子魏尉少雄完成大學學業後,魏老把他叫到身邊,給他細數魏家祖訓,鼓勵孫兒報名參軍。當年,魏尉少雄來到桂林某部服役,並於翌年考入國防科大,如今成為一名優秀基層指揮員。

在魏家,先後有6人參軍報國,而且各有建樹。除了三兒魏光輝三立軍功外,大兒魏賢慧 2次立功,外甥吳美 2 次立功受獎,女婿楊文勝多次評為優秀幹部,孫兒魏江、魏尉少雄在部隊多次評先評優。

魏家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其賦予的「紅色」色調,樹立的「民族興亡、我之責任」的家國情懷和行動自覺,潤澤了社會上一批批熱愛國防、投身國防事業的新生力量。

沅陵武裝部負責人介紹,魏家把家庭奉獻和國防建設聯繫在一起,是全鎮的榜樣。近幾年來,該鎮向部隊輸送兵員 40 多人,從部隊傳來的立功受獎喜報更是接連不斷,該鎮多次評為全縣徵兵先進單位,擦亮了革命老區的靚麗名片。(向傑 胡業永 瞿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YCTsmwBvvf6VcSZCrx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