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哼鳴練習的基礎作用
許多初學者,在歌唱時,由於不具備很好地協調各發聲腔體的能力,或者是模仿某歌唱家的富有金屬般的嗓音,因而很容易導致捏喉,擠壓喉嚨的現象。「哼鳴」練習,能使整個歌唱器官處於一种放松、自然的狀態。當大家的喉部肌肉放鬆了,打開喉嚨的狀態建立了,就可用哼鳴的感覺帶起聲音,即用哼鳴轉唱元音,這樣既能保持良好的歌唱狀態又可以使你用少量的力氣唱出有穿透力的歌聲。
2、具有使真假聲靈活轉換、擴展音域的作用
歌唱不能單一地運用某一種聲音,它需要真聲假聲相互配合,即混聲。「混聲」這個概念是從「真聲」和「假聲」的說法中繁衍而來的。所「真聲」是指整個聲帶拉緊作整體的振動,它是人們歌唱時的一個自然的發聲狀態,傳統戲曲中又稱「大本嗓」。真聲在發聲過程中聲帶閉合好,擋氣作用大,耗氣量少,泛音多,聽起來音色豐滿明亮,接近於生活中的自然語言發音。由於哼鳴練習不需要大音量,容易認識與掌握後脖子兩側肌肉向下做三角形的放鬆和收緊的力量感和增強聲帶的拉力。
3、具有獲得「高位置頭聲」的作用
哼鳴是一種很好的調節聲音高位置的練習方法。余開基在他書中就說到「初學歌唱的人要想獲得高位置的頭聲,最好多做呼鳴練習,因為呼鳴練習容易體會到聲音的位置感,找到聲音的高位置」。高位置就是要求歌唱者在所有的聲區唱任何一個字和任何一個音時,都要把聲音的共鳴點集中在頭腔共鳴里,有頭腔共鳴的色彩和音響。高位置的聲音效果就是頭聲的效果。
聲音的位置越高,頭聲的成分就越多,音質也就越美,且高位置的歌唱是不用過大的勁和過多的氣的。歌唱時的位置和哼唱時的位置相同,哼鳴位置有了鼻腔以上集中亮音後,可以打開口腔使聲音往鼻咽以上的眉心處集中而獲得高位置的頭腔共鳴,這樣得到的聲音高亢明亮,集中統一,具有金屬般明亮光澤和穿透力,而且還能很好地與中低音區的聲音自然銜接。
4、具有獲得整體共鳴,改變音色,增強音量的作用
通過哼鳴練習能建立良好歌唱發聲管道感,這種管道能使人體各共鳴腔體上下貫通,從而使氣息衝擊聲帶所產生的基音能自如地進入各共鳴空間產生共鳴。首先哼鳴是從口咽腔、鼻腔、頭腔共鳴而獲得高位置的頭聲,同時,使氣息暢通下沉,再順次取得口腔、喉咽腔、喉腔胸腔共鳴,進而獲得歌唱各共鳴腔體整體的共鳴。這種「抓兩頭,帶中間」的發聲感覺,使得發自胸腔底部的氣息自如地與鬆弛的喉部發生作用,所產生的聲音沿鼻咽直達鼻腔,從面部透出。
此時在體內即可形成一種下抵橫膜、上達面罩出口,近似圓形的管道感覺,亦可稱為氣柱,它將歌唱發聲的各主器官和共鳴體在感覺上串為一體,為理想的整體歌唱狀態的形成找到了最基本、最重要的感覺。因而用這種發聲管道的感覺來歌唱,其聲音聽起來具有流暢貫通、氣息寬廣、共鳴豐富、立體聲感覺強烈的藝術效果。
5、具有使疲勞、損傷的聲帶得到休整與恢復的作用
在學習聲樂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某些不良習慣。如有的朋友喉頭不穩定,以喉部用力振動為主,引起壓喉、撐喉、聲帶擠壓,造成聲音空、散、沙、不集中,聲帶充血紅腫乃至聲帶病變、聲帶小結、息肉等。還有的學生本身用嗓方法就不對,再加上練習時間與力度又不會控制,造成歌唱難以持久,音色缺乏變化,這些情況更應用哼鳴練習來調整、恢復。
練習時應以輕聲小聲為主,放鬆喉頭,集中氣息,閉合好聲帶,讓集中而又有支持控制的氣息使聲帶發出柔和、輕聲的哼鳴,然後謹慎地逐漸增加練習時間,使聲帶得到必要的保護、休整與恢復。
關注公眾號:wyxcg8 每天送你一篇實用、有效的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RstUG8BMH2_cNUgN4A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