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從來不是孤城」丨平遙國際電影展榮譽得主揭曉

2020-10-17   文娛頭版

原標題:「電影從來不是孤城」丨平遙國際電影展榮譽得主揭曉

展映、創投、論壇、對話……這裡聚焦電影新力量。

昨晚(10月16日),2020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揭曉榮譽得主。

本屆影展新設立十年獎「2020獎」,當50位大眾評審在舞台上一一介紹自己,手手相傳將獎盃頒給導演管虎及《八佰》劇組時,電影與觀眾的奇妙連接在此發生。

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接過獎盃時說:「希望年輕的人在十年之後依舊能夠熱愛電影。」在古城舉辦的平遙影展,影迷穿梭於早9點場的首映,又在午夜散場後相約暢聊觀影心得,影迷群每日求票是常態,夜晚的寒冷難不住裹著羽絨服坐在露天劇場影迷的熱情,提前2小時排隊還不一定有座位的論壇活動更是考驗觀眾的體力和耐力。

影迷相會,聚焦新作,熱愛,是你能在平遙影展感受到的力量。

0

1

「臥虎藏龍」的電影新作

本屆影展以 「電影,從來不是孤城」為主題,平遙國際電影展創始人賈樟柯在開幕式談道,2020年是電影誕生125年,從致敬初衷到「電影,從來不是孤城」主題的調整,今年影展圍繞電影行業現狀,旨在號召大家「陪伴電影走出至暗時刻」。

《178天,125年》平遙國際電影展致敬電影人

作為影業復甦之後舉辦的國際電影展和一個以挖掘和鼓勵新導演創作為初衷的影展平台,驚喜的電影新力量讓從業者備受鼓舞。

在古城電影宮內,站滿人的創投空間進行著項目展示。本屆「平遙創投(PPP)」單元報名劇本項目高達1457個,數量接近去年3倍,內容涵蓋愛情、喜劇、懸疑等多種類型;「發展中電影計劃(WIP)」創投現場播放著影片花絮,從業者在這裡挖掘他們眼中的「潛力」。影展創始人賈樟柯在創投活動中分享,「年輕導演的發展,仰仗於各位一起合力,讓這些已經拍攝完、尚在製作中的(項目),能夠走好後面的路程,順利地與觀眾見面。」

與創投空間相隔不遠的影廳,4個放映空間展映50餘部影片。「臥虎」單元為國際新導演展映單元,曾亮相於威尼斯電影節、坎城電影節、柏林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等國際影節的新導新作,在平遙放映期間迎來了熱情的觀眾。

曾獲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威尼斯日單元GDA導演大獎的影片 《捕鯨男孩》獲得本屆平遙國際影展羅伯托·羅西里尼最佳影片榮譽,電影講述鄉村少年捕鯨者的一段特殊經歷,美國夢的破碎和故鄉主題與手持攝影、音樂的融合,讓影片有著不錯的表達。評審團對《捕鯨男孩》的評語為:「以準確而簡潔的方式,呈現出一個既陌生又熟悉,既遙遠又貼近的世界,實現了獨特的電影之美,是令人驚喜的處女之作。」

「藏龍」單元旨在發掘新生代華語導演,囊括多部華語新人新作,包括先後入圍第7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第64屆倫敦國際電影節及第25屆釜山國際電影節的《野馬分鬃》;提名歐洲電影聯盟獎威尼斯日最佳影片的《媽媽和七天的時間》;張大磊執導,梁景東、海清主演的《藍色列車》等。

今年展映的藏龍單元可謂驚喜連連,也是影迷求票率最高的一個單元。拍攝戲中戲的《野馬分鬃》生動又有趣,其對於年輕人情緒狀態的展現讓不少觀眾獲得共鳴。影展期間,《野馬分鬃》主創團隊時常穿梭於電影宮,還時不時被影迷攔下交流心得,諸如這類劇組與觀眾「隨時開聊」的景象,在這裡隨處可見。

周遊憑藉《野馬分鬃》獲得費穆榮譽最佳男演員

「這部影片是我們太多人的處女作,也有我們太多的第一次。今天有個年輕的小姑娘突然來找我,跟我說她的很多經歷跟主人公楊果是一樣的,她懂楊果,她也懂我,她說想抱抱我。影片能這樣走進一個女孩子的內心,我覺得已經值了。希望我們很多人的第一次,可以赤誠的透過銀幕擁抱每一個喜歡它的人。」

正如電影《漢南夏日》獲得費穆榮譽評審榮譽,導演韓帥在台上分享的這樣,這些電影新作凝結了太多團隊的第一次,與觀眾真誠對話,影像的創作表達和情感流露,總會收穫屬於它的讚美。

0

2

多角度聚焦電影創作

展映、創投之外,不同主題的論壇活動吸引了不少觀眾前來。

10月10開幕當天一早,田壯壯大師班——「小城又逢春」對談活動的入口處就已經排起了長龍,活動現場,田壯壯分享了《獵場札撒》《盜馬賊》《藍風箏》《吳清源》《狼災記》等多部影片的幕後製作故事,對於當下創作力旺盛的藝術片創作,田壯壯呼籲可以再開闢一條相對自由、學術性、小眾的電影院線,「應該讓電影到我們的生活里,而不是我們到電影里去,讓電影走到世界,是今天對中國文化形態的最好傳播。」

本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授予導演田壯壯「臥虎藏龍東西方交流貢獻榮譽」,賈樟柯、刁亦男、張一白、程耳、萬瑪才旦五位電影導演共同為田壯壯導演頒發榮譽,「電影讓我對很多事情有了認知,讓我知道應該在自己有生的年華里做什麼,我想這個獎給我的是一個提醒,年齡確實大了,但是還得為電影鞠躬盡瘁。祝福所有的電影人能夠永遠和電影在一起。」田壯壯說。

在導演刁亦男大師班對談上,除了分享電影《夜車》《白日焰火》《南方車站的聚會》等影片的創作經驗,刁亦男還談起以監製身份參與電影《平原上的莫西》的工作體驗,對於首次擔任監製一職,刁亦男認為導演是電影的中心,創作電影需要放開一些,任何情況都要聽從自己內心的需要,對於青年導演來說,既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又要很明確、不留情面地糾正一些問題。但如果依然要堅持自己的想法,還是要給導演充分自由,以讓其獲得真正的創作體驗。

在「電影與音樂主題對話:來有影,去有聲」論壇中,導演、音樂人等圍繞電影與音樂的融合展開討論,賈樟柯導演分享拍攝電影《小武》的故事,為了製作電影音樂,團隊錄製了很多汾陽街道上的噪音,將街頭店鋪播放的流行音樂和汽車喇叭聲編排在一起,以獲得電影與音樂的新的表達可能性和新樣式。對談主持人張曉舟在現場呼籲,希望影院能放映完整字幕,將片尾曲完整放映,這也是電影的一部分。

「電影從來不是孤城,因為我們有對電影的愛和熱情,所以我們可以走出孤城,彼此連接。」從古城走向國際,影像的魅力讓世界獲得情感連接,而在這些新導新作中,新的創作趨勢正在湧現,新的創作力量亦在凝聚。

輪值主編:彤童

作者:飛魚

編輯:貓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