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地鐵上鬧,被乘客過肩摔,眾人評論:你不教育有人替你教育

2019-11-30     福娃談育兒

相信大家對於熊孩子這個詞一定不陌生,他是車廂里最吵的,他也是最活潑好動的......



今年六月,有網友在地鐵中拍下了這樣一幕,熊孩子穿著鞋子踩在地鐵座位上,一手扶著車窗,一手扶著旁邊乘客的肩膀,在座位上蹦蹦跳跳,分貝大得可以致聾。

坐在旁邊的男子三番五次的回頭看熊孩子,滿臉寫著不耐煩。甚至嚴肅的對孩子說:「你再這樣,叔叔可要打你了」。

誰能想到「熊孩子」不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變本加厲,主動拍打該男子,製造出更大的動靜。


在數次的忍耐後,該乘客顯然已經無法抑制自己的怒火,拉起搭在他肩膀上的胳膊就給」熊孩子」來了個過肩摔。熊孩子疼的嗷嗷叫,躺在地上半天動彈不得。

這時,坐在熊孩子另一邊的男子才睜開緊閉的雙眼,一副什麼都不知道的模樣,抱起地上的」熊孩子」下了地鐵。

父子倆下車後,地鐵上的人議論紛紛,大家並沒有太多的去同情男孩,直言」你不教育孩子總有人替你教育」。

雖然此事沒釀成太壞的後果,「熊孩子」也只是遭受了皮肉之苦,但仍然還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一定要懸崖勒馬,因為下面幾個孩子可沒他那麼幸運。





砸倒準新娘

2014年6月8日,馬上結婚的22歲江陰準新娘王芳跟朋友路過桃花源小區。一座24層的高樓頂層上,兩小熊孩子因為太閒把天台邊放置的雜物挨個推下。其中一塊磚飛落擊中王芳的腦袋,造成準新娘當場死亡。

「飛」來橫禍

惠深沿海一條小路上,曾收養165名孩子的「感動中國」人物叢飛的妻子邢丹,被突然掉落的石頭擊碎擋風玻璃傷到動脈,當場死亡。事發時,有三個熊孩子用小石塊向路上經過的車輛投擲取樂,一人砸中邢丹。

悲劇是突然發生的,但熊孩子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家長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當有一天熊孩子闖了禍,等別人來替你教育的時候,後果可能就不堪設想了。


所以,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教育,才是他終身的護身符。

那麼怎麼避免孩子成為熊孩子呢?

愛和規矩缺一不可

「智慧的家教既要把愛給孩子,也要把規矩教給孩子」

規矩雖然會束縛孩子的天性,但他也能壓制住人性中惡的一面。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也有大有小,有輕有重。像公共場合不大聲喧譁、不隨地大小便,紅燈行綠燈停等這類象徵文明的規矩是我們絕不可以摒棄的。

教導孩子學會擔責

孩子犯了錯誤,要引導他承認錯誤,而不是進行男女混合雙打,棍棒夾擊的後果就是孩子失去了承認錯誤的勇氣,他會變得懦弱膽小。


也不該第一時間以「他還只是個孩子」、「你怎麼能和孩子計較」等為孩子開脫。這會造成孩子毫無責任感,認為天塌了都有人替他扛。

合理的做法是要懲罰分明,不過度苛責,不過分溺愛。

以身作則

古往今來,中國的家教都強調一點,那就是「言傳身教」。

孩子會無意識的模仿身邊人的做法。比如今天你拿這衣架嚇唬她,他明天就可能拿著玩具手槍對同學肆意妄為,今天你對他尖酸刻薄,他日孩子也就學會了挖苦諷刺。所以父母一定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從身邊點滴入手

父母和孩子在外面的時候,看到了有小朋友值得學習行為,一定要讓孩子關注,並且明確的告訴孩子,這就是招人喜歡的好孩子。

如果看到了熊孩子的所作所為,也要馬上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讓人厭煩的,不能模仿。這樣一來,孩子能切身理解體會到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用故事的形式來讓孩子理解

孩子可能對父母說的有些話,不能完全理解,這個時候,父母可以採取講故事的方法,把時間、地點、人物、故事情節串起來。


讓孩子從故事中明白,什麼才是有素質、懂禮貌的好孩子,什麼是別人最討厭的熊孩子。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大家都不願意跟熊孩子一起玩。

不想養出「熊孩子」,3歲前有恩於他,3-6歲立威於他——————李玫瑾教授


這個世界上,沒有與生俱來的熊孩子,只有失敗的教育方式和缺位的父母。不要讓孩子成年後,為你的缺位買單;更不要讓你的縱容,毀了孩子一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AnPRm8BMH2_cNUg8j0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