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初試考場,個別考生悶頭睡覺,他們當時懷著什麼樣的心態?

2019-12-22     冷絲說人文教育

文|冷絲

欄目|考研錄取

根據媒體報道和部分考生反映,極少數考研學子開考之後幾乎沒有動試卷,側著頭或者歪著脖子閉目養神,在規定的時間內交上來的幾乎是白卷。

冷絲也很好奇,採用這樣一種棄考的方式,類似現象每年都有發生,這一部分考生到底是一種什麼心態?

根據往年考生的經歷,冷絲知道這麼一位2019年考研學子的經歷:

大約在2019年10月份,這位同學考慮到自己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在備考間隙投了幾份簡歷,沒有想到的是,居然找到了一份較為滿意的工作。接下來的時間,他的複習狀態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尤其是英語的複習工作做得很差。開考的第一場就是英語,他感覺做得太差,當天晚上,他看到網上有一份英語答案,試著對了一下,發現最多也就40分,這壓根就不合格。第二天的考試,他基本沒有耐心和信心了,做了一會兒試卷居然想睡覺,就靠著桌子睡了起來。

一般而言,放棄考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考生對自己認識得很清楚,覺得自己更適合就業,對複習備考就不怎麼上心;另一部分考生則是因為考研很辛苦,堅持不下去。

其實,這樣的心態是很好理解的:大學放鬆了一兩年以後,想再拿出高三的狀態,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但是,很多考生一方面是為了面子,不好意思就此罷休,以免被其他同學當成「笑話」,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複習下去;一方面也是為了應付父母或者其他人,只好裝作繼續複習備考的模樣。在這一類考生心底,因為對自己的考研成績已經不抱期望,所以也開始有些懈怠,他們希望能夠在之後的日子裡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讓自己從考研的大軍中脫離出來。

試想,一名考生已經對自己的考試不抱希望,又因為不得不做出樣子應付一下,到了考研考場,面對那些富有挑戰性的考題,他們只能「望洋興嘆」,這其實是一種非常無奈的選擇,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心態。

冷絲其實特別理解這樣一群對著考卷沒辦法好好答題的考生,當初決定考研就是一種無奈,或者說是一種錯誤,因為沒有考慮周全,複習備考顯得非常的倉促,對即將到來的考試毫無把握,他們實際上是稀里糊塗地上了考場。在這樣的一種情狀之下,這樣的考生在考場上打瞌睡,對考試漠不關心,確實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冷絲也認為,考試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考研是升學考試,也是國家級考試,既然上了考場,每一位考生都應該嚴陣以待,拿出自己的真本事好好考試。

考研考場上睡覺,這種每年都發生的現象也提醒今後的考研學子:準備考研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這一年中你必須心無雜念地投入其中,還要承擔考研失敗的風險。

冷絲建議,如果你壓根兒不準備應考,就根本沒必要報名;如果你報了名,至少也應該真正地去「試一試」。

一言以蔽之,無論是不上考場的「棄考」,還是上了考場打瞌睡的「棄考」,這些都不是「正常現象」,而是浪費社會資源的不誠信表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9gJMG8BMH2_cNUguKG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