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檔音樂類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頻頻登上微博熱搜。
新興樂隊盤尼西林在節目中,翻唱了朴樹於1999年,發表的歌曲《new boy》。
當樂隊表演完畢,在節目裡作為「超級樂迷」的張亞東老師,潸然淚下。
他一邊擦著眼淚,一邊說:「大家對那個2000年,充滿了期待,覺得一切都會變很好。結果好吧,就是我們都老了。」
是啊,時光如白駒過隙。我們都以為1999年只是10年前,轉眼間卻是20年前的事了。
那一年,華語樂壇風起雲湧,那一年,全世界將目光投向中國,那一年,給予了我們太多的記憶。
相信1999的你,不管是懵懂的孩童,還是心中揣著小心思的少男少女,或許是已經滿腔熱血步入社會的青年,都在那段獨特的時光里,埋藏著特別的記憶。
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就是青春年少最好的證明。
01
1999年的春天,是那個朴樹推出《我去2000年》的春天。
我還記得,當時去家門口的音像店買他的磁帶,然後小心翼翼拆開的場景。
這張CD里,我最喜歡的是《那些花兒》。「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每當聽到這句歌詞,我腦海里就會浮現出,那時朴樹穿著白色襯衫,抱著吉他彈唱的年少模樣。
當我還在為朴樹獲得了很多獎項高興時,搖滾青年竇唯,已經在香港紅磡體育館開演唱會了。
這場演唱會的火爆我沒有機會親眼見證,但我後來從香港媒體的,「搖滾靈魂,震爆香江」,「紅磡,很中國」,這種評論里,感受到當時的震撼。
關於紅磡演唱會的表演和細節,我確實沒有什麼印象了,但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記者拍到,天后王菲也坐在台下看竇唯的表演。
後來,紅磡演唱會結束,竇唯和王菲兩個人也確定了戀愛關係。
人們總說平平淡淡才是真。愛情也是一樣,總是要從轟轟烈烈歸於平淡的。
可惜,那時候年輕的他們也許還沒意識到,最初愛得轟轟烈烈的兩人,還是也沒經受住時間的洗禮。
在1999年的冬季,兩人選擇了和平分手,結束了短短三年的婚姻。
「誰能告訴我,要有多堅強,才敢念念不忘。」在那之後,王菲唱了《當時的月亮》這首歌。
有人說:這首歌是林夕因為王菲離婚,特地為她寫的。事實是否真的如此,我們無從得知。我只知道時光荏苒,往事不再。
說到竇唯了,我們不得不提起崔健。被大家稱為「搖滾教父」的崔健,在1999年重新發行了他的第一張專輯,《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這在當時的搖滾圈,甚至是整個中國樂壇都掀起了新的浪潮。
那年,華語樂壇風起雲湧,低沉的嘶吼,帶感的重金屬,人們在搖滾的狂歡里,肆意揮灑自己無處安放的青春,與一個世紀作告別。
人們帶著對20世紀的回憶和不舍,內心更是充滿了對千禧年的期盼,因此1999年也是人才輩出的一年。
1999年,不是某個人的記憶,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02
1999年12月,王菲和竇唯離婚,恢復了單身。此時的王菲30歲,謝霆鋒19歲。那時的他們還未相見,但命運的觸角已經蠢蠢欲動。
在公眾的認知里,那時候的謝霆鋒,還是個喜歡在演唱會摔吉他的叛逆少年。
而19歲的他,帶著他的首張專輯《謝謝你的愛1999》,於1999年正式出道,成為世紀末最紅的小鮮肉。
當年如果有「鮮肉」這個稱謂的話,那它絕對不是貶義詞。
如果說謝霆鋒是當年香港新生代歌手的代表,那「歌神」張學友絕對就是,代表實力派的大神級人物了。
1993年到1999年,是張學友演唱事業最巔峰的時刻。當時國際上對張學友的評價極高,「只要張學友前進一小步,整個華語樂壇就前進一大步!」
同樣在這一年,人們未曾想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少年,被吳宗憲從幕後扔到了台前。這個人,就是周杰倫。
20歲的杰倫,那時正沒日沒夜地在錄音室里努力寫歌,期待著可以早日發出自己的第一張專輯。
最近拿了金曲獎的小天后蔡依林,也是在那個時候,發表了自己的首張同名專輯,《Jolin 1019》正式出道。
同樣的,在中國台灣流行樂壇冉冉升起的明星,還有五月天。
五月天也是在那個時候正式組團,並且加入了滾石唱片公司。
1999年沒有人會想到,20年後的今天,
58歲的張學友還在努力的投身演唱會的表演,
40歲的周杰倫成為了叱吒華語樂壇的天王級人物,
38歲的蔡依林,依然是能用勁歌熱舞驚艷所有人的小天后,
如今的五月天,演唱會門票更是一票難求,這些人曾在我們的青春里肆意橫行過,當我們青春已不再,那個時代的印記依舊深深烙印在我們心間。
03
那時我們一放學就跑去CD店,纏著老闆問新到的專輯。
臥室牆上貼的,除了中國地圖之外,最多的就是周杰倫的海報。我們晚上可以抱著CD機,戴著耳機聽歌睡覺,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不過當時我們確實沒有意識到,後來的網際網路,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
在網際網路還沒正式到來的90年代,我們對網絡世界,一無所知,唯一的印象也可能還停留在,朴樹歌詞里所寫的「windows98」和奔騰電腦。
但在二十年前,當然會有一些人的想法比我們超前。一個叫做馬化騰的年輕人,拉上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在深圳成立了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他們公司在1999年推出的第一款產品就是,我們現在還在用的「騰訊QQ」。
每次看到那個可愛的小企鵝圖標閃動時,我就能想起我給自己取的第一個網名,叫做「旋風小子」,還有每天放學回家樂此不疲,和同學聊QQ的場景。
彼時,在杭州的湖畔花園。同樣有著一群看到網際網路商機的年輕人。
那時的馬雲毅然的辭掉工作,帶著他的18人創業團隊,共籌了50萬元作為公司的啟動資金,創立了阿里巴巴公司。
隨著網際網路一起到來的,不僅有通訊的發展和電商的興起,還有網絡論壇的火爆。
電影《七月與安生》的作者安妮寶貝,在當時也順著網絡的發展,開始在論壇上更新和連載自己的作品。
與安妮寶貝不同的是,被大家調侃「不務正業」的國民岳父韓寒,那時還是個高中生。
與大家印象中只會埋頭學習的高中生不同,韓寒熱愛寫作,17歲的他就以《杯中窺人》這篇文章,一舉拿下了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一等獎。
後來韓寒寫了不少書,還轉型去當了導演,拍自己的電影。當我們還在為網絡文學的出現而高興時,1999年2月,「世紀老人」冰心奶奶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可能我們對她,並不算熟悉。可是在小學的語文課上,我們一定都讀過她的作品《小桔燈》。
如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我們在1999年迎來網際網路時代的同時,也在向二十世紀的一些過往揮手告別。
04
與韓寒從作家轉型當導演的經歷不同,當時的周星馳是從最初的跑龍套升級到演員,再轉型去當導演的。
周星馳自導自演了經典電影《喜劇之王》,飾演堅持夢想的群眾演員尹天仇。
周星馳也憑藉著這部電影成功轉型了。周星馳說:「我只是想向大家證明,我不是只能拍喜劇。」他的確向所有人證明了他的無限才華,《喜劇之王》的成功就是最好的憑證,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在電影中被展現。
在周星馳的另外一部電影《少林足球》里,飾演女主角的趙薇,在那年還是《還珠格格》里又笨又可愛的小燕子。
那時候的趙薇,大眼睛圓臉,喜歡扎著麻花辮,被瓊瑤奶奶選中,演了小燕子的角色。
我曾不只一次的做夢夢見自己和小燕子一起,在皇宮裡和容嬤嬤、皇后鬥智斗勇。
雖然後來也有其他版本的小燕子出現,可我心裡的小燕子,就是和趙薇畫等號的。
當時還有一部與《還珠格格》一樣火熱的電視劇,叫做《人間四月天》。
當時的黃磊還不是在《嚮往的生活》里,任勞任怨給大家做飯的黃磊老師。他是在《人間四月天》中,扮演風度翩翩徐志摩的少年黃磊,他是留著翩翩長發,唱著《我想我是海》的歌手黃磊。
時光如白駒過隙,我們從懵懂青澀的少年,變成了成熟穩重的大人。但尹天仇回答柳飄飄說「我養你啊」時,認真的表情,小燕子的敢愛敢恨,再到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依舊曆歷在目。
那些青春年少時的偶像,容顏隨著時光也在逐漸老去,不變的是他們曾帶給我們青春歡暢的時辰。
05
除了電視劇和電影,我們每年的保留節目就是除夕吃完團圓飯後,全家圍著電視機準時收看的春晚。「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在1999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陳紅和蔡國慶老師的一首《常回家看看》,
唱哭了在場的觀眾,更在闔家團圓的特別時刻,引發了千家萬戶的共鳴。
那時候我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一年到頭都不能回一趟家來陪陪老人。我也在那一年學會唱這首歌,用來哄奶奶開心。
1999年對於我們普通人,有無數珍貴到可以記一輩子的回憶。而它對於我們的祖國來說,也是非比尋常的一年。
1999年10月1日國慶節,在天安門廣場,所有人都在關注著這場盛大的世紀閱兵式,慶祝祖國五十年華誕。
當時在電視上看了直播的我,由衷地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中國人民銀行也選擇在50年建國之際,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幣。
不同於現在電子支付的流行,當時可是紙幣通行的時代,出門必須得帶上錢包,而現如今,只需一部手機,就可以走遍全世界。
而在1999年12月20日,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樂曲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全世界的注視下莊嚴升起。
中國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從此,澳門回到祖國的懷抱。1999年,在鮮花和笑臉的擁簇下,畫上了完美的句點。
06
1999年到底有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這個問題找不到標準答案。
對於每個人來說,1999都是屬於自己的1999。
電影《午夜巴黎》,主人公是一個叫做吉爾的文藝青年。他一直嚮往1920年,有一天,他穿越回了1920年。這是他做夢都在想的事情,他激動又欣喜。
可當他到了1920年後,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個時代的人,都不覺得那是最好的時代。大家都在嚮往19世紀。後來吉爾又從1920年穿越到了1890年。
而1890年的人們都在念叨:這個時代很貧乏,缺乏想像力,要是能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好了。最後吉爾醒悟過來說:「他們這個時代沒有抗生素,牙醫也沒有麻醉劑」。
他選擇回到現代,回到有抗生素、麻醉劑、空調、網絡、人工智慧的2010年。
對穿越回來的吉爾來說,2010年可能沒有1920年的那種自由與熱情,也沒有文藝復興時期,人們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生活依然不如他所期望的那麼完美,可他學會了珍惜眼前的時光。雖然1999年已經過去二十年了,可我們永遠都應該像1999年那樣,甚至比1999年更努力的生活著。
現在的我們,會因為往事難忘,而頻頻回首。也會因為某些特定的情愫,引發出自己內心深處的共鳴。我們既需要懷念過往的勇氣,也需要立足於當下的理性。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來日並不方長,我們要珍惜眼前人與事。我們要收拾好對1999年的想念,也應該帶著對當下和未來的期盼與憧憬,繼續前行。
像張亞東後來在節目裡說的:「時光好像沒有改變一樣,永遠有人會是年輕的,永遠有人會是New Boy」。而我們永遠都是那個New 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