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現的一種遠古文字,比甲骨文早1000年,西媒:我們不承認
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長達5000多年的歷史中,我們誕生了很多的文明,曾經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如今只有中國還屹立在世界之巔,其餘三國已經成為了歷史的塵埃,中國之所以能夠屹立千年,主要的原因還是文化的傳承,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文化傳承最重要的就是文字記載了。
我國最早的文字應該是甲骨文,或者說是最早的成熟文字,什麼意思呢?在清末發現的甲骨文,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現象,那就是這些文字的排版或者構造都是非常成熟的文字,在某些方面來說可以媲美出土的一些戰國時期的竹簡上面的文字了,因此郭沫若曾經說過一句話,中國在甲骨文之前應該還有2000年的文化。
這句話是得到很多國家學者的認可的,其實這句話部署空穴來風,是有著一定的依據的,眾所周知文字的演變是十分複雜且漫長的,很多的外國文字都是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才逐漸成熟的,再加上在80年代之後,我國陸續發現的一些比甲骨文更加古老的文字,可以說是一種文字的雛形吧,算是支持郭沫若的說法。
如果覺得文字牽強的話,那麼就權且形容成一種當時的社會符號吧。我們今天說的是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的「甲刻文」,不說「賈湖刻符」,因為很多人認為那不是文字。甲刻文最早發現是在山東地區,山東是早期中國文化發源地之一,這裡發現的東夷文化,後來專家發現在中原地區也是存在東夷文化的。
最開始的時候這些發現的東西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後來被山大的劉鳳君老師研究後才被學術界重視,經過了長達多年的研究,劉鳳君認為這是一種早期的象形文字,於是在09年的時候被命名為「甲刻文」,之後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不是距今7000多年的「賈湖刻符」。
但是中國的這項發現不被西方媒體承認,其實原因很簡單,無非就是嫉妒二字,因為在他們那面,沒有一種古老的文化傳承,他們很多的文化都是後來才演變的,所以他們假如承認了甲刻文,那麼就意味著甲刻文就和「蘇美爾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成為了世界上最古拉的文字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