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挪威旅遊?一文幫你整理挪威最值得去的地方

2019-08-12     後宮地圖三千

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

滑雪之都

挪威南部沿海,有一道峽灣,叫奧斯陸峽灣,伸入內陸100多千米。峽灣的盡頭,深藏著歐名城,挪威首都奧斯陸

奧斯陸原意是「林中空地」。1048年左右,挪威國王哈拉爾德·德拉德在此建起小商埠。由於是一色的木房屋,所以1624年被毀於大火。當時統治挪威的丹麥國王克里斯欽四世興建起新城,市名改為克里斯蒂安尼亞,直到1925年才改回舊名奧斯陸。挪威獨立後,奧斯陸作為首善之區迅速發展。該市行政區面積現為454平方千米,人口約54萬。由於轄區內多山林,建成區只占1/3。另一方面,城市向東西兩個方向沿鐵路擴展,已突破市界,形成衛星城。整個大奧斯陸人口有70多萬,占全國人口1/6。

奧斯陸也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工業產值約占全國1/4,以機械、電子、造船、化工、輕紡、木材等部門為主,有全國一流的造船廠。奧斯陸還是世界裘皮加工、出口中心之一,被營為「裘皮之都」。定期召開國際博覽會和毛皮交易會,各國商賈雲集。

奧斯陸為全國交通樞紐。港口岸線長12.8千米,是挪威第二大港。該市與丹麥和德國通汽車輪渡,還有客輪開往英國。奧斯陸國際機場每年客運量達1000萬人次。鐵路、公路輻射全國各地。市內交通極為方便,建有5條地鐵,共130多個車站,還有8條有軌電車線。

奧斯陸人民十分重視文化教育事業,誕生於1811年的奧斯陸大學,是全國最大的高等學府,現有學生20000多人。該校師生中,曾產生過多位諾貝爾獎得主。

奧斯陸在北緯60℃上,雖然由於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比同緯度的聖彼得堡氣候要濕和得多,但也有長達4個月的積雪期,因而具有開展冬季運動的良好環境,尤其適于越野滑雪。在周圍區共辟有?200米長的滑雪道,其中20米為泛光照明的入工滑雪道,10個地方建有供滑雪者使用的登山索道和纜車,這一切,使奧斯陸成為世著名的滑雪之都。

市政廳 Radhuset

在奧斯陸臨海地方,矗立在海港碼頭後面,有一座類似古代城堡的紅褐色建築,這就是奧斯陸市政廳。這座龐大的市政廳可以說是奧斯陸的標誌,它有兩座方柱形的扁平塔,高60多米,從很近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塔上的時鐘直徑9米,是歐洲最大的一座。38件一套的編鐘,每小時奏一次悅耳的報時曲。市政廳是一座雄偉壯麗並獨樹一幟的建築,設計被認為是歐洲土木工程最具有代表性的,為紀念建城90周年而興建。

1931年開始動工,由於二戰的關係,直到1960年才最後完成。舉世矚目的諾貝爾和平獎就在市政廳內頒發。

王宮 Slottet,議會大廈 Stortinget(ParLiament)

市政廳東南方屹立著一座14世紀留下來的古城堡,為堅實要塞和華麗宮殿的絕妙組合,叫阿克什胡斯宮和城堡。它是威的舊王宮,由哈康五世國王始建於1300年。

今日的挪威王宮則位於市政廳西北方的平坦山崗上,是一處公園環繞的國王住宅,這座白色王宮是1823年由瑞典王兼挪威王卡爾約提以修建的,如今王宮門前廣場上豎立著他馬上英的銅像。

王宮公園綠萌成行、花香撲屬、芳草密含情、啼鳥婉轉,是散步的好地方,從公園向東南直到中央車站叫卡爾·約朗街,全長1300多米,是奧斯陸最繁華的街道。

街東去不遠,路北坐落著19世紀的奧斯陸大學,大樓後面是歷史博物館和國家畫廊。與奧斯陸大學相對而立,是建於1899年的國家劇院,劇院門前豎立著世界馳名的劇作家易卜生的雕像。

繼續東去,便是議會大廈。議會的一般性會議允許自由旁聽,議會大廈定期向遊人開放。

在卡爾·約韌街東段接近中央車站的地方,曾立著奧斯陸大教堂。大教堂建於1694年,挪威國教——基督教路德宗便以此教堂為中心。

維格蘭雕刻公園 Vigelandsanlegget

在奧斯陸的西北角,有一座占地約32公頃的特公園,它不以園林取勝,而以雕刻著稱。繁花綠茵的公園內,到處豎立著造型優美、婀娜多姿的雕塑,這就是維格蘭雕刻公園。這座公園是以挪威著名雕塑大師古斯塔夫·維格蘭的名字命名的,它的另一個名字叫弗龍訥公園。園內分布著192組雕塑,總計650個人物雕像。這些用青銅、花崗岩製成的雕像,是維格蘭20年心血的結晶,雕刻的題材大多以描繪人生百態為主,由老到少,由男至女,表露著不同的內心世界,個個栩栩如生,寫盡人生百態,因此人們又稱這個公園為「人生旅途公園」。

挪威航海博物館 Norsk Sjofartsmuseum

位於奧斯陸西南方的比格德島,與市中心隔水相望,是奧斯陸最大的旅遊勝地,這裡設有4座航海博物館以及民俗博物館,反映了挪威千年歷史,海洋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等方面。

奧斯陸市區搭渡船到比格德島,第一站就是極地探船「前進」號船展覽館。1910年,這條船載著探險家阿蒙森(1872-1928)等人進行了遠征南極洲的壯舉。1911年12月14日,阿蒙森為歷史上第一位抵達南極的探險家,寫下了世界探險史上光輝的一頁。

1947年,挪威探險家海爾達爾率考察隊乘坐仿造的原始「康·蒂基」號木筏,從南美的太平洋用岸出發,在海上航行101天,航程800米,勝利抵達大洋洲的玻里尼西亞群島,以此證明古代印第安人能用木筏征服太平洋這一結論。這次航行為海爾達爾贏得了「20世紀最傑出的航海探險家」的殊榮。「康·蒂基」號木筏博物館裡就陳列著這隻漂洋過海的木筏。

與上述兩館相鄰的挪威航海博物館是個綜合性的航海博物館,館內展示當時的挪威人使用的帆船、漁船、船塢等各種模型,讓參觀者對船隻使用,對挪威人如何利用航海技術面對海洋生活有所了解。

海盜船博物館也叫維京船博物館,是挪威人為紀念祖先、弘揚航海傳統而建的。館內陳列著3艘在8-10世紀出沒於北歐海域的海盜船,它們都是在奧斯陸峽灣的海盜王族墓地發掘出來的,皆為基督教尚未傳播到此,猖獗於北海和地中海的海盜所坐的船隻。除海盜船外,還展有有關海盜的資料。

民俗博物館 Norsk Folkmuseum

是挪威野外博物館,就在海盜博物館的北面,其型態與斯德哥爾摩的斯堪森博物館相同,到此參觀可一窺挪威的傳統建築物及農民的生活方式,這裡約有170個自挪威各地遷移過來的木造建築。遷移時,是先在原地拆解然後運到這裡,再依照專家的指導照原型復原。在這些老式建築中,最吸引人的應是1200年前建造的一座木造史塔夫式教堂。

霍爾門科倫山 HoLmenkollen

奧斯陸西北10多千米處,有一座海拔412米的巍峨山峰,這就是挪威最著名的滑雪勝地——霍爾門科倫山。在挪威,「霍爾門科倫」與希臘的「奧林匹克」一詞具有同樣的意義。從1892年起,每年3月的第一個星期日都要在霍爾門科倫山舉行盛大的雪節,屆時國內外的滑雪健兒雲集於此,一比高低。

七山繞港城——卑爾根(Bergen)

卑爾根是挪威第二大城市,船運和商業中心,人口24萬。它位於西海岸,地處峽灣之間面對藍色的大海,安適地依偎在七峰環抱之中,被稱作「七山之城」,卑爾根就是多山的意思由於卑爾根與它周圍的山峰都面向北海,所以每逢海風襲來,這裡便陰雨綿綿。年平均降雨量為200毫米,每年約240天呈現細雨濛濛。雨傘似乎成了這座城市的非官方標誌,而雨衣更是一種正式的「地方服裝」。

卑爾根相傳1070年由挪威國王奧拉夫三世所建,不久便發展成一個繁榮的港埠。13世紀時,以德國商業城市為主,結成自由貿易同盟——漢薩同盟。漢薩同盟相中了卑爾根,把它作為與北歐貿易的橋頭堡,在這裡建立了商站,最多時有上百家德國商行聚集在卑爾根。如今,漢薩同盟早已時過境遷,但港口東岸德國商家的長排建築得以保存下來,叫布呂根(意為碼頭)。這些建築大部分是樸實無華的三層木房,其中最南的棟木屋闢為漢薩同盟博物館。布呂根街區,既是漢薩同盟海外商行的唯一例證,也是北歐木建的寶貴透跡,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通產。

如今,卑爾根是挪威的大港。全國約有一半魚類製品經此外運。工業以造船、水產加工、煉油,石化、機械、鋸木和造紙業為主。卑爾根擁有龐大的商船隊和漁船隊,僅耶伯生公司旗下就有90條商船共120萬噸的大型船隊,通過航運服務凈回大量外匯。

卑爾根自建成以來,長期是挪威最大的城市,直到19世紀才被奧斯陸超過。由於挪威政府相人民的精心保護和修復,還是有許多具有歷史義的古蹟名勝完好地保存下來,布呂根街區北面的爾根陰斯城堡就是其中的一個,城堡內有五層塔樓,建於16世紀,既是隙望培又是總督的所,堡內的哈康大廳1261年由石砌而成,據說是國王加冕、大婚和大宴群臣的地方,附近聳立著建於12世紀的羅曼式瑪麗亞教堂。

港口附近的集市廣場是當地的一個熱鬧場所,經常有許多魚販叫賣剛捕獲的魚蝦。攤位上擺滿的鱈魚、鮭魚、鯖魚、龍蝦和螃蟹,種類雖然有限,但卻極為新鮮。與集市廣場緊挨的集市廣場街是高級旅館、百貨公司及高級服飾店林立的步行購物街,有新卑爾根之稱。其東南不遠便是火車站。

卑爾根還是挪威的一個文化中心。卑爾根大學成立於1946年,是挪威規模名列第二的大學,學生約有1.4萬人,其中外國留學生近幹人。國家劇院是挪威最古老的劇院之一。每年五~六月間的卑爾根音樂節,在這裡的格里格大廳舉行盛大的音樂會,許多世界聞名的樂隊都來參加演出。卑爾根博物館甚多,其中水族館是北歐最大的水族館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該館擁有世界其他水族館稀有珍貴品種,尤其是深海魚類及北冰洋中的寒帶水族,更是搜羅齊全。

卑爾根優美的山水孕育了一批傑出的藝術家,偉大的劇作家易卜生在這裡居住過。世界聞名的作曲家格里格和小提琴家奧利·布爾就出生在這裡,夏天,位於市區以南8千米的特羅豪根向遊人開放,那裡是音樂家格里格(1843-1907)的故居。

加冕之地——特隆赫姆(Trondheim)

是挪威第三大城市,人口約15萬。位於挪威西海岸中部,尼德河與特隆赫姆灣的交會處。公元997年,挪威國王奧拉夫一世創建了此城。該市原名尼德羅斯(由尼德河而得名),曾是挪威的第一個都城。由於歷代國王都在此加冕,所以市名後來改為特隆赫姆。挪威語特隆意為「王位、加冕」,赫姆意為「家」,合在一起就是加冕之地的意思。

若去挪威北部,這裡是必經之地,所以號稱「北方之門」,海陸空交通都很便利,港口為不凍港。工業以造船、魚類篚頭、木材加工等為主,該市還設有特隆赫姆大學。

特隆赫姆為南北挪威的分界點。尼德河分成兩條支流注入特隆赫姆灣,把市區圍成半島形狀。市中心為一集市廣場,處於兩條主要大街國王街和僧侶街的交匯點。在廣場上可以看到方位的簡寫(挪威文「北、西、南、東」)。在四個方位字母的正中有一個八角形的石柱,上面是奧拉夫一世的銅像。

廣場南去不遠,是本城第一名勝尼達羅斯教堂。它建於奧拉夫二世的陵墓之上,於1213世紀間建成。被認為是挪威最宏偉的哥德式大教堂。其長度為101米,最寬50米。正面雙塔高聳,大門上方緊密雕刻著三排人像,有聖徒、國王、主教等。歷代國王都在此舉行加冕禮,最後一次是1905年哈康七世,他的王冠和其他王權象徵物至今仍保留在這座教堂里。

廣場以北路東有座皇家離宮,建於1775年,據說是斯堪的納維亞最大的木製建築,內含70間房,占地1115平方米。它原來是富家私宅,1906年成為皇家官邸。挪威國王北巡時在此下榻,平時對公眾開放。

北海油都——斯塔萬格(Stavanger)

位於西南海岸,在挪威的經濟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

斯塔萬格始建於公元8世紀。1810年,一個法國人在此建起第一個沙丁魚罐頭加工廠,到20世紀上半葉,斯塔萬格成為歐洲最大的沙丁魚加工地之一。沙丁漁業自20世紀50年代起逐漸衰落,因為隨著冰箱的普及,魚罐頭的需求量已大大減少。就在小城即將陷∧困頓之時,1969年在北海上發現了埃科菲斯克油田,北海油氣資源的開發給斯塔萬格注∧新的活力。這裡離北海油氣田近,港口條件好,又具備一定的造船工業基礎,因而成了北海油氣田的後勤基地。眾多跨國石油公司爭相在這裡設立分支機構。11萬城市人口中,有8000人來自幾十個國家。從南部的蘇拉機場出發,乘直升飛機不久便可到達用上任何個鑽培和石油平台。國際航班每天都要經過塔萬格。

如今,斯塔萬格已與石油工業結下不解之緣,該市有2萬居民在石油行業工作。這裡出口包括石油平台在內的世界一流海上採油設施。斯塔萬格建造的「斯塔特峽灣B號」混凝土重力平台是世界上最龐大的石油鑽台,總高達271米,總重89.9萬噸。

石油為挪威帶來了滾滾財富,巨大的收入也改變了斯塔萬格的面貌,一幢幢摩天大樓如雨後春筍,構成了壯麗的城市天際線。1999年落成剪彩的石油博物館像一個高高的鑽井平台,矗立在市北海濱。

斯塔萬格市內還保留著12世紀的大教堂老市街木房區、舊曰富宅邸等一批古蹟名勝。這裡也是乘船坐「峽灣之旅」,遊覽附近峽灣風光的出發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lzajGwBvvf6VcSZyju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