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局!多家百強房企倒下,樓市「多米諾效應」要來了?

2019-11-28     搜狐焦點網上海站

寧波曾經最大的房地產企業,銀億集團在今年6月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後,不得不開始變賣資產以緩解資金壓力。

11月26日,銀億股份宣布瀋陽一項目50%的股份轉讓給碧桂園,作價6.9億元。由此,銀億股份將徹底退出該項目。

而就在10天前,銀億股份發布公告透露,公司股東熊基凱先生所持有的本公司7.12億股股份已被凍結,占公司總股本的17.67%。

據了解,銀億股份曾連續15年上榜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更在2016年銷售收入達到652億元,總資產接近800億元。

然而不單單是銀億,今年以來,房企資金鍊緊張、債務危機爆發的新聞一直不絕於耳,其中更不乏百強房企的身影。

1

多家百強房企陷入生存困境

近來,一紙廣東證監局行政監督措施決定書,揭開了老牌粵系房企頤和地產缺錢的窘境。

由於未披露多筆債務違約等問題,頤和地產及其董事長何建梁雙雙被中國證監會開出警示函

據其官網顯示,2011-2018年,頤和地產連續8年入選房地產「雙百強」企業,是業界公認的豪宅開發專業戶。

而如今,這家風光一時的百強房企,卻面臨營收斷崖式下跌,業績虧損,資金鍊隨時斷裂的局面。

此前,同樣也是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的三盛宏業,被曝出全國項目停工,員工集體討債,董事長淚灑現場。

百強房企尚且艱難至此,其他中小房企的境遇更可想而知,在行業寒冬,等待它們的,多數是被兼并或是破產消亡的命運。

據人民法院的公告顯示,截至11月27日,今年以來,和房地產相關的破產文書就有多達458份。

1

多重陰霾籠罩下

房企迎來 「至暗時刻」

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房地產離不開融資輸血,然而,今年的融資環境卻很不景氣。

今年5月以來,監管層已經將防控房地產金融風險的領域延伸至信託、海外融資等,境內外融資環境全面收緊。

更雪上加霜的是,房企的融資成本也在持續攀升。

據同策研究院監測,今年前10個月,房企融資利率最高的50筆利率均在7%以上,區間在7.33%-15.5%,其中13筆融資利率超過10%。

據了解,近年來,房地產行業凈利潤率一般維持在10%-13%,而借錢成本超過10%,則意味著利息支出正在吃掉房企的利潤空間。

屋漏偏逢連夜雨,多數房企還在今年迎來了償債高峰期,不惜高成本融到的錢,大部分又都要用來償還舊債。

據Wind資訊統計,2019年房企海外債到期數量66隻,到期規模237.57億美元,同比2018年增加30.91%。此外,2020年、2021年,房企海外債到期規模將分別達297.86億美元、316.38億美元。

今年,融資渠道被限制,融資成本走高,再加上償債高峰,多重陰霾籠罩之下,房企進入艱難的「至暗時刻」,資金壓力陡然大增。

3

洗牌大潮洶湧

房企面臨生死考驗

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對房地產市場發表過一個「80%定律」。

他認為,未來中國將只有20%的開發商活下來,80%的開發商都會死掉

無獨有偶,不久前,前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房地產業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今後十幾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數量至少會減少三分之二。」

如今,在中央保持調控從嚴不放鬆的基調下,樓市「暴漲」時代已經落幕,房地產高周轉、高槓桿、高負債的商業模式也走向終結。

在這種情況下,缺乏資金、資源、市場等優勢的中小房企,如不能快速調整戰略,將會首先出局,這也是市場的大勢所趨。

寒風呼嘯,凜冬已至。如何好好「活下去」?是擺在眾房企面前最迫切的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hTKsW4BMH2_cNUguW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