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資21億元!淮安城市中心建了個國家級濕地公園

2019-10-22     淮安身邊事



本報訊 10月21日,清江浦區古淮河濕地公園裡,鳥語花香,樹葉金黃,河邊葦花、蒲葉隨風搖曳,幾條魚兒,突然躍出水面,泛起陣陣漣漪……這是一座建在城區的國家級濕地公園。古淮河濕地公園管理中心副主任劉金龍說,從國慶節開始,公園遊客絡繹不絕,「多的時候,一天能有上萬人」。

因為在保障水資源、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調蓄洪水、美化環境、凈化水中污染物質、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濕地也被稱為「地球之腎」。為避免人類活動的影響,濕地公園一般都建設在遠離城市的沼澤、湖泊、河流、灘涂等地方。「這是城區難得的河流性濕地。」劉金龍介紹,今年5月份在接受國家級濕地公園考察驗收時,專家們這樣評價。如今,古淮河濕地公園已成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古淮河是一條橫穿淮安中心城區的母親河。2007年,原清河區在古淮河南岸開始建設濕地公園,2009年建成開放,總投資21億元。「東起果林街,西至新長鐵路,南至深圳路,北依古淮河,規劃總面積246.4公頃,其中濕地面積135.61公頃,濕地率達55.03%。」劉金龍告訴淮報融媒體記者,公園地處暖溫帶和北亞熱帶過渡區域,位於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上,這也造就了特有的濕地氣候類型和濕地生物類型。淮安秉承保護與恢復相結合、保護生態過程與生態組分並重、維持濕地原始生態等原則,對濕地公園進行了保護性修復。

濕地公園建設中,淮安成功處理好人類活動和濕地和諧共生的問題。市林業站副站長肖立輝介紹,通過實施活水凈水、古淮河樞紐控制、沿河截污導流、水體保潔等工程,實現了濕地活水微循環、沿河污染對濕地公園零排放,確保了濕地生態系統水源穩定。2016年公布實施的《淮安市古淮河保護條例》,設置保護區明確了古淮河保護管理機制,並設立古淮河保護專項資金用於古淮河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污染防治等事項。

目前,濕地公園內有維管植物95科256種,其中國家一類重點保護植物2種,二類重點保護植物3種;濕地公園也已成為動物的天堂,大型底棲動物5目13種,魚類7目62種,兩棲、爬行動物3目28種,鳥類16目224種,哺乳類動物4目12種,其中國家兩級及以上保護動物16種。(淮海晚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dcF9G0BMH2_cNUgp62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