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向皇親國戚募捐被拒,最後全給了李自成,清朝其實也一樣

2020-06-07     史海觀復

原標題:崇禎向皇親國戚募捐被拒,最後全給了李自成,清朝其實也一樣

看過《走向共和》的人可能回對裡面有個段落有些印象。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被起復病擔任總理大臣,在朝廷重臣和隆裕太后一起討論出兵鎮壓的時候,袁世凱提出,部隊打仗要有錢,而現在國庫空虛,無法繼續打仗了,要隆裕太后想辦法籌錢。

隆裕太后當場問袁世凱需要多少錢,袁世凱說需要六百萬兩銀子。隆裕太后問錢從哪兒來,袁世凱說,可以發行國債,讓皇親國戚帶頭認購,然後再讓老百姓認購。隆裕太后表示皇宮可以出三百萬兩,然後其他的王爺也出一些,王爺們當即表示拒絕,聲稱他們沒錢。

看過這一段的認恐怕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明朝滅亡之前,崇禎皇帝層在朝廷要求皇親國戚和大臣們主動捐資支持國家財政,繼續和李自成打仗,也和清軍打仗。但皇親國戚們紛紛表示自己沒錢,只能出幾百兩,再多就沒有了。周皇后看不過去,自己給了她爹一萬兩銀子,讓他以他的名義捐給朝廷,結果國丈大人吧這一萬兩銀子裡的五千兩還貪污了,只給皇帝交了五千兩。

後面的事大家就都聽說過了。當初崇禎要這些與國休戚的皇親國戚們交錢,他們都說自己沒錢,結果等李自成來了,挨個抓起來拷打,很快就籌集到了巨額的銀子,動輒就是幾百萬兩的數字。他們挨李自成的打的時候,是不是後悔過,還不如當初主動捐錢給崇禎,繼續鎮壓李自成呢?起碼還可以保住命,現在是錢沒了,命也保不住。

崇禎這個事情記錄在清朝編修的《明史》里的,當然不無嘲諷之意,一方面是表現崇禎和皇親國戚們早已君臣離心,互不信任,另一方面當然也是嘲諷明朝的皇親國戚們愛銀子不愛江山,等到李自成來了,江山沒了,他們這些人不僅錢沒了,命也沒了。也就是說,清朝編修明史的史臣們自然也是在嘲諷這些皇親國戚不明事理,連他們和朝廷是榮損與俱得關係都不清楚。

明朝之亡是出在財政問題上,國家的財政資源汲取能力逐步退化,到完全退化到已經征不上來稅,征上來的稅和支出相比簡直杯水車薪的時候,明朝也就走到頭了。但清朝編修明史的史臣們大概沒有想到,清朝也會又這一天,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雖然《走向共和》的這個片段只是移花接木的故意嘲諷清朝,但清朝最終滅亡時的財政危機是真實存在的,王公貴族們再國家危亡之際,表現也並沒有比明朝的皇親國戚好多少。

其實清末個明末的情況差不多,都不是整個國家沒有錢了,而是國家的財政體系已經崩潰了,支出越來越多,而汲取能力不僅沒有提高,反而在不斷的退化。也就是說,不是國家沒有錢了,而是國家徵收不上來,無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實際的戰鬥力,而每個在其位的人都在千方百計得挖國家的牆角,以為船沉了他們這些老鼠還可以獨善其身,結果卻是覆巢之下,並無完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_ZWjXIBnkjnB-0zgaI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