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院,悄悄膨脹

2019-07-03     康石石


大約20多年前,中國美院是少許有些委屈的。

同樣是中國最頂級的美術學院,中央美院的校史可以追溯到「北平國立藝專」,中國美院的校史可以追溯到「杭州國立藝專」,你有徐悲鴻,我有林風眠,可建國後,怎麼看都是不被待見的感覺。

1950年,「北平國立藝專」成為中央美術學院,陳丹青老師說的好,這個大學名的主語,關鍵不在「美院」,在於「中央」,透漏出頂驕傲的眉眼神情,江湖人稱「皇家美院」。可「杭州國立藝專」卻被改稱為「中央美院華東分院」,你的霸王,我的虞姬,雙子星座,瞬間成了配角,後來改名為「浙江美術學院」,也難解心頭念念,畢竟容易被吃瓜群眾看做了省級大學。

直到1993年,中國美術學院才更名為如今大家熟悉的稱呼,自此一騎絕塵,老外同行來中國,固然知道CAFA,更懂得中國美院也是藝術大家與設計名師的淵藪。


中國美院的文脈原是林風眠先生「中西藝術融合貫通」的老傳統,2001年,許江先生就任院長時,為了不偏廢傳統,還首創性地增設了書法系。儘管許江先生有著留學德國的背景,但和林風眠先生一樣,格局視野寬寬廣廣,從東亞到西歐,一路看來,曉得西子湖畔、象山蒼翠,既要舊臨安的文人風骨,又要漢堡的黑格爾現代性,這才是聚斂天下英才的王道。

這是一所大學的定位問題,用雞湯體來說:「你決定成為怎樣的大學,你就是怎樣的大學」。而其中需要付出的努力,甘苦自知,許先生的的確確爭取了很多支持。

2002年,就在許江先生出任院長的第二個年頭,中國美院便迎來了剛剛履新的浙江省委書記。不僅詳細地了解了正在建設中的南山校區、過渡中的濱江校區和謀劃設計中的象山校區,還仔細地聆聽了藝術教育的理念和藝術與設計學科的前景。沙盤之前,笑容藹貌,千山風起,這種關懷註定沃野萬里!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再度造訪國美,親自蒞臨已展開籌建的象山校區,與眾人一同親手種下象徵希望的樹種,並為中國美院首次提出「建設一流美術學院」的宏遠構想。並且在翌年2月的浙江省委常委會議中明確落實為決議。自此,「支持中國美術學院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正式寫進了《浙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國美院就此一騎絕塵。

且讓康石石簡單地列舉一下數字吧:

硬體建設方面:

1、中國美院民藝博物館,2015年落成,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設計者是隈研吾:

2、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2018年落成,建築面積:1.68萬平方米,設計師是-阿爾瓦羅·西扎。

3、良渚校區,占地面積483畝,2018年破土動工。設計師是張永和。


中國美院民藝博物館 設計者:日本建築設計大師--隈研吾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 設計者:葡萄牙國寶級建築設計師--阿爾瓦羅·西扎


中國美院良渚校區 設計者:中國建築大師--張永和


專業與課程方面:

1、2002年開始,貼近信息時代的人才需求,創辦新媒體系,就此發展出諸多新興專業,甚至包含戲劇與影視專業和錄音藝術;

2、國家級特色專業六門,省級重點專業八門,省級優勢專業八門,省級新興專業四門其中動畫、繪畫、雕塑、建築等專業是最具國家級影響力的課程;

3、前衛的實驗性課程集群,如聲音藝術、數字圖形與互動藝術、動力裝置、虛擬感官等和一系列國際接軌的教學理念與課程體系,共同搭建出全國前瞻性極強的教學探索路徑;

這一切都悄然無聲!


梅貽琦先生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康石石覥顏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非謂有大師之謂也,有好的學科建設者也」。

2011年,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學升級為學科門類,一口氣取得了藝術學理論、美術學、設計學、戲劇與影視學科四個一級學科碩博點。2012年,便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舉辦《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順勢一舉奪得美術學排名全國第2,設計學全國排名第3,藝術學理論全國排名第6的突出成績。

自此,中國美術學院確立「五學科十學院」的全新格局,學科建設也不再局限於傳統囹圄,積極對接西方先進藝術院校課程教學形態,滿足時代與實體產業不斷湧現的最新需求。2017年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中國美院已與中央美術學院並列美術學全國第一,與清華美院並列設計學全國第一,雙第一!雙第一!雙第一!重要的事情,康石石總是覺得說三遍都不夠。

因為中國美院抵達於斯,卻悄然無聲!





如果對於公司來說,客戶是用腳投票;那麼,對於高校來說,學生就是用報考投票。

2017年,中國美院報考人數達到6.5萬人,錄取比率43:1。

2018年,中國美院報考人數達到7.8萬人,錄取比率47:1。

2019年,中國美院報考人數達到7.9萬人,錄取比率45:1。

熱度的背後是關注,是認同!不僅僅是因為排名。

中國美院的教學體系在中國的高等藝術院校中是自成一格的。

就拿大學的成績考核來說吧。

中國美院居然有一個「分流計劃」。如中國傳統高考民俗所知:大學一年級是中國大學生最容易懈怠的時期,經歷過藝考暗無天日的激烈競爭,很容易馬放南山。但中國美院偏偏不同俗流,第一學年結束,根據第一學年的成績進行選拔,由學生報名老師的專業和工作室,優等生進入了好的專業和工作室,不僅意味著考研、保研、留學和工作的好起點,同時還對教師於自身教學質量的督促日提月醒。不僅解決了高考生碰運氣和死記硬背考入的弊端,還敦促著老師要朝乾夕惕地認真教書。


中國美院的專業分流通知書

而在教學體系的要求上,中國美院又選用全球最頂級大學通用的科研導向型。老師只講授自己研究方向的課程,日新月新,不能一個講課PPT用N多年第一年的通識課程過後,第二年就進入專業課的學習,對於老師而言,如果沒有自己深厚的學養和年年更新的教學知識體系,註定被對著授課PPT拍照的學生厭棄,而對於學生來講,如果跟不上最新的研究課題,那麼註定大學生涯一無所獲。

更奇妙的是,這種科研導向型的教學模式,逼迫著學生一定要懂得自己的職業規劃和學業追去,否則根本不知道自己選擇哪位導師和專業方向。

表面上看,教學氣氛自由而寬鬆,實際上,導師不努力,沒有學生選,導師課題落後,學生沒出息,學生不知道怎麼選,註定被淘汰,學生不理解專業和未來的發展趨勢,註定迷糊到畢業。


這不僅是和央美、清華完全不同的教學模式,與國內大多數藝術院校也完全迥異,而是類似於牛津、劍橋、巴黎高師這類古典主義大學的典範式教學理念。

當然,這種教學體系也帶來了學生群體的分野,如果你沒考中國美院時,就了解了他的性格,那麼你是有備而來,大學生涯註定收穫滿滿,如果你僅僅為了考入大學,那麼,對不起,按照中國美院原名師邱志傑先生的話來說:中國美院的學生呀,強的是很強,差的呀......

因為這種教學體系是非常開放性的,需要學生主動地了解自己的追求、自主的學習、自身的約束、自我的探索!

一切都沒有標準答案,還需要日積月累。邱志傑先生任教於中國美院,後任教於中央美院,按照他的見解:中央美院無廢材,因為一板一眼,老師帶著走,中國美院學生靠開悟,很多東西需要自己主動探索和體會,強者恆強,弱者,那啥,畢業時和入學時沒啥差別。

這種教學體系,不僅考察老師的功力,也考察學生的底氣。

因為一切學生和老師都需要悄然成長,不是狂飆突進的慷慨氣魄,而是於無聲處的驚雷萬里。

中國美院是特別的,不重視門面功夫,卻內斂蘊藉,只是這樣的名校,你想進入,又該如何自處呢?你進入了,又該如何自處呢?且不說學科體系的龐大帶來了選擇的難題,專業與課程的豐富一定程度上創造了「信息繭房」,考上中國美院也不一定意味著恰當地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專業、導師,亦或工作室,另外,假如對自身的學習特點沒有了解,很可能進入中國美院的起點,就變成了學習生涯的頂點。

另外,「膨脹」一詞,但凡用來形容人,多少都帶有貶損意味,但今日中國美院的「膨脹」源於高瞻遠矚的發展策略,與時代接軌的教學思想,實則是貶詞褒用。畢竟教書育人者,總得走在時代前面,做先行者,領路人。

今兒的話,就說到這裡,更多細節,咱們就小窗溝通吧?

了解更多藝術留學&國內美院信息,關注康石石公眾號(kang-shish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PEKGmwBmyVoG_1ZhSp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