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採訪了68個高考狀元,發現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2020-08-03     啟達初中

原標題:有媒體採訪了68個高考狀元,發現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

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值得學習借鑑。

1. 他們熱衷的不是學習,而是思考

安徽狀元說:「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

這種善於思考、渴望知識的習慣則源於父母在幼時的啟發。如安徽狀元孫萌的媽媽說:「如果是一個場景,我們就儘可能帶孩子去體驗,讓孩子『有感而發』,而不是胡編亂造」。

2. 學霸也離不開愛的滋養

學霸們的背後並沒有一群舉著鞭子的虎媽狼爸。狀元們都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寬鬆、信任、像朋友一樣」。

有段話很好地詮釋了愛與成績的關係——「孩子成績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內心衝突中消耗殆盡」。

3. 深受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

孩子們很少提起父母對自己口頭上的教誨,說得更多的卻是爸媽行動上的感染。

安徽狀元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4. 好習慣跟「學會獨立」分不開

老人常說:「你攥得越緊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釋然許多」。養育孩子也是這樣,學會放手,你會發現孩子比你想像中厲害得多。

幾乎所有的狀元爸媽們都提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一名清華學霸在採訪中說,是爸媽的尊重與放手讓我學會了遇事不逃,主動思考。

5. 因材施教,挖掘孩子的閃光點

在採訪中,可以看到,一些被批判的教育方式,但卻因為用對了人,並沒有遭來孩子的反感。

廣東狀元張恆說自己從小就是個好強又自信的孩子,有時難免還會有點自滿。

「每當我取得一點成績的時候,爸爸雖然偶爾給予肯定和鼓勵,但更多的還是『潑冷水』,及時提醒我的新漏洞,我把爸爸的這種教育方式戲稱為『批評式教育』,我覺得很適合我。」

6. 閱讀經典,擴寬思維

小時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讀大家經典,這是許多狀元在採訪中提到的閱讀之路。

北京語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孫婧妍在文中說道:讀書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閱讀的培育也絕對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婧妍說父母從小就愛給她讀故事。

閱讀是將人類濃縮幾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習得的最佳方式。閱讀的許多好處不言而喻:

能增長見識,去粗取精,形成具有正面導向性的三觀;

開拓視野,你不再局限於小小生活中的一隅,無拘無束地暢遊古今中外,練出廣博的心胸與遠大的理想信念;

可以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方法,也能在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一抹書卷文藝的氣息。

7. 必備一本錯題集,不斷修正錯誤

96%的狀元並不贊成「題海戰術」,但99%的狀元都會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錯題集。

勤奮並不是獲取高分的金鑰匙,北京狀元梁思齊說平常自己用來放鬆的時間很多,但學習起來效率就很高,學習的時候若自己都有一定的計劃和安排,就不會漫無目的地什麼都做。

做題不在量在質,其實題型就那麼多,把盲點都找出來就無敵了。

8. 作息規律,熱愛運動

中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作息不規律,經常晚睡勢必會影響學習和身體發育。

以下場景大概是中學中最常見的現象:每天早上特別是第一、二節課上課時,老師在台上滔滔不絕,同學們在台下呼呼大睡;一到課間時間,教室里「倒下」一片或是一群人才匆匆去吃早餐;還有一些同學屢屢因睡過頭而遲到,不光影響教學進度,也影響了自己的學習。

採訪中98%的狀元都表示自己從不熬夜,甚至備考時也是十一點就睡,保證充分睡眠,作息規律,平時也經常運動。

9. 比成績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

比起分數,父母們更在意的是孩子對學習的態度,而除了學習之外,大部分爸媽都表示自己還有更為看重的東西。

安徽狀元丁雅琦的媽媽說:「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無論怎麼選擇,我都絕對支持!」

這句話幾乎代表了採訪中大部分狀元爸媽們的心聲。比起分數,這些爸媽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樂、幸福感......

無論孩子是否為高考狀元,家長的目的從來都是讓孩子擁有幸福感,而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以幫我們實現這個目的!

精選留言:

安徽蚌埠@風雨五洲:

7月23日是我們安徽省高考成績揭曉的日子,可以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的超常發揮,有的略有遺憾。

但我最感興趣的一則新聞,不是哪個學生考了省狀元、市狀元、縣狀元,而是盲人考生昂子喻考了635分,整整超過了安徽省理科一本線120分,是多麼的不容易,也是多麼的了不起。

小昂同學天生就有無法醫治的視力障礙,但他志向遠大,從小便學會自己穿衣吃飯、洗衣疊被、整理物品。上學以後,他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不甘落後的精神,用耳朵去感知世界,去獲取知識,去提升自己。

上課時,他專心致志、聚精會神,老師的每一句話,他都牢記於心;下課後,他靜靜地坐在座位上思考回憶總結課堂內容。去年高考他已經超過了理科一本線,但自認為沒有考好,決定再復讀一年,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和決心呀。

他成功了,成功地超越了自己,成功地超越了那麼多身體健康智力健全的人。這就是令我們欽佩的地方,這就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精神,自立、自信、自強,拼搏、奮鬥、向上。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害怕失敗,怕就怕敢不敢承認失敗,敢不敢從失敗中站立起來,能不能有堅強的意志品質,能不能敢於突破矛盾善於解決困難。

少年強則中國強,願我們的學子都能昂同學學習,牢固樹立家國情懷,立壯志,有豪情,勤努力,敢付出,為中華民族的早日復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OIJtHMBd8y1i3sJOh7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