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僅存的12個"單字縣",有你的家鄉沒?

2019-07-10   旅遊看河南

縣,作為行政區劃,最早始於春秋時期。不過,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王朝後,推行郡縣制,才最終在全國推行開來。

彼時,為了書寫方便,多數地區一般都使用單字命名,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單字縣"。遺憾的是,很多單字縣經區劃調整後,都已改名,徹底消失。比如林縣改為"林州市"、鞏縣改為"鞏義市"等。

據統計,目前我國共有"單字縣"96個。其中,河南的"單字縣"有12個,位居全國第三。不知道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些單字縣名還能堅守多久?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河南境內的12個單字縣。

1、淇縣

淇縣,隸屬於鶴壁市。古稱朝歌,為商朝陪都、周朝國都。

後經區劃調整,又先後得名雅歌、淇州。明朝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改淇州為淇縣,並沿用至今。

2、浚縣

浚縣,隸屬於鶴壁市。古稱黎陽,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黎陽縣始置於西漢高祖年間,後經區劃調整,又先後得名浚州、通州。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州降為縣,始稱浚縣。

3、滑縣

滑縣,河南省直管縣。為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有"豫北糧倉"之稱。

在隋至明初,滑縣稱為滑州。自明朝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年),州降為縣,始稱滑縣。

4、杞縣

杞縣,隸屬於開封市。古稱雍丘,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雍丘縣始置於秦,於五代時改為杞縣(因古國而得名)。據了解。夏朝時期的杞國,曾在這裡建都立國,長達上千年。

5、息縣

息縣,隸屬於信陽市。因置縣2000多年以來,不易息名,不改縣制,而被譽為"天下第一縣"。

據資料記載,息縣最早為息方國,後分封為息侯國。到了周莊王十五年(即公元前682年),楚滅息國,在華夏大地上首次置縣,設立息縣,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了。

6、新縣

新縣,隸屬於信陽市。是著名的將軍縣,也是"中原南大門"。

新縣置縣時間並不長,始置於1933年,時名"經扶縣"。1947年,改經扶縣為新縣,並沿用至今。

7、睢縣

睢縣,隸屬於商丘市。古稱襄邑,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之稱。

襄邑縣始置於秦,後經區劃調整,又先後得名拱州、睢州。明朝洪武十年(即公元1377年),州將為縣,始稱睢縣。後又復升睢州,直到中華民國二年(即公元1913年),再次州降為縣。

8、范縣

范縣,隸屬於濮陽市。其老城,為河南境內著名的"飛地"。

范縣始置於西漢初年(即公元前206年),也算得上是一個有著兩千年歷史的古縣了。唐高祖武德年間曾短暫的改縣為州,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歸屬於山東,1964年劃歸河南。

9、溫縣

溫縣,隸屬於焦作市。為聯合國地名專家組評選的"千年古縣"之一。

溫縣最早,稱"溫邑",始於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的邑等同於秦漢時期的縣。後來推行郡縣制後,於漢初置溫縣,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了。

10、嵩縣

嵩縣,隸屬於洛陽市。古稱陸渾,後因嵩山起脈而得名。

陸渾縣始置於漢,後因區劃調整,又先後得名伊州、順州。金改名為嵩州,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州降為縣,始稱嵩縣。

11、葉縣

葉縣,隸屬於平頂山市。春秋時為楚附屬國許國國都。

葉縣最早,稱"葉邑",始於春秋時期,秦統一六國後改名為葉陽,西漢時改葉陽為葉縣,一直沿用至今。

12、郟縣

郟縣,隸屬於平頂山市。是仰韶文化、裴李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郟縣春秋時,名為"夾邑",與秦朝始置郟縣。後因朝代變更,又先後改為汝南縣、輔城縣、郟城縣。元大德八年(即公元1304年),復置郟縣。

好了,以上就是河南境內僅存的12個"單字縣"了。

河南曾經的單字縣:

孟縣(孟州市)、禹縣(禹州市)、鄧縣(鄧州市)、林縣(林州市)、鄭縣(鄭州市)、汲縣(衛輝市)、輝縣(輝縣市)、鞏縣(鞏義市)、密縣(新密市)、陝縣(陝州區)。

你還知道哪些"已消失"的單字縣,歡迎評論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