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看!許昌新增4處「國保」

2019-10-18     許昌報業傳媒集團



10月17日,

記者從市文物部門獲悉,

近日,

國務院核定並公布了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稱「國保」單位),

我市4處入選,

分別是許昌文廟、禹州天寧萬壽寺、

禹州懷邦會館、鄢陵《尹宙碑》。

截至目前,

全市文物「國保」單位已達27處。

據市文廣新局文物保護與考古科科長潘惠雄介紹,核定公布的第八批「國保」單位共計762處,另有50處與現有「國保」單位合併。河南省新增62處「國保」單位,其中許昌市4處(古建築3處、石窟寺及石刻1處)。

2018年7月,國家文物局啟動了第八批「國保」單位申報遴選工作。按照要求,市文廣旅局積極開展申報工作,並組織專家對申報對象進行現場檢驗,共遴選上報15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許昌文廟、禹州天寧萬壽寺、禹州懷邦會館、鄢陵《尹宙碑》順利入選。

許昌文廟:

許昌文廟位於魏都區文廟前街中段、許昌春秋樓景區西院,現存10餘通碑刻和石刻文物。



許昌文廟創建於唐文宗開成元年(公元836年),最初的廟址在城東南隅,後於金章宗明昌年間遷至現址,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後屢有修葺與拓建。

許昌文廟坐北朝南,現存文物建築5座,總占地面積2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660平方米。中軸線有欞星門、照壁、泮池、戟門、大成殿,東西廊廡呈對稱性建築格局分列大成殿東西兩側。其中,照壁、戟門、大成殿為文物建築。許昌文廟東側為關公秉燭夜讀《春秋》之處,主要建築有山門和春秋樓。東西兩院沿襲清代「兩院英風」的基本格局,為當時著名的「許州十景」之一。

孔子被世人稱為「大成至聖先師」,大成殿因此而得名。大成殿面闊七間、進深三間,為單檐歇山式建築,飛檐翹角,綠色琉璃瓦覆頂;在屋檐上方,「文聖」兩字剛勁有力;裡面正中是孔子塑像,左右兩側分別立著顏回、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塑像。

許昌文廟整體布局基本完整,文物建築具有明代地方傳統建築風格,附屬碑刻和石刻文物保存基本完好,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禹州懷邦會館:

懷邦會館位於禹州老城西北隅文衛路15號,坐北朝南,創建於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為清代懷慶府(今河南省沁陽市)籍商人在禹州經營中藥材期間所建。由於在修建會館時所用青磚上均模印有陽文「懷邦」二字,所以人們稱其為懷邦會館。



懷邦會館占地約5028.5平方米,現存影壁、戲樓、左右廊廡、拜台、拜殿和大殿。大殿內木作遍施彩繪,額枋嵌雕歐亞非人物頭像,為全國清代建築彩繪所獨有,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史料記載,唐朝「藥王」孫思邈曾長期游居禹州,行醫採藥,著書立說。其死後,禹州人民在西關購地4畝,建「藥王閣」永久紀念。元世祖至元一年(公元1264年),禹州已成為藥材彙集之地。由於長期做藥材生意,禹州逐漸產生了以經營類別或區域性質劃分的藥行幫。懷邦就是18個幫會組織之一。

懷邦會館由懷慶府籍藥商創建,以豪華著稱於世,素有「十三邦一大片,不如懷邦一個殿」的讚譽。該會館現為禹州市中醫藥文化博物館。


禹州天寧萬壽寺:

天寧萬壽寺位於禹州市古鈞台街北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院內,坐北朝南,始建於唐(一說魏),金代末年毀於兵火,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重建,明弘治、嘉靖年間和清道光年間重修。



天寧萬壽寺現僅存山門和大殿兩座建築,建築面積共約251.85平方米。山門為明代風格,面闊三間,歇山式綠琉璃瓦頂,前後門額上分別嵌有明弘治和嘉靖年間匾額。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平面呈方形,單檐歇山灰瓦頂;殿內梁架採用砌上明造草袱梁之做法,抬梁式木結構,為典型的元代建築風格。

天寧萬壽寺大殿為禹州現存的唯一一座元代建築。

鄢陵《尹宙碑》:

《尹宙碑》為東漢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制,現存鄢陵縣城原文廟戟門內。



碑通高2.09米、寬0.96米、厚0.24米,碑文以隸書勒石。碑額正中有一直徑0.13米的穿孔,穿孔右端刻有「從銘」二篆書。碑文14行,每行27字,敘述豫州從事尹宙的家世及功績。

尹宙,字周南,鄢陵人,其先世在周朝曾作師尹,因以為姓。秦並天下,家族各遷,其中一支遷於潁川郡鄢陵,即尹宙之先。尹宙歷任郡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守昆陽令,辟豫州從事,卒於東漢熹平六年。

據清代武億撰寫的《授堂金石跋》一書考證,此碑為東漢大文學家、書法家蔡邕撰書。

清代王澍《虛舟題跋》評其云:「《尹宙碑》筆法圓健,於楷為近,唐人祖其法者,斂之則為虞伯施(虞世南),擴之則為顏清臣(顏真卿)。」又云:「後世每多以此碑與《孔宙碑》並稱『二宙之』。」

此碑書體是隸書向楷書的過渡型,承上啟下,對研究漢代文字演變發展及書法藝術有重大參考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LGF320BMH2_cNUgMS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