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乾淨是好習慣,但有時候太乾淨了卻對健康無益。比如,身體這5個部位太乾淨反而會成為疾病誘因,甚至讓疾病反反覆復久治不愈。
一、身體這5處可別「太乾淨」
1.耳朵:頻繁掏耳朵易引發炎症
耳屎可不是「髒東西」,它能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環境,抵禦外界細菌的侵襲。如果將耳屎掏得太乾淨,相當於拆除了一道防護線,細菌更容易侵入耳道,從而誘發炎症,出現疼痛、流膿等症狀。
更何況,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我清潔功能。在我們說話、打哈欠等情況下,耳屎會隨著下頜運動,藉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自行排出。
2.鼻子:頻繁挖鼻孔破壞鼻黏膜
經常挖鼻孔除了會讓鼻子變形之外,還可能會破壞鼻黏膜中的毛細血管。
鼻腔有自我清潔能力,不宜過於頻繁、用力清潔,特別要避免用指甲用力摳,以免破壞黏膜,引發細菌等炎症感染。
3.面部:盲目洗臉肌膚問題多
生活中的很多女性,因為愛美,平時對臉的清潔都很到位,但正是這樣頻繁的深層清潔,讓面部肌膚的角質層「緩不過來」,破壞了正常皮脂。
建議
儘量挑選溫和型洗面奶,一般1~2天使用1次即可,去角質產品一個月使用1~2次即可;
平時皮膚洗不幹凈時,可以加點溫水,對皮膚的去污能力也很強,不一定都要用洗面奶。
4.陰道:盲目用洗液洗出婦科病
女性的陰道是自帶清潔作用的,平時只用清水清洗就夠了,常用清洗液清洗得太過「乾淨」,反而會讓陰道平衡的菌群變得不平衡,造成感染。
5.牙齒:錯誤刷牙方式,損傷牙釉質
平時刷牙的時候,2~3分鐘就足夠了,並不是刷得越久、用得力氣越大刷得越乾淨。
相反,據相關研究表明,刷牙3分鐘以上,用力太大,反而會對牙釉質造成傷害。
二、真正需要清潔的3大盲區
1.洗臉前先洗手:很多人洗臉時,都會下意識的直接用手捧清水沖洗,其實這樣很可能將手上的污垢、細菌等沾到臉上。因此,洗臉前應先洗手。
2.洗澡注意清洗腋下:腋下不僅分布了汗腺,還有很多神經、血管、淋巴組織,有一定的免疫防禦功能。
3.泡腳要洗腳趾:相對而言腳趾更容易藏污納垢,特別是指縫、指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