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長三角雙創生態峰會上,浙江嘉興南湖區與上海楊浦區、江蘇常州武進區、安徽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聯合簽署《關於長三角雙創示範基地聯盟雙創券通用通兌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的簽訂,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標誌著上述四地突破科技創新券跨省「消費」瓶頸,在長三角區域先行先試雙創券通用通兌。
雙創券即科技創新券,是政府向企業、創業者無償發放,用於向科技服務機構購買技術創新服務、自主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和各類創新載體提供創新創業服務的補助。一張小小的科技創新券,不僅可降低中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的研發成本,盤活沉睡的科技資源,還能成倍放大公共科技投入的效能。然而在實施過程中,僅有少部分能夠實現跨地區使用,大部分地區都要求科技創新券在當地的科研機構和技術平台使用。這種地區限制性要求,使得創新券不能流通,既限制了中小微企業獲取異地科技服務的能力,也降低了創新券的使用效力。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全國首張科技創新券和全國首張跨省使用的科技創新券分別誕生於江蘇和浙江,為長三角區域啟用通用通兌的科技創新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次四地試點啟用的科技創新券統一名稱為「長三角雙創示範基地聯盟雙創券」,是楊浦區、武進區、合肥高新區和南湖區四地,主動探索以企業創新需求為合作基礎,有效引導科技創新資源集聚流動,打通雙創券通用通兌實施路徑,推動長三角協同創新的積極實踐。
楊浦區彙集了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等名校,走出了一條科教名區之路;武進區是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第一名,科創能力居長三角城市前列;合肥高新區坐擁新一代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是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南湖區引來圖靈獎、諾貝爾獎獲得者等國際頂級人才領銜的區塊鏈技術研究院、醫學實驗室的建設和全方位合作,是我市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主平台、主戰場之一。可以說,四地在科技創新方面各擅勝場、各有「絕活」,在四地間以雙創券通用通兌的方式促進科技資源的流動和科技資源的互補,無疑可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同時為科技服務機構拓展業務帶來機遇。
創新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不竭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核心就在科技創新。讓科技創新的要素和資源在長三角區域間更好地流動,幫助企業、科研院所、服務機構跨區域對接、合作,是實現長三角科創一體化的切實需要。此次蘇浙滬皖四地共同開展雙創券通用通兌先行先試,必將為長三角創新共同體構築提供行之有效的經驗,以科技創新為長三角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