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還能「自我清潔」

2019-07-26     科學網

大腦如何自我清潔?現在,人們知道了清除大腦毒素的主要途徑。這一發現有助於了解阿爾茨海默氏症等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是如何發展的。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

大腦 概念圖

韓國科學技術高級研究院的Gou Young Koh介紹說,腦脊髓液進入和離開大腦的位置一直是個謎。2014年,科學家在大腦外膜上發現了一個叫作腦膜淋巴管的血管網絡。它在調節大腦液體方面起著一定作用,並且可清除大腦中累積的多餘蛋白質。

不過,由於大腦結構複雜,目前尚不清楚大部分液體的進出發生在哪裡。

為確定液體流向,Koh和同事將染料和示蹤劑注入老鼠的腦脊髓液中,然後通過腦部掃描追蹤它們從大腦中流出的位置。研究發現,基底腦膜淋巴管允許腦脊液在顱底進出大腦,而不是在頂部。

該團隊還發現,較年邁小鼠的腦脊液引流明顯減少。2歲或2歲以上的小鼠通過基底膜淋巴管的引流量約是3個月小鼠的一半。

「這是一個如此基礎的解剖學問題,而我們卻不知道像大腦周圍的液體這樣重要的東西是如何被清除的。這真是令人驚訝。」瑞士伯爾尼大學的Steven Proulx表示,「不過,討論還沒有結束。我們的發現是,鼻腔區域甚至是視覺區域的引流通路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腦脊液的排出被認為對大腦健康很重要。對於像阿爾茨海默氏症這樣的疾病,澱粉樣蛋白等蛋白質會在大腦中積聚,並可能造成損害。

Proulx表示,大腦排出液體的途徑可能有幾種,包括脊椎。「了解這種流動在哪裡發生,對於理解可能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的免疫反應,以及如何清除澱粉樣蛋白等有毒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宗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9P_MGwB8g2yegNDFBX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