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年度考核?送給新經理的10句心裡話

2019-12-17     劉潤商學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程志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662篇原創文章


前幾天,我們分享了一篇關於如何制定KPI的文章【點擊閱讀】。文中提到,作為經理,一位管理者,千萬不要給下屬制定無法完成的目標。

否則,在年度考核時,下屬即使很努力,卻也沒有完成目標,會讓你陷入一個非常艱難的抉擇,就是要不要給下屬發全額獎金?

當時在留言區,很多讀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進一步說明了這種情況。

但有位小夥伴說他作為經理,在執行他公司「271」業績考核原則時遇到的問題,我覺得很有代表性。

什麼問題呢?

就是年度考核的時候,有的經理會很糾結。

糾結要不要按「271」原則,給沒有完成目標的下屬打低分。

作為一個從員工成長起來的新經理,他不好意思給未完成目標的下屬打低分,他想第二年,幫助這樣的員工完成目標。

那他這樣的做法合理嗎?

當然不合理,這樣做看似照顧了完不成指標員工的面子,但本質上是對完成指標員工的一種不公平。

這可能是一些沒有經過系統訓練,剛從員工成長為經理普遍會遇到的問題。所以我覺得這樣的糾結很有代表性。

那到底應該如何做年度考核?什麼又是「271」原則?




— 1 —

不僅要看做了什麼

還要看怎麼做到的


做年度考核,很多人的理解是:考核年初時做的目標承諾。

比如,銷售部門承諾的目標是3000萬,研發部門承諾要開發三個新品。

到年底了,做到了嗎?

這些當然要看,這是年度考核非常重要的部分,但這不是唯一的部分。

在做年度考核的時候,你考核下屬有沒有完成年初的目標承諾,這是考核什麼?

這是考核下屬,他今年做到了什麼。

其實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要考核下屬,他是怎麼做到的。

他有沒有用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做到?他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別的部門的利益?他做這件事情有沒有跟別人協作?

「怎麼做到的?」,才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

因為如果他用非正常的手段做到了一個結果,那明年、後年就不一定是這個結果。

所以,你不但要看結果,還要看他是怎麼做到這個結果的。

你還要把這個結果和其他人作比較。

他做的不錯,但是其他人做的也挺好,大家做得都挺好的。

這說明什麼?

說明他做得好,不一定是因為他的能力,可能是因為市場環境不錯。

如果大家都做得很差,如果他做得差,也不是因為他能力差,而是市場環境不行。

優秀是相對的,所以一定要把這些東西加在一起來評估。




— 2 —

什麼是「271」原則


加在一起如何評估?評估的標準又是什麼?

就像開頭所說,很多大公司在做評估時,會遵循「271」原則。

什麼是「271」原則?

阿里巴巴要求每個員工都參加每季度、每年的「KPI+價值觀」雙重考核,各部門主管要按照「271」績效考核原則來評估所有的員工。「271」績效考核原則將員工劃分為3個檔次:

1、超出期望的員工,占整體員工的20%。

2、符合期望的員工,占整體員工的70%。

3、低於期望的員工,占整體員工的10%。

在阿里,20%超出期望的員工應該馬上得到激勵或升遷,而那10%卻可能被淘汰。

這套員工績效考核原則很有效,很多公司都在用。


— —


那具體應該如何打分評估呢?

就以我曾經工作了13年的微軟為例。

第一類占20%超出期望的員工,在微軟我們叫A類員工,A類員工是什麼意思?就是指特別優秀的員工。

什麼叫優秀?

完成目標不叫優秀,超額完成目標,不可想像的業績被達成了,這才叫做優秀。

他承諾了3000萬,最後做到了6000萬,這叫做優秀,他承諾做出一個新產品,結果做了三個,這叫優秀。

這類員工,在微軟,我們要給他打4.0分。

然後在那些打4.0分中間挑出極少數的一些簡直能作為員工楷模的那些人,我們會打4.5分。


— —


第二類占70%符合預期的員工,叫B類員工。

什麼叫B類員工?

他滿足了大多數或者幾乎所有的需要,也就是說他年初承諾的那些指標都完成了,完成指標是拿不到4.0的,完成指標只能叫及格。

完成目標只能打3.0分,在3.0分中間挑出一些有潛力的員工才能打3.5分。

實際工作中,有些員工會把完成目標當成最高要求。

沒有完成,他心裡會想,雖然沒有完成,但我大部分接近了,我已經做得非常好了。

這是不夠的,因為我們的目標設定是80%都應該完成。

所以完成目標是應該的。

當一個員工把完成目標當成他的心裡上限的時候,這個員工是不值得提拔的。


— —


那剩下的10%,我們叫C類員工,也就是沒有達成工作要求的員工。

在公司考核採用「271」原則時,一定會要求必須有10%的人是屬於C類員工。

什麼意思?

如果你管10個人,那麼這10個中間至少有一個人是2.5分,10個人中至少有一個人是被認為是落後的。

如果連續兩年拿2.5分,在微軟實行「271」原則時,是強制要離職的,是要被淘汰的。






— 3 —

不要把困難的事情留到最後


但是,就像文章開頭我們舉的案例,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新經理,他特別不願意給下屬打低分。

他會覺得,他和下屬天天見面,給下屬打低分之後,以後怎麼跟下屬交往,明年還怎麼安排任務。

平常跟員工溝通的時候,他會說,「你做的很好,繼續努力。都挺好的。繼續加油。」之類的話。

其實,這是一個特別不負責任的行為。

一旦到了年底,公司要求必須有10%的人拿到2.5分,必須發紅牌。

這時經理就難受了,他會特別糾結:我給誰呢?

結果給了其中一個下屬。

那這個下屬就特別的不理解:老闆,你不是說我挺好的麼,為什麼到了年底,你居然給我一張紅牌?

有的經理,這時會更不負責任。他會說:「我其實覺得你挺好的,但公司要求,沒辦法,今年輪到你了。沒關係,兩年才幹掉,明年不會是你的,你放心。」

這種平時「爛好人」,年底「推皮球」的經理怎麼樣?

這是不負責任。這絕不是一個合格的經理應該做的。


— —


那怎樣才是一個合格的經理? 那你就要不斷訓練自己一種能力。

什麼能力?

如果你確實覺得下屬做的事有問題,你就要告訴他,這件事我覺得你做得不好,為什麼不好,我希望你改進,建議你怎麼改進。

這是作為經理,你應該做的,也是你最基礎的工作。

甚至,我期待你,在給出員工2.5分之後,他還能對你感激涕零。

讓他覺得:老闆,你對我沒有一點偏見,我就是這樣子的,我覺得我應該改進,你能幫助我嗎?

這才是一個優秀的經理,千萬不要把那些困難的事情留到最後來做。





— 4 —

你正確且你為他著想


有人可能會說,怎麼可能?

我給下屬打了2.5分的低分,他還對我感激涕零。他不對我懷恨在心,我就燒高香了。

這就要看作為經理,你的下屬對你是否愛戴,對你的決定是否認可。

你正確並且你為他著想,這就是一種無上的權利。

關於這點,我們以前的文章《那一瞬間,我感到了一種高級的力量》有提到,你可以【點擊閱讀】。

我再舉個,在微軟,我們關於年度考核時的例子。

在微軟,每一年在做完殘酷的271的年度考核之後,我們還要做一件事情,叫校準大會。

這次會議可能是全年最為痛苦的一次會議。

什麼意思?

就是這些經理會坐在一個大的會議室裡面,幹什麼呢?就開始吵架。

為什麼?

假設你的公司100個員工,然後把這100個員工放在一條線上來看,看誰比誰重要?

那麼,在最關鍵的分界點上,也就是第20個人和第21個人,第90個人和第91個人,他們的結果會截然不同。

於是這些經理坐在這個大會議室,假設我是技術部門的負責人,你銷售部門的負責人,他行政部門的負責人,我們三個負責人坐在一起,就在20,21個人,到底誰上誰下這個問題上,就吵起來了。憑什麼你的人在前面,我的人比你更優秀啊。

這個時候,一個好的經理就顯出他的價值。

一個好的經理一定會在這個時候會為他的員工會去爭取利益,為他的員工拚命的爭取,拚命地吵架。

你也能明顯地看出來,有些不好的經理,他會幹什麼?

他會說,老闆,你說他不行?我早就覺得他不行。

而這種經理是沒有辦法獲得員工的愛戴的,他從不為員工爭取利益,他只為自己的位置爭取安全性。

這種經理是不值得留的。






— 5 —

精力要花在

把B類員工變成A類員工上


開完校準大會,年度考核就結束了嗎?

是的,結束了。

但,作為經理,我期待你在規劃來年計劃的時候,要思考你的重心是什麼?

就像文章開頭的案例那樣,作為經理,你可能會想,在來年,幫助未完成目標的C類員工提高,完成目標。

這樣的想法出發點是好的,幫助下屬成長。

但我建議你,不要把精力花在把C類員工變成B類上。

C類的群體本來就很小,你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占比最多的人群上去。

而C類員工應該讓他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給他提高的空間。但是如果他真的不能自己提高,C類員工就應該淘汰。

這聽上去好像很殘酷,但是,通過淘汰C的員工,你才可以不斷補充新鮮的血液進來,推動公司人才的循環。


— —


那你的重心應該是什麼?

你真正應該花的精力是把B類員工變成A類的員工。

因為B類員工已經達到公司的要求,完成了基本業績。

那麼是不是可以乾的再好一點,再超過一點?

好的員工是什麼狀態?

好的員工是你給他的一個要求,他做到了之後,他覺得公司怎麼給我定這麼低的要求啊。

這時,需要你給他一個更高的要求,他會做的更好。

這是好員工的狀態。

你要不斷地要求B類員工,給他更高的要求,幫助他超額實現目標成為A類員工。

所以,你要把你的主要精力都花在這個上面。

那A類員工呢?

A類員工,你不需要花時間,A類員工是自我激勵的,A類員工是自己往前沖的。




最後的話


最後,2019年馬上就過去了,很多公司都開始做年度考核。

今天,我斗膽分享給那些從員工成長起來的新經理10句心裡話,希望對你有些啟發。

1、千萬不要設過高的目標,80%員工能完成的目標才是有價值的目標。

2、年度考核時,你不僅要看下屬做到了什麼,更重要的是看他怎麼做到的。

3、完成目標的員工是B類員工,只是「及格」;超額完成目標,達成了不可想像的業績才是A類員工,是「優秀」。

4、把目標當成自己工作上限的員工,是不值得被提拔的。

5、平時「爛好人」,年底「推皮球」的經理是不合格的。

6、不要把困難的事情留到最後。

7、只考慮自己職位安全,不考慮下屬的利益,不能獲得下屬的愛戴的經理,不是好經理。

8、要想獲得下屬的愛戴,你必須要做到:你正確並且你為下屬著想。

9、不要把你的主要精力花在把C變成B上。

10、要把你的主要精力花在把B變成A上。


— —


最後的最後,我仍然要恭喜你,恭喜你從員工成長為經理。

恭喜你開始有下屬,開始帶團隊,開始給下屬打分,開始年度考核,開始承擔更大的責任。

希望這10句心裡話,這個10個建議能幫助到你,讓你少走彎路,帶領你的團隊,風雨兼程,砥礪前行。

與你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6U_E28BMH2_cNUgh5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