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在絕大多數人的觀念當中,物質條件代表著生活水平,擁有的越多,證明生活可以過得更加舒適。但有一個女孩卻不這麼認為,在她看來,物質條件的匱乏反而成就了自己,讓她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這個女孩名叫王心儀,出生於河北省棗強縣。
王心儀的家中有兩個弟弟和一個患有哮喘病的姥爺,母親常年體弱多病,一直沒法外出工作,因此一家人的經濟收入全靠那五畝農地以及父親打零工維持。
正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王心儀的家境註定了她要更加懂事,付出更多的努力。
令人欣慰的是,王心儀十分懂事明理,她沒有因為家庭條件上的落後失去成長的信心,反而變得越發堅強。2018年,這個平凡的女孩以707分的高考成績順利步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書寫了一段註定不平凡的傳奇。
王心儀曾寫過《感恩貧窮》一文,在她考入北京大學以後,這篇文章也隨之爆紅網絡。
"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農人們都知道,播種的時候將種子埋在土裡後重重地踩上一腳。第一次去播種,我也很奇怪,踩得這麼實,苗怎麼還能再破土而出?可母親告訴我,土松,苗反而會出不來,破土之前遇到堅實的土壤,才能讓苗更茁壯地成長。"
文筆之間,我們看到了一個樂觀自強的女孩,她宛若自己筆下的那枚種子一般,雖然被生活的"土壤"遏制了生長的空間,但仍頑強地破土,活出更加美麗的姿態。
而王心儀這份破土的勇氣與魄力,正是她高逆商的最好寫照。
何為逆商?
逆商是指一個人在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曾有科學家指出,一個人取得成功,智商僅僅起到20%的影響力,而情商與逆商的影響力占比則高達80%。由此可見,逆商的高低對一個人的發展產生近乎決定性的作用。
很多人覺得,王心儀之所以能夠出人頭地,是因為她性格開朗,有些人則覺得是因為她的高智商。其實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試想一下,如果王心儀不懂得如何正確應對逆境,那麼再開朗的性格也難免會有消磨殆盡而產生悲觀甚至是絕望情緒的時候,此時再高的智商也發揮不了作用。
既然逆商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成才如此重要,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從小培養逆商呢?
如何培養逆商?
1、延時滿足孩子需求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很多父母出於愛護都會第一時間給予他們幫助,這其實不利於發展孩子的抗挫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將形成依賴心理,一碰到問題就會尋求父母幫助。
在面對孩子的求助時,父母不要急於伸出援手,而是通過有意延時的方式,讓他們的的耐心與抗挫能力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
2、保護孩子的求知慾
有些父母護子心切,幾乎所有與孩子相關的事情他們都會加以預估與評定,並反對孩子進行一些看似無法獨立完成的行動。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這的確是一種保護孩子的有效方法,但站在客觀角度分析,這種行為無異於是在扼殺孩子的求知慾。長此以往,孩子對於新鮮事物的敏感度將不斷減弱,接觸新事物時也將變得畏手畏腳。
試問這樣的孩子在離開父母以後,真的擁有獨自面對困難、挫折的能力嗎?答案顯而易見。
因此,在保證人身安全的情況下,父母應該儘可能鼓勵孩子去接觸新知識,這既是一種閱歷增長,同時也是一種能力提升。
3、啟發孩子多動腦筋
孩子的生活閱歷比較少,因此總會有許多疑惑需要父母予以解答。這個過程其實與面對挫折相類似。如果父母直接給出答案,那麼孩子之後也會懶于思考,碰到問題便尋求父母的幫助。
這些孩子今後在碰到人生挫折時,往往不會獨自思考解決的辦法,而是第一時間向父母發出求助。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父母應該通過主動向孩子提問、要求孩子獨自尋找答案的方式,啟發他們多動腦筋。
總結
對於隨時可能出現的挫折,逆商高的人將其視為完善自我的墊腳石,信步邁向成功。而逆商低的人將其視為折磨自我的苦難,在其中逐漸迷失自我,最後頹喪地過完一生。
身為父母,我們雖然無法預測孩子今後需要經歷哪些挫折與打擊,但我們卻可以決定孩子以什麼樣的姿態迎接他們。願每一枚種子都可以順利破土,活出最動人的姿態。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