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殺人回憶》終結局,遺憾終圓滿

今天,註定是個不平凡的日子!

2003年,奉俊昊拍攝了豆瓣8.8分的神片《殺人回憶》,根據的是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韓國的一個小鎮上,出現了一系列的連環殺人案的故事改編。

當年,《殺人回憶》橫掃韓國本土的兩大電影獎項青龍獎和大鐘獎,奉俊昊和宋康昊分別捧回「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以540萬觀影人次拿下第24屆青龍獎「最賣座韓國電影獎」。

猶記得,當看到一個又一個嫌疑人被否定,尤其是最後那個小白臉時,自己也跟兩位主演一樣憤恨生氣,而開放式的電影結尾也成為了我們心中的遺憾。

電影最後,宋康昊直視鏡頭的一幕,直直的就像在看兇手一樣。宋康昊這個「打破第四面牆」、穿透銀幕直視觀眾的眼神,也成為韓國影史上最經典的凝視之一。

「無奈」,是這部氣氛沉重的電影最有力的關鍵詞:既是人類追求真相而不得時的無奈,更是在大時代下渺小個體無力掙扎的無奈。

而今天,這個遺憾和無奈終於解脫了!

昨(18)日晚間韓國媒體SBS News報道稱,根據DNA對比,這場震驚全球的惡性變態殺人案的兇手或已經找到了!

警方逮捕嫌疑人後在最近運用新技術進行DNA對比(舊技術無法確認身份),目前逮捕收押中的的嫌疑人與10起女性被害案中兩起的DNA一致,基本已經能確定嫌疑人的身份。

《殺人回憶》原型懸案——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

韓國歷史上罕見的連環殺人案:「華城連環殺人案」是以女性受害人為目標的連環殺人案。1986年至1991年間,韓國京畿道華城市太安鎮一帶,有10名女性依次被害,殺人犯始終未被捕,最終成為未解決的殺人事件。

為了破案,當年動員超200萬警力和軍隊、調查2萬多名嫌疑犯,仍一無所獲,全案於2006年因超過法律追訴期而停止偵查。

而在1個月前,警方重新翻找「華城連環殺人案」被害者所留下的證據時,在衣服上檢測出了第三者的DNA,交給韓國國立科學搜查研究院後,經過比對結果,發現該DNA與正在監獄裡收押的李某一致。

怪不得兇手一直找不到,原來已經被警方抓獲!恰巧李某也是因為姦殺妻子的妹妹而被捕入獄的,其作案手法與連環案高度相似,當年的被捕變相「幫助」他逃脫偵破。

如今,再去看《殺人回憶》,更加能體會到導演的用心——2003年影片上映時,距離追訴有效期還剩下3年,用《殺人回憶》這個名字,正是他對真兇的詰問:

「我不知道真正的兇手是誰,但這部影片有540萬人次觀看,我相信,兇手就是其中一個。」「我想,如果兇手在世,他一定會看這部電影,所以我安排了宋康昊直視鏡頭這一幕,其實就是在看著兇手。」

2003年,《殺人回憶》將快過追訴期的懸案展現在世人面前,關注度的上升必然是懸案終破的因素之一。

如今,證據齊全,韓國警方也再度重啟調查,遺憾終圓滿,遲到的正義沒有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