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中野千里躍進大別山,是一項壯舉。此次直插華中地區讓國民黨部隊不得不調集大量兵力進入山區跟著中野轉圈圈。而這一戰略行動讓國民黨軍沒有足夠兵力進攻山東和陝北解放區。在這次行動中,為了加快行軍速度不得不將大量重武器丟在黃泛區。現在問題來了,跟中野一起的還有華野五個縱隊。那中野為什麼不把這些武器給華野呢?
中野在渡過黃河後,殲滅了國民黨四個整編師,五萬多人。雖然戰果輝煌,但是此時的中野也是人困馬乏。中野四個主力縱隊損失相當大,急需補充。在這個情況下,華野五個縱隊組成了西兵團與中野匯合。此時西兵團損失也相當巨大。西兵團中的一縱與四縱損失兩萬多人,基本喪失了戰鬥力。剩下的3縱、8縱、10縱也在攻擊濟寧突圍戰中損失慘重。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軍委下達了中野挺進大別山的命令。那裝備相對較好的中野為什麼不把武器給華野後再進入大別山,或者直接進入就近的蘇皖地區?
先說進入蘇皖地區,這裡不像大別山,相對來說隱蔽性較差。而且我們看看老蔣有多少部隊在包圍著劉鄧大軍和西兵團。在魯西南國民黨有羅廣文兵團、劉汝明兵團等十多萬人馬,而且又調集了邱清泉的第五軍以及三個整編師前往了魯西南。在這樣的情況下,遭受重創的西兵團和人困馬乏急需補充的中野根本無力再戰。進入蘇皖地區將更加困難。
那把重武器給之後與中野分道揚鑣的華野不好嗎?其實我們看看接下來西兵團的遭遇就知道答案了。在與中野分道揚鑣後,西兵團帶著十萬大軍在魯西南轉圈圈。雖然中野帶走了一部分人馬,但是同樣有第5軍、第57師、84師、68師和暫24師及部分保安隊在這裡。
西兵團在魯西南沼澤地里阻擊國民黨部隊為中野挺進大別山爭取時間。而且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除了宋時輪縱隊渡過了黃河,剩下的部隊在魯西南與敵軍兜圈子兜了一個多月。在這段時間西兵團陷入了極大的困境。此時的魯西南已經跟當初抗日時期大不相同,群眾基礎早就不在。而且八月正是雨季,黃泛區沼澤地里泥濘難行。四個縱隊每天黃昏動身,夜間行軍,躲避敵機轟炸。此時魯西南敵軍隊形密集,一旦戰鬥糾纏過久就會遇到大量援軍。在這樣的情況下,西兵團裝備越打越少,兵力越來越弱。
西兵團士兵布鞋都不敢穿,只能光著腳行軍。戰士腳上都起了水泡,戰士們各個都有怨氣。但是一次抓到了一個敵軍炮兵連長。一看對方鬍子好長,頭髮也好久沒有理,軍容不整。原來敵軍也被解放軍給拖瘦了。這時候戰士才又恢復了士氣,這是一次競賽。在這樣的情況下,中野的重裝備怎麼還能給華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