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現在說話晚的小孩越來越多?可能與家長的這些壞習慣有關

2019-08-18   兒科醫生王東記

相信不少家長,當聽到自己家的寶寶對你喊出「爸爸」或者「媽媽」時,心情都是激動興奮的。寶寶學說話,是寶寶成長過程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作為家長非常重視的一件事。

家長作為寶寶的第一任老師,為了幫助寶寶學說話,可謂是費足了功夫。但是,現在說話晚的寶寶越來越多,這又是為何呢?殊不知,家長在生活中的一些壞習慣,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語言發育,導致寶寶說話晚的情況。

爸媽對寶寶的要求反應太快

父母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對寶寶照顧的極為細緻,經常在寶寶發出需求信號前就已經滿足寶寶的需求,或者習慣替寶寶表達需求。久而久之寶寶就不需要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寶寶想學說話的動機就被受到抑制。

正確做法:如當寶寶指著水杯時,即使家長已經理解寶寶的意思,也不要急於去做。你可以引導你的孩子說出他想要幹什麼,即使寶寶只是說「水」這一個字,你也應該鼓勵他,因為這是一個不小的進步,寶寶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

經常用兒語和寶寶說話

雖然使用重疊詞和兒話說話是寶寶語言的一個特定階段表現,例如「吃飯飯」、「睡覺覺」等,但家長可不能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進行交流,經常用兒語和寶寶說話,可能會推遲寶寶說完整話的時間。

正確的方法:當寶寶伸出手說「媽媽抱抱」時,家長就應該做出回應,給寶寶一個溫暖熱情的擁抱,並說「媽媽來抱寶寶了」,像大人之間對話一樣,特別是某些物品的名字,應該叫什麼就是什麼,儘量縮短寶寶疊詞或兒話使用的時間,以免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給寶寶造成混淆。

不把寶寶的錯誤發音當回事

在寶寶學說話的過程中,錯誤的發音經常出現,如把哥哥說成「蟈蟈」,把姥爺說成「惱爺」。不少家長覺得寶寶這樣說話有趣搞笑,不把它當回事,甚至有些家長也在不經意間重複這些錯誤的發音。這樣,寶寶就會得到錯誤的暗示,認為這樣說話是正確的,從而導致這樣的錯誤發音可能因此長時間難以改變。

正確的方法:剛學說話的寶寶發音不準是常有的事情,雖然不要求家長要急於糾正,這樣反而影響孩子說話的熱情。但並不是說不把它當回事,家長也不能學習寶寶錯誤的發音,而是用正確的語言發音和你的寶寶說話。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正確語言的指導下,寶寶的發音自然逐漸正確。

語言環境過於混雜

不少家庭中,都會存在兩三種不同的方言,父母、祖父母等各有各的方言,語言環境複雜,多種方言並存,從而導致寶寶學說話困難,直接導致寶寶說話晚。

正確的做法: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從半歲到兩歲,家長應該把重點放在教孩子正確的語言發音上,全家人最好都講普通話,以免寶寶日常語言環境過於混亂。

孩子吃的食物過於細小

有些家長過於擔心,怕自己的孩子的食物太硬,太難消化,所以常喂寶寶米糊、爛麵條,肉要打成肉泥,水果要壓成汁,蔬菜也要切碎,殊不知這樣做反而會影響寶寶口腔肌肉的發育。寶寶說話經常流口水,說話不清楚或口吃結巴,往往都是因為他們的口腔肌肉得不到鍛鍊。

正確做法:寶寶每個年齡段輔食的添加要有不同,從細到粗以此來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

  • 4-6個月:嘗試從母乳過渡到泥糊狀輔食
  • 8-9個月:鍛鍊咀嚼能力的黃金時期,能粗則粗,比如帶顆粒的土豆泥、肉泥、胡蘿蔔泥等等。
  • 10-12個月:咀嚼能力快速發展期,例如煮熟的大塊胡蘿蔔,雞蛋餅、意面、小混沌等等。
  • 1歲以後:開始適應成人的飲食狀態,讓孩子逐漸融入到家庭飲食當中。

孩子身邊充斥電子產品

現在科技越來越先進,手機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現在很多家長,孩子一發脾氣,就給手機或者讓寶寶看電視,想讓孩子安靜下來。給寶寶玩手機或者看電視,時間過長,和孩子的溝通時間就慢慢的減少,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視,都是單向性的表達,沒有互動和交流。這不利於兒童語言的發育。

正確做法:家長應多花時間來陪同孩子玩耍學習,多與寶寶進行交流對話。建議3歲以下的寶寶儘量不玩手機、iPad和其他電子設備,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寶寶語言發育,也可以保護寶寶視力。

讓寶寶儘早說話的方法

0-1歲階段語言訓練

1. 說給寶寶聽

雖然此階段寶寶還不會說話,但寶寶可以通過耳朵接受信息,為他們未來的說話奠定基礎。如果父母通過清晰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相應的動作,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傳達給孩子,孩子就會對你說的話產生極大的興趣,也會跟著咿咿呀呀表達起來。

2. 製造發聲的機會

當寶寶會用「咿咿呀呀」等聲音表達自己需求時,這是培養寶寶模仿發音的好時機。當他們表達想要有人抱、要喝奶時,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用簡單的語言替他把這些需求說出來,寶寶每天重複的聽,就等於在他腦海中強化了這些語言,最終使孩子們模仿變得更容易。

1-2歲階段語言訓練

1. 多給予刺激促使寶寶講話

身邊的物品都是教育寶寶學習語言的好工具。家長可以經常將這些物品的用途、形狀、名稱等告訴寶寶,而後再考考寶寶這些物品是什麼、是做什麼用的等等,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寶寶學到很多知識,還可以促進寶寶的語言發育。

2. 滿足要求晚半拍

寶寶想要的東西,家長不要馬上滿足他的需求,而是要鼓勵他讓他說出自己想要什麼,只有這樣,寶寶的語言才會成長,他才會大膽地表達。

3. 重複說過的內容

準備一套動物卡片,在寶寶認識動物後,讓他告訴媽媽每張卡片上都是什麼;或者可以買些簡單的圖畫書,家長講述,讓寶寶重複一遍,反反覆復。反正,利用各種機會讓寶寶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