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yù)蚌( bàng)相爭,漁翁得利。」
提起「鷸」,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句話了。
雖然這句話你我耳熟能詳,但在生活中,您認識鷸嗎?您見過鷸嗎?
現在,好機會來了。眼下正是候鳥遷徙季,成群結隊的鷸鳥正從揚州經過。這不,就在昨天,在臨江路一處池塘,記者就「偶遇」了一群鷸鳥。
遷徙 數以萬計候鳥從揚州經過
候鳥遷徙,有不同的遷徙路線。揚州位於東部候鳥遷徙通道,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候鳥從這裡經過。
在這個季節,抬頭向天,也許你就能看見成群的候鳥向北飛。因此可以說,現在就是候鳥遷徙高峰期。
很多候鳥,在遷徙途中,還要在揚州臨時歇腳。畢竟,遷徙是一件非常耗費體力的事情,而且也不需要「八百里加急」趕往北方。
因此,眼下這個季節,對於觀鳥、鳥類攝影來說,是最好的季節。因為遷徙鳥兒多,鳥類的種類也多。
近日來,揚州鳥友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儀征捺山、銅山、登月湖,高郵湖西,邵伯湖西,寶應濕地公園,江都花魚塘等地,都是觀鳥的好去處,也是最吸引鳥友的所在。
覓食 一群鷸鳥把小池塘當「驛站」
在臨江路有一個小池塘,池塘里原本種植的是水芹菜,現在水芹菜已全部采完,但水面還在。
這個淺水塘,就吸引了一群鷸鳥。這些鷸鳥,有黑尾塍鷸、鶴鷸等。當地種植戶介紹,這群鳥兒來到這裡剛兩天,「每天很長時間都是在裡面找東西吃。」
記者看到,這些鷸鳥或在水中「駐足」,或邊走邊覓食,尤其是覓食動作,看起來很有趣。
家族 這些鷸鳥你都認識嗎?
遷徙候鳥中,較為容易看到的,就是水鳥。水鳥中,又以鷸鳥最為易見。
鷸,並不是一種鳥,而是一類鳥的統稱。它們常在淺水中活動,成群結隊,而且通常是幾種鷸在一起活動。
揚州有記錄的鳥類中,鷸鳥堪稱一個「龐大的家族」。市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杭德泉說,鷸鳥在揚州很多地方都比較常見,在城區的唐子城護城河、宋夾城等地,都有過記錄。
其實,近年來,揚州鷸鳥「家族成員」不斷增多。記者梳理髮現,揚州這幾年來新增的鷸鳥就有大濱鷸、大杓鷸、紅頸瓣蹼鷸、長嘴鷸、青腳濱鷸、彎嘴濱鷸、紅頸濱鷸、尖尾濱鷸、闊嘴鷸、黑尾塍鷸、黑翅長腳鷸、長趾濱鷸等。
杭德泉說,揚州的鷸鳥,有20多種,在鳥類家族中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家族。
這些鷸鳥,大多比較常見,但也有一些比較罕見。如長嘴鷸,不僅在揚州罕見,在整個中國都比較罕見,在最新的鳥類分布圖上,中國僅沿海有分布。黑尾塍鷸,因為種群數量不多,已被列入國家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以及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還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近危鳥。
所有的鷸鳥中,「顏值」最高的,莫過於黑翅長腳鷸和彩鷸。黑翅長腳鷸是鷸鳥中的「大長腿」,在揚州比較常見;而彩鷸比較罕見,每次彩鷸來揚,都會吸引揚州及周邊的觀鳥愛好者,成為鳥友眼中的「明星鳥」、「模特鳥」。
水多
揚州為何常見鷸鳥?
揚州為什麼能經常見到鷸鳥?
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揚州的水多。
揚州水產養殖發達,冬春兩季,很多水塘都是淺水,非常適宜鷸鳥棲息。
這麼多適宜的水域,當鷸鳥途經或在揚州越冬時,自然就更容易找到歇腳的地方了。
護鳥
揚州啟動候鳥保護行動
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候鳥保護行動也緊鑼密鼓開啟了。記者從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野保站了解到,揚州已開啟候鳥保護行動。「通過系列宣傳、日常巡查等,讓遷徙過境的候鳥安全從揚州經過,讓來揚州度夏的候鳥安全棲息繁殖。」
「當然,不僅僅是候鳥,本地留鳥也同樣是保護對象。」野保站負責人曹兆陽說,「我們也歡迎市民和村民給我們提供線索,大家一起努力,為保護鳥類盡一份力。」
記者 向家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