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戰鬥群算啥炫耀武力 美國曾想「核爆」月球 展示其強大軍力

2019-07-19     冪談天下

航母戰鬥群算啥炫耀武力 美國曾想「核爆」月球 展示其強大軍力

美國在全世界各主要海域經常炫耀其航母戰鬥群以顯示其武力之強大,你以為是高潮了嗎?非也。今年是阿波羅11號飛船登陸月球50年,在阿波羅登11號登陸月球之前,美國軍方有一個更加瘋狂的計劃——核爆月球。而核爆月球的出點發僅僅是為了讓地球上的人類能看到核爆亮光,以此展示美國的強大軍力。

美國國際間諜博物館館長文斯·霍頓(Vince Houghton)博士詳盡講述了這一史實。美國人炸月球的想法與蘇聯在太空取得成功有關。文章指出,蘇聯發射的世界首顆衛星「激怒了美國」。

在月球表面引爆核彈的秘密行動被稱為"A119計劃「,旨在證明蘇聯在太空的成功是一種」異常現象"。霍頓解釋稱,當時西方只是想到蘇聯在他們自己發起的比賽中擊敗他們而感到震驚。

《每日星報》援引霍頓的話報道稱:「我們一直是科技界的大孩子,是發明新事物的人。但突然之間,蘇聯人在太空中戰勝了我們。」西方對這顆衛星的發射感到震驚。美國政府決定做些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來壓倒蘇聯。霍頓回憶道:「我們需要做一些十分宏大的事情,讓全世界都知道這只是一個異常現象,衛星只是一個騙局。」

據《每日郵報》網站2012年11月25日報道,在蘇聯於1957年把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成功送上太空之後,感到顏面無光的美國軍方就開始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來證明自己的太空實力,於是美國空軍就提出了「核爆月球」計劃。

美國軍方認為,如果在月球上引爆一顆核彈,讓半個地球的人都能看到明亮的閃光,那麼美國雄厚的軍事科技實力一定能得到充分展現,而這也一定能夠對蘇聯起到震懾的作用。雖然該計劃近乎是天方夜譚,但還是受到了美國政府的重視,並組織一批科學家開始論證它的可行性,最終啟動了一個代號為「A119計劃」的月球飛行研究秘密項目。

A119計劃又稱為「月球探勘性航行之研究」,是1950年代晚期,由美國空軍所執行的一項被列為最高機密的計劃。計劃的目的是在月球上引爆一枚核彈,因當時蘇聯在太空競賽中取得初步的領先,美國政府想藉此計劃提振人民的情緒。該項目的存在是由一名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執行官李奧納德·雷菲爾在2000年時所透露的,他曾在1958年領導這個計劃。卡爾·薩根年輕時也是團隊的一員,負責預測低重力環境中核爆炸的影響。

冷戰期間,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發射了史普尼克1號,在太空競賽中取得了領先的地位。史普尼克1號是第一顆環繞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美國人對於其發射成功感到驚訝之餘,再加上美國前鋒計劃(Project Vanguard)之接連兩次轟動性的發射衛星失敗,造成了所謂的「史普尼克危機」,也成為揭開太空競賽序幕之原動力。美國為了扳回局面,於是啟動了一系列的新計劃與研究,最終也包括了探險者1號的發射以及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成立。

1949年,設立於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的阿默研究基金會(Armour Research Foundation,簡稱ARF)開始研究核爆對環境的影響,該研究預定會持續至1962年。1958年5月,阿默研究基金會開始秘密研究在月球上引爆原子彈的潛在後果。這個計劃是由美國空軍率先提議,並由其主導,計劃的最主要目的是在月球產生地球上肉眼可見的核爆炸,希望像這一類的表演可以提振美國人民的情緒。

在計劃仍處於概念的階段時,新聞報紙報道了一則流言,傳聞蘇聯正計劃在月球上引爆一枚氫彈。1957年末,根據媒體報道,一個匿名消息來源向美國特勤局探員透露,蘇聯為了慶祝十月革命的周年紀念,將配合11月7日的月食,要在月球上產生核爆。新聞還報道說,傳聞中的核彈會瞄準月球晝夜線的陰影側——而A119計劃也是考慮將月球晝夜線列為核爆目標。報道也指出,如核彈未能到達月球的話,可能會再度返回地球。

由李奧納德·雷菲爾(Leonard Reiffel)所帶領的10人團隊聚集在芝加哥的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研究爆炸的潛在能見度、對科學上的助益、以及月球表面所受的波及。研究團隊的成員中包括了天文學家傑拉德·柯伊伯以及他的博士生卡爾·薩根,卡爾·薩根負責計算爆炸後在月球周圍太空中所產生之塵埃雲擴張的數學投影,這是影響地球上能見度之決定性的重要因素。

起先,科學家曾考慮在計劃中使用氫彈,但美國空軍基於設備的重量因素而否決了這個想法,因為它對原先預定的推進用飛彈來說太重了。當時已決定使用小而輕的W25核彈頭,爆炸威力相對較低,相當於0.17萬噸TNT。相較之下,1945年在日本廣島市投下之「小男孩」原子彈之爆炸威力為1.3至1.8萬噸TNT。W25會由火箭運向月球晝夜線附近之背光處,並在撞擊後引爆。爆炸所產生的塵埃雲會被太陽照耀,因而可以從地球上觀測。雷菲爾表示,根據美國空軍研發洲際彈道飛彈的進度,此發射計劃在1959年即可實施。

該計劃終究在1959年1月被美國空軍所取消,原因似乎是害怕在民眾中引發負面反應,以及擔心萬一發射出現問題,將會對地面人員造成巨大威脅。引述計劃負責人李奧納德·雷菲爾的話,另一個原因是輻射落塵可能會對未來的月球研究計劃以及月球殖民計劃造成影響。

按照論證,爆炸確實可以形成煙塵,但由於月球上並沒像地球一樣的大氣層,煙塵將向四面八方擴散,無法形成在地球上看到的巨大蘑菇雲。

後來的報告指出,蘇聯確實存在類似的計劃,但是跟媒體所報道之情節有所不同。蘇聯方面的計劃始於1958年1月,核打擊計劃和其他提案一道統一以代碼「E」命名。「E-1」計劃代表到達月球。而在「E-2」和「E-3」計劃中,將發送探測器圍繞月球背面,拍攝一系列月球表面的照片。計劃的最後階段:「E-4」,將在月球上發動核打擊以顯示軍力。正如同美國的計劃,這個E系列的計劃還在規劃階段中就被取消了,原因是對於發射載具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存疑。

到了1969那一年,在阿波羅11號任務成功後,美國在太空競賽中取得了極大的勝利。同年12月,阿波羅號科學家蓋瑞·拉瑟姆(Gary Latham)提議在月球上引爆「微小的」核裝置,以幫助研究月球的地質構成,然而這個提議被駁回了,因為它會干擾月球自然背景輻射的測量計劃。關於"A119計劃"的信息於2000年才得以解密。

英國的核歷史學家大衛·洛瑞博士稱這個計劃「下流」,他補充道:「如果被他們搶先一步,我們就永遠不會有尼爾·阿姆斯特朗『人類的一大步』之浪漫光景了。」

看樣美國人也不總是自信啊!為了在太空競賽扳回一局,竟然不惜在月球進行核爆。現在的美國人更加沒自信,不排除以後會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冪談天下/張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PQwH2wBmyVoG_1Z6pA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