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6年10月,在金鷹獎頒獎典禮上,胡歌憑藉在《琅琊榜》中飾演的梅長蘇,獲得最具人氣男演員獎。
當晚根據網友投票宣示,胡歌保持第一,而李雪健老師排名第二。
但在老藝術家面前,胡歌卻永遠是謙卑與尊敬的。走上舞台深深鞠躬後,他特意走到李老師面前,低下身體和他握手,並附在耳邊說了四個字:受之有愧。
接著,繼續發表獲獎感言:
「我有很多機會可以在生活中,看到一個真正的演員應該是什麼樣子。昨天我非常有幸地跟李雪健老師乘同一班飛機來到長沙,李老師德高望重,這麼高的年齡,他只帶了一個隨行人員,我很慚愧,我帶了三個。」
說到李雪健老師,的確無愧「德高望重」這四字美譽,他與陳道明老師差不多同齡,演技也在伯仲之間,兩個堪稱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典範。
李雪健一生叱吒演藝圈,幾乎沒有緋聞,更沒負面報道,給人留下的是一個又一個經典螢屏形象。
他是《渴望》里老實本分的宋大成;
他也是電影《焦裕祿》中鞠躬盡瘁的人民好乾部焦裕祿;
他更是《水滸傳》里忠肝義膽的「及時雨」宋江。
這個被稱為中國「最貴的演員」,出道40餘年,一共斬獲33個影帝,一生只拍過一個廣告。
李雪健是中國唯一的大滿貫演員,拿過戲劇最高獎梅花獎,電影上最高獎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百合獎、金馬獎,電視上拿過金鷹獎、飛天獎、國劇盛典獎、導演協會獎,幾乎囊括了影視圈所有重量級的獎項。
他也是國內最純粹的演員,曾直言自己不會說話,想表達的都在自己塑造的角色里,這是對藝術和人格的最高禮讚。
流量和顏值終將逝去,只有作品生生不息。
02
1954年,李雪健出生在山東農村,當時正好是大雪紛飛時節,於是父母給他取名李雪見,後來看他體弱多病,便改名為「雪健」,希望他健康地活下去。
11歲那年,隨父母遷到貴州支援三線建設,他的人生也因此而改變。
數年後,李雪健加入部隊文工團,做了一名文藝兵,憑著出色的表現,他正式成為一名演員。
2014年做客《藝術人生》時他回憶說,剛開始都是一些跑龍套的角色,自己扮演的第一個角色,是在話劇《陳毅出山》里飾演「匪兵乙」。
彼時有跑龍套「三人組」,其他兩位是濮存昕扮演地主,王學圻扮演一個新四軍軍官。
為了讓導演和觀眾看到自己的努力,他們三人相互較上了勁,各出奇招。
濮存昕給自己貼上了一個金牙,李雪健則用海綿做了痦子貼在臉上,而王學圻一看不能在外形上下功夫,於是就在演技上突破,被擊斃時多撐了幾下才死去。
正是靠著這種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如今三位老師都成為鼎鼎大名的老藝術家。
之後,李雪健出演了話劇《九.一三事件》,再次憑藉其高超的演技,獲得了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
而1990年的電視劇《渴望》,他通過塑造「宋大成」這個角色一炮而紅,出現了「舉國皆哀劉慧芳,舉國皆罵王滬生,萬眾皆嘆宋大成」的現象。
隨後經典代表作《焦裕祿》上映,這讓李雪健摘得金雞獎和百花獎雙料影帝。
在頒獎會上他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話音剛落,掌聲雷動,足見李雪健的赤子情懷。
其實在《焦裕祿》拍攝前,李雪健曾去拜訪過焦裕祿的妻子,沒料到對方見到他就直搖頭:
「不像,不像,這哪裡是老焦的樣子,人長得太胖。」
李雪健一聽急了,為了符合人物形象,他連吃三個月大白菜減肥,硬生生減了20多斤。
憑著自己的用心詮釋,一個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焦裕祿被他演活了,焦老太太感動地對他說:「雪健這孩子,也真難為他了。」
而在96版的《水滸傳》里,他飾演的宋江更是出神入化,成為不可超越的經典角色。
此後,李雪健還在電影《荊軻刺秦王》、《楊善洲》、《少帥》、《嘿!老頭》等作品裡,塑造了許多精品佳作。
從配角到主角,從無名到有名,他一步步成長為中國最好的男演員,但有一點始終沒變,就是對演戲的敬業精神。
03
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唯有活在當下,珍惜你還擁有的每一天。
就在李雪健事業繼續高歌猛進的時候,命運跟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2001年11月,在拍攝電視劇《中國軌道》時,他突然發現自己脖子上長了一個小疙瘩,嗓子很難受,沒想到幾天後他便咳了血。
愛戲如命的他,並沒有去醫院治療,而是帶上消炎藥繼續拍戲。
隨知一個月後疙瘩越長越大,妻子于海丹急著帶他去醫院檢查,最終被確診為鼻咽癌,必須馬上治療,不能耽擱。
但為了不影響作品拍攝進度,李雪健讓妻子上午開車去醫院做化療,下午再趕到拍攝現場拍戲。
連製片人伍獻軍都哽咽地說
「那時拍攝現場,李雪健在認真地拍戲,工作人員在一邊默默地流淚。 在拍最後一場戲時,當時他說話已經非常困難,但他卻一氣呵成說完一大段台詞,在場的劇組人員無不聽得熱淚盈眶。」
醫院為了考慮李雪健的病情和今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沒有實施切除手術,而是採用傳統化療方法。
而整個化療過程,真是一個生不如死的歷程,需要平躺著幾小時不能動,連一口水都咽不下,一活動就頭暈,嘔吐不止,後來他回憶這段經歷時說:
「就像你要吃魚,服務員把一條活魚狠狠摔在地上,那魚可能沒死,但內臟肯定被摔爛了。我就是那條被摔爛了內臟的魚,簡直生不如死。」
有時難受得他甚至想放棄生命,覺得活著太難受了,死了反而一了百了。老朋友田壯壯得知他的悲觀情緒後,毫不客氣地寫信痛罵了他。
「我們都知道你很痛苦,這是我們健康人理解不了的痛苦,可以想像很難,可再難,有我們創業的時候難嗎? 創業的那個階段,那個過程那麼長,不比你現在難得多嗎?那個時候都過來了,現在你怎麼就過不去了?你缺少了人起碼的精氣神兒!」
正是這通醍醐灌頂的斥責,讓李雪健一下子清醒了過來,內心重新燃起了求生的慾望,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
一年之後,他竟奇蹟般地痊癒,重新回歸螢屏,為什麼會康復地這麼快?
李雪健後來總結說,聽妻子的話,能吃能睡,想方設法找樂子儘量讓自己開心起來。
而大病初癒後的他,對人生的價值也有了新的領悟:
「生病是老天對我的愛,我為此反思了兩年,這也讓我對自己的事業,甚至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完美的人生是不可能有的,但人只要活著,就是美麗的。 有了這段經歷,會更加珍惜生命,不光是珍惜自己的,也包括愛人、朋友的。更珍惜情感,珍惜人生的每一次機會,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同時指出,不論是老年病還是癌症,擺正心態去看待,把疾病當朋友,病痛就自然不會傷害我們!
每個人都需要學會反思,就像李雪健所說,生病不一定完全是壞事,它是老天對我們生活方式的一種警告,讓我們更懂得珍惜什麼才是最珍貴的,如何去過好餘下的每一天。
04
相對於在事業上取得的光輝成就,李雪健的愛情就顯得有些平淡,但卻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戀。
妻子于海蘭比李雪健小三歲,兩人結識於空政話劇團。當他還在團里跑龍套時,對方已出演女主角了。
于海丹是那種見一面就讓人過目不忘的漂亮姑娘,而且出身知識分子家庭,姑姑是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蘭,表哥是著名導演田壯壯。
1982年,他們共同合作了電視劇《夏天的經歷》,于海丹擔任女主角,李雪健是配角,那時他對她一見傾心,只是礙於身份懸殊,遲遲沒有表白。
後來還是于海蘭主動請他去看電影,結果電影一結束兩人就在一起了。他當時想到,自己好歹是大老爺們,人家都這麼主動了,自己再扭扭捏捏也不像話。
1983年8月,李雪健和于海丹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兩年後兒子李亘出生。
為了讓丈夫一心一意拍戲,于海丹在家相夫教子,同時在家認真地與丈夫對戲,她不僅是個賢內助,也是工作上的好幫手。
而在李雪健患癌後,她當天下午就飛回北京,與教授研究治療方案。
最終陪著老公一邊治療,一邊陪著他演戲,正是在醫生的精心治療和妻子的悉心照料下,李雪健才得以康復出院。
那段時間,于海丹也是無比難受,總是一個人偷偷地哭,她曾表示:「我願意用我的生命,去換取雪健的生命。」
後來,李雪健在各種場合講到:「這些年我的身體好,轉完全歸功於我媳婦,她是我的大恩人,如果沒有她的強大支撐,我可能戰勝不了病魔。」
在與死亡擦肩而過後,李雪健更加明白了家庭的意義:
「兩個老人白髮蒼蒼,一起過馬路時你看左邊,我看右邊,你看前頭,我看後頭,互相攙扶著就過去了。」
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老來情比少時濃,情珍惜那個陪你到白頭到老的人。
而在一次採訪里,李雪健被問到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他毫不猶豫地答道:「有機會,我想和于海丹合作拍一部片子。」
而在他身旁的妻子默契地說:「要演一對夫妻。」
愛情是什麼?
還是張愛玲在《半生緣》里說的好:「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愛不是物質,愛是感情,愛是生活,愛是陪伴。
05
對於演員這個職業,李雪健有著深刻地認識:「我是綠葉,就是離紅花最近的綠葉。我是演員,拍戲就是我的人生。」
的確,作為中國演藝界的一面旗幟,李雪健塑造過帝王將相,也詮釋過黎民百姓,他一直在表演的世界裡踽踽獨行,成為年輕演員的標杆。
正如胡歌的評語:「他敬重藝術,敬重觀眾,敬重生命。」
只有對演員這份職業懷有敬畏之心的人,才能在藝術領域獲得無窮的力量,煥發出勃勃生命力。
但同時,李雪健老師也表現出對行業現狀的憂慮,現在沒有藝術圈,只有娛樂圈。
「我沒有能力去改變這個環境,但我可以管好自我,儘量不給這個演員職業加污點,這也是一種責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管理好自己就是偉大。衷心祝願德藝雙馨的李雪健老師,身體康泰,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