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滿分又怎樣?要警惕小學一二年級的成績假象(致家長)

2019-10-19   每天好習慣

上個月出現杭州一媽媽因為孩子考98分患抑鬱的新聞。

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她5歲的兒子在上小學,她對兒子的要求是每次考100分,有時考了98分,她訓斥說「我班上的孩子有一半考了100分,為什麼你考不到......」,她覺得自己很失敗,患有嚴重抑鬱症。

望子成龍的心愿沒錯,但錯在沒真正認識小學的重心在哪。

小學一二年級即使孩子考滿分又怎樣呢?因為一二年級的成績具有很強的欺騙性。

很可能你看到的100分就是個假象,等孩子到了三四年級時,成績出現斷崖式下降。

一二年級成績好不代表一直好

很多家長奇怪,孩子在一二年級時經常拿雙百,到了三四年級時,下滑的不成樣子,當初的輝煌不在。相反,平時不聲不吭的孩子成績漸漸上來。

不止現在的孩子,就連我們小時候讀書時,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

找不到原因很正常,理解不了也很正常,因為很多家長只注重孩子的眼前成績,沒有從長遠看待。

以為一二年級成績好,他今後學習會一如既往地好,不太現實。

教育界有句諺語:一二年級相差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

一二年級的題目根本不難,考試前孩子只要突擊一下,即使是死記硬背,成績也不會差哪去。

那這種笨方法只適合簡單的一二年級,到了三年級時,差距就慢慢拉大。

所以,一二年級成績好不代表一直好,家長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真正看到孩子的優勢在哪。

成績假象的表現

孩子成績的假象是可以看出來的,家長平時拋開孩子的成績,看他的思考方式和詞彙量就可以。

例如語文,讓孩子背課文中的詩詞,他肯定能背的滾瓜爛熟,但讓他說出詩詞的意思,他說不出。

拼音時只能寫出書中他熟悉的詞語,稍微偏僻一點的他就寫不出了,原因在於他只記,沒有理解意思。

再如數學,簡單的加減法知道,但是要算很久,有時候題目稍微包裝一下,就不一定能理解了,說到底還是理解力不夠。

這樣一來,題目一難就潰不成軍了。

所以成績只是孩子一個階段的總結,不代表他整個學習成果,平時的表現重於成績。

出現假象的原因

一個班級中,一般成績都在80分以上,90分以上的占一半,這說明是孩子的智力相差無幾還是題目簡單?肯定是後者。

在題目簡單的情況下,智力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同樣的題目,智商高的和智商低的都能做出來。

一二年級是孩子剛上小學的開始,教材和題目都不會難,以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也就有一二年級成績相差不大的現象,只要多用點心,成績排名靠前是非常正常的。

且恰恰是簡單,孩子的分數不低,給了家長一個假象,「孩子成績不錯,開門紅,以後也不會差」。

但是到了三四年級後,孩子的成績開始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以前的那點存貨應付不了三年級的難度,分水嶺開始出現。

所以,出現假象的根本原因在於一二年級的積累,如果學習為了成績,不去積累的話,孩子會學習的很累,精疲力竭,興致缺缺。

積累主要指課外的積累,一二年級是課本的知識,三年級以後,開始偏課外。

一二年級要重點關注閱讀

有專家甚至說,一個高中學生的成績,有80%是取決於小學三四年級時候的表現。

所以,如何安然度過「三年級現象」,實現學習上的無縫對接,那一定要靠閱讀和學習習慣。

一二年級孩子最大的好處在於,他們有充足時間去閱讀,作業簡單可以很快完成,加上會認字了,所以是閱讀的好時機。

人民日報曾有一篇評論:《小學欠下的「閱讀帳」,遲早是要還的》。

沒有閱讀,就不能理解題意,還怎麼做題目呢?閱讀不僅適用語文,還適用數學和英語,包括以後的其他科目。

就如今年秋季教育部的語文改革,增加學生的詞彙量,古詩詞篇幅,無疑例外地透露著一個信息:

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高考,語文為王的時代來臨。

語文既作為基礎科目,又作為重點科目,一定要重視閱讀。

更加要注重學習習慣

陶行知說,教育就是習慣養成的過程。

閱讀是學習習慣的一種,但學習習慣不僅包括閱讀,還包括認真聽講,時間管理,整理筆記,課後預習,自覺等。

有句話說,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力,而是習慣。沒有好學習習慣的孩子就像汽車沒有發動機,沒有後勁。

小學重習慣,初中重態度,高中重能力。

小學階段孩子的習慣不好,很可能到了初中跟不上,落後一大截,學習興趣低,後面就越來越力不從心。

那些學霸們從來都是從小學就表現優異,不是成績有多好,而是習慣有多好。

所以,寧可成績差點,也要在孩子養成習慣的黃金期,把孩子的習慣培養起來。


閱讀和習慣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有的家長會說,一個月內我給孩子閱讀了很多書,也沒見他能記住多少知識啊。

閱讀就像種樹,閱讀的越多營養越豐富,樹才長的更壯大,但是時間也很長。

閱讀一定是長期的投資行為,為了成績而閱讀不如不閱讀,為了知識而閱讀,到最後你才能見證閱讀的威力。

所以,閱讀一定要堅持。

習慣也是一個長期行為,不可能靠一兩個月就養成,就像武亦姝媽媽說的,教育就是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長期堅持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關鍵在於堅持。

所以,小學階段閱讀和習慣是孩子取勝的兩大法寶,你還在猶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