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判「誅九族」刑罰的人為啥不逃:官兵圍堵 生不如死

2020-06-16   祭祀文化網

原標題:古代判「誅九族」刑罰的人為啥不逃:官兵圍堵 生不如死

刑法既是法律制度的體現,也是人性制度的體現。現代社會即便是最重的死刑也講求人性與人權,可在古代就完全不同了。

在中國封建社會,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發明出一系列森嚴殘酷的刑法,甚至推出喪失人性的「誅九族」制度,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社會為何無人逃跑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原因一: 古代被判誅九族的人很少

誅九族是古代的一個重罪,大多是在做了謀反等事情後才會被判,實際上歷史記載被判誅九族的人很少,即使被判誅九族的重罪後,除了參與謀反的人之外,對小孩、女人、老人等這些沒有威脅的人朝廷會選擇流放他們,這樣既能讓他們受到刑罰又能體現朝廷的寬大政策以慰人心。

流放是將人發配到邊遠的苦寒之地勞作,不少人會在流放途中死去,但相比於逃跑,流放不需要四處躲藏居無定所,並且逃跑被抓後會受到更重的刑法,因此古代受刑者寧願被流放也不願逃跑。

原因二:誅九族重罪保密性高

朝廷判處誅九族重罪時一般不會張榜通告,而知情人也很難給罪犯家屬通風報信,因此普通人在得知自己被判誅九族重罪時已經被捉拿入獄了,此外,官府收到緝拿犯人的安排後會立即封鎖城門,普通人就算想逃也很難逃出去。

如果有人逃跑,官府會懸賞張榜讓各地官府和百姓共同緝拿罪犯,由於交通不便,古代人的流行性很少,陌生人在另一個地方定居很容易被人發現,這樣也會很快被捉拿歸案,逃跑難度高的原因也限制了獲罪人的逃跑行為。

原因三:古代刑法具有連坐制

古代有連坐制度,收留罪犯、包庇罪犯的百姓一經發現也會受到相應的刑罰,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有人願意收留罪犯,並且舉報罪犯官府會給一定程度的獎勵,因此逃犯很難在這種情況下不被官府抓到。

在現實生活中被判誅九族重罪的人大多數都中年人,與其相關的老人、孩子和婦女行動多有不便,這樣的逃犯隊伍想要自給自足都很困難更何況是逃避官府的追兵了,因此古代儘管被判「誅九族」這樣的重罪也很少有人逃跑。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祭祀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