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舞擾民,逐漸成為社會治理中的一大難題。寧波江北公安分局的一個小創新,使這個難題有了新的解法:廣場舞聚集場所安裝性價比極高的太陽能噪聲監測儀,時刻提醒舞者注意音量,化被動為主動。
點擊看現場視頻
前天晚上6時30分,在江北慈城雲鷺灣濱湖環路與隨園街路口附近的一廣場上,廣場舞的音樂聲準時響起。坐在休閒椅上的老人們紛紛下場,跟著節奏舞動起來。
令人驚訝的是,這邊廣場舞音樂沒有那種鑼鼓喧天的感覺,擾民基本不存在。這一切的「功臣」就在音響的正前方立著——太陽能噪聲監測儀。隨著天色變暗,它會自動啟動,監測附近的聲音分貝並將數值實時顯示在螢幕上。監測儀下方還有一塊提醒牌,上面用不同顏色標註了「常見噪聲範圍」。隨著音樂的高低起伏,監測到的數值在不斷變化,但基本保持在70分貝至80分貝。
一直以來,廣場舞擾民的警情居高不下。雖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噪聲達到一定程度可以作出處罰,但實際處置起來很困難。沒有具體的數據作為證據,民警也只能勸說調解。這種被動式、後髮型的處置往往治標不治本,民警一離開,音量又高了,於是就出現反覆報警的惡性循環。
治安大隊長洪斌有了一個想法: 能不能設計開發一款聲音分貝測試及提醒設備,放置於廣場內,隨時監測音量,達到設定峰值時會鳴叫示警,提醒群眾音量已超標。
「去年10月,我們安裝了這套儀器,大家用數據說話,給跳舞居民科普幾次後,現在已形成了『默契』。」江北慈城派出所是最早試點的兩個單位之一,副所長章律說,他們還在綠地新都會和慈孝廣場安裝了監測儀,目的就是以「音」醒「音」。
「去年江北安裝了7套設備,費用不高但效果明顯,相關區域噪聲類警情同比下降70%。今年我們打算再安裝一批,近期就將上馬,繼續開展試點工作。」江北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說,這一「神器」優點不少。它使得噪聲檢測便利化,同時民警現場處置也有了實時的依據,去年以來已憑此現場調解糾紛30多起。最重要的是,它能督促居民自覺控制廣場舞音樂的音量,更有效地引導群眾樹立文明鍛鍊理念。
來源:寧波日報、甬派
文字:王曉峰
編輯:羅湘波
以「音」醒「音」,好辦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CLthnMBnkjnB-0znn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