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經驗談: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人們用「蠟炬成灰」作為教師生活的寫照,一句話讚美了教師的無私,道出了教師的辛勞。做教師累,做班主任更累。有人這樣形容班主任生活狀態—— 一個字:累!兩個字:很累!三個字:非常累!不僅人累,心更累!
累的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新課程背景下班主任的角色標準越提越高。班主任不能只作教書匠,應該是「學科專家」和學生的「人生導師」;班主任不能只作管理員 ,應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和「陽光使者」,要能守護學生的人格、張揚學生的個性、激勵學生的情感、疏導的學生心理。班主任不僅成為「班級文化的設計師」,還要成為「家校溝通的橋樑」。多重身份,多重壓力,班主任作為凡夫俗子有些吃不消。二.學生程度越來越低,說不聽、教不會、管不了、動不得。教育教學越來越沒有成就感。
有一條微信這樣說:今天和他在一起,明天還想和他在一起,那是戀人;今天和他在一起,明天還得和他在一起,那是夫妻。放在班任工作上,意思一樣,今年當班主任,明年還想當班主任,那是境界;今年當班主任,明年還得當班主任,那是無奈。我想,很多班主任都或許有些許的無奈吧。有人說,做老師不當班主任是不完整的。既然做班主任,那就讓我們在繁雜的工作中努力去尋找突破吧。
一. 換位思考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作母親的很喜歡帶著5歲的女兒逛商店,可是女兒卻總是不願意去,母親覺得很奇怪,商店裡琳琅滿目五顏六色的東西那麼多,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帶開了,母親蹲下身子為孩子繫鞋帶,突然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動著的全是腿和胳膊。於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從此,即使是必須帶孩子去商店的時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蹲下身來看看孩子的世界」,反思我們的教育,還真的有點問題。我們習慣以成人的視角去看待學生,希望他們盡善盡美。實際上,我們高估了學生的能力,忽略了學生的可接受性。學生犯了錯事時,我們往往不理解;在教育學生之後,沒有期待到想像的效果時,又多半覺得委屈,認為學生一無是處。魏書生老師說過:「 你把周圍的人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你把周圍的人看成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中。」我們都希望生活在天堂里,那麼試著與學生換位,去尋找學生身上的優點,以寬容、諒解和關愛的態度對待學生,或許我們會收到意外的驚喜。
二. 講點智慧
很多時候,我們專注於埋頭苦幹,而忽視了思考,如果我們能停下來,多聽聽,多看看,許多教育名家的智慧可能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很多的啟示。
自習課紀律糟糕,班主任通常的做法是什麼? 說教、批評、制定賞罰制度,指定監督人,搞各小組評比活動。總之給人的感覺是,自習課紀律不好這件事特重大,特沉重,關係每個人的未來,所有人都必須提高警惕,嚴防死守。我們很多人就是這樣工作的,每天製造緊張空氣,終於把學生的神經弄麻木了——你愛說什麼說什麼,給你個耳朵就是了。
摩西老師採用的辦法完全不同。他是這樣做的,他說「大學的時候,我和你們師母談戀愛(學生暗自竊笑),為了比翼雙飛,我們經常在圖書館看書,有時候要說些什麼事情,我們都不是用嘴,而是…….用筆」就這樣閒聊一樣,輕輕一點,一個提醒,問題初步解決了。不要小看這幾句「閒聊天」。話不多,含金量高。
第一,這個情境突破了所有的常見抓紀律的思路,給學生新鮮感,新鮮的東西總是吸引人的。
第二,教師把學生當大人,平等地談自己的經歷,這樣說話,學生愛聽。
第三,教師向學生透漏個人戀愛鏡頭,青春期的孩子,肯定會支著耳朵聽,句句流入心田,一句頂一百句。而且,青年學生都喜歡在異性面前「裝文明,玩深沉」。摩西老師把自己當年文明禮貌、比翼雙飛的畫面一描述,誰還好意思在班裡當著異性同學的面喧譁?
第四、摩西老師語言簡練,不蔓不枝。沒等學生聽煩,他已經說完了。 這才叫高效率,這才是智慧,值得我們學習。
三. 注重策略
1.收放有度
管理班級要講究一點「管」與「放」的藝術。「管是為了達到不管」。「管」是手段,「不管」是目的,但「不管」絕不意味著班主任對班級發展聽之任之。班主任的「不管」是以培養全體學生的「共管」為前提的,是以追求班級管理的「大治」和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為目的的。要做到收放有度,班主任必須充分發揚民主精神,與學生共同制定班規,培養一支有力的班幹部隊伍,將班級管理的自主權儘可能地放手,班主任只做一個頂層設計者。
2.冷熱交替
「冷」,就是「冷處理」;「熱」,就是「熱加工」。在班級管理中,有些事情的發生,需要趁熱打鐵,如:表揚學生,激勵學生,肯定班級的成績,不良苗頭的出現等,都要「熱加工」,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前進的動力。象學生偶爾違犯紀律或因能力所限管理不到位,理解不全面或有偏頗導致失誤等問題的產生,則要延緩時間,冷卻降溫,予以「冷處理」,再不失時機地予以幫助教育,也許這樣做效果會更理想一些。
3.寬嚴得法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班級管理需要從嚴:指導思想要有嚴格的要求;學生行為上要有嚴明的紀律;違紀面前要有嚴肅的態度。學生有錯誤我們可以「懲罰」 只是使用「懲罰」藝術時,必須以愛護學生為前提,以喚起學生自知為目的。魏書生讓遲到學生寫有關遲到原因的「說明書」。 學生鬧情緒——寫反映心理活動的「短文」。通過這種方式給犯錯的學生「意料之外」的任務。這種藝術的「懲罰」,糾正了學生錯誤,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又拉近了師生距離,可謂「一石三鳥」。
但「嚴」的同時還必須伴有「寬」的成分在裡面,尤其是對違犯了校規校紀的學生,在對其表現出「嚴」的一面的同時,還要給其留有悔過自新的空間與餘地。我們要懂得學會「寬容」。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懲罰更強烈。」陶行知先生寬以待生之心,用三顆糖,三言兩語教育、感化了犯錯學生,使他誠懇改過。
「寬」與「嚴」是對立統一的,「嚴」不是冷麵鐵心,「寬」不是遷就縱容,只有做到「嚴中有寬,寬中有嚴」,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4.疏堵相伴
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應該: 多一些民主,少一些專制;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引導,少一些說教;多一些情感,少一些煩躁。這樣才能把「堵」與「疏」結合起來,變「堵」為「疏」,或者以「疏」為主,以「堵」為輔,從而讓學生增強明辯是非能力,學生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初衷,師生間的矛盾衝突就減少,教育工作必然順利得多。
四.投入熱情
借用361度廣告語,工作除了100%的投入,還要多1度的熱愛。
一名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可能是——零 ,在孩子漫長的人生道路中,我們只不過跟陪伴了他們幾年,也不用把自己看得太重,然而,不重要不代表可以不作為,相反,我們要努力使他們朝著我們朝著我們設定有利的方向發展,只是對繁瑣的班主任工作我們要擺正心態。周立波說:小時候,幸福是一樣東西,得到了就幸福;長大了,幸福是一個理想,實現了就幸福;成熟了,幸福是一種心態,理解了就幸福。
願我們都能熱愛班主任工作,擺正心態,做一個幸福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A9fYGwBUcHTFCnfgT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