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星金寶
有這樣一位「明星」:
4歲登台,20幾歲遭遇車禍去世,一輩子為人們貢獻歡樂,贏得無數鮮花和掌聲,大人小孩都愛,英國女王是其粉絲。
去世後,屍體被解剖、製成標本,繼續在全世界「巡演」。
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世界級動物表演大師——金寶(Jumbo),一頭非洲大象。
今年4月份,根據金寶的故事改編的迪士尼電影《小飛象》真人版上映。
帶著童年滿滿的記憶,書單君觀看了這部電影。
和老版結局不同,真人版結局,不再是主人公小飛象(Dumbo)在馬戲團獲得認可,而是直接回到了大自然。
雖然有點理想,但確實體現了當下人們對「動物表演」的反思。
「動物表演」,一項人類玩了幾千年的娛樂,給人帶來歡樂,卻給無辜的動物造成終生的傷害。
這種娛樂方式產業化後,給動物造成的傷害更是成幾何數增長。
在許多人看來,「演員」金寶的一生,是榮耀和輝煌的一生,談不上傷害。
只可惜,沒有哪只大象真會羨慕它的同伴,榮耀和輝煌只是人類無知的意淫。
英年早逝的金寶,一輩子都在傷痛和絕望中度過。
1861年,4歲金寶親眼目睹了母親被獵殺,倒在血泊中。
它被關進狹小的籠子,經過長途跋涉,轉賣給了巴黎的動物販子。
粗魯貪婪的動物販子,沒給它喝半口水,也沒讓它吃半根香蕉,轉手把它賣給了倫敦動物園。
正是在這個陰雨綿綿的城市,幼年的金寶開啟了「演員」的一生。
為了吸引遊客,動物園大肆宣傳,聲稱:
「非洲象比亞洲象珍貴,且更聰明和可愛,整個英國獨一無二」。
為了讓金寶吸引遊客,動物園派專人訓練金寶的「演技」。
拍照合影,一次性馱8人,拍廣告,高抬腿,都是訓練的科目。
倫敦市民,從未見過如此龐大可愛的陸地動物,一時間趨之若鶩,每天前來觀看的遊客高達萬餘人。
孤兒金寶,眼神憂鬱,一臉懵逼,每天看著人類在它面前來來往往、嬉笑驚嘆。
只有飼養員兼馴獸師馬修·斯科特知道,這頭幼年的非洲象過得有多麼痛苦:
「我從未見過如此愁眉苦臉的生物,可憐的小東西疾病纏身,病痛已經爬上了這隻動物的表皮,幾乎要將它的雙眼侵蝕殆盡。」
但動物園有牟利需求,馬修·斯科特不得不把金寶訓練得討人歡喜。
故事的轉折點,出現在金寶16歲那年。
剛進入青春期的金寶,身體出現嚴重問題。
白天,它安然無恙,正常接待遊客,但到了夜晚,疾病就開始發作。
劇烈的疼痛,迫使金寶用頭部瘋狂撞擊鐵籠,幾乎要把牙齒撞斷,用力的程度像是自殺。
有人說,非洲象到了發情期,是孤獨讓它發瘋。
還有人說,它想起了母親被殺的痛苦往事,得了創傷後應激障礙。
這些猜測無濟於事,動物園束手無策。
飼養員馬修·斯科特,倒是想了一個土辦法:
給大象灌烈酒,用酒精麻痹痛苦。
這一招果然奏效,喝了烈酒的金寶,昏昏欲睡,暫時忘記了疼痛。
但治標不治本,酒精的效用散去,疾病纏身的非洲象,又會暴躁如雷。
糟糕的狀況越發嚴重,以至於金寶白天也難以正常接客。
管理者覺得,如果大象一直發瘋下去,弄不好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暴斃。
為了減少損失,他們決定,必須儘快將這頭髮狂的非洲象脫手。
一位美國的馬戲團老闆,名叫P.T.巴納姆,有天吃早餐,在報紙上看到出售金寶的廣告,來不及放下咖啡杯,就大聲驚呼:
「天大的好消息,發財的機會到了!」
巴納姆很快與動物園取得聯繫,表示願意出2000英鎊,購買金寶。
動物園管理層急著脫手,雖然2000英鎊不達預期,但好過砸自己手裡,於是交易很快達成。
交易消息震驚了整個倫敦,將近10萬名小學生不舍金寶離開英國,聯名寫信給女王,希望她下令阻止這筆交易。
可這是自由貿易的英國,女王也沒權干涉。
就這樣,可憐的金寶被再次戴上沉重的腳鐐,塞進狹小的鐵箱,遠渡重洋前往美洲大陸。
它不會知道,等待它的,不是「美國夢」,而是一個更大的惡夢。
被人類消費的痛苦的一生
P.T.巴納姆,是個混蛋。
這哥們的發家史,是從騙取銀行貸款開啟的。
他最擅長炒作,為了賺取流量,無所不用其極。
什麼鳳姐、喬碧蘿殿下,在他面前連個屁都不是。
他利用人類變態的獵奇心理,專門找長鬍子的女人、侏儒、滿身長毛的人等身體有殘疾的人來表演,史稱「畸形秀」。
他曾經造謠稱,他的博物館裡藏著「美國建國之父」華盛頓的奶媽——已經160歲的黑人女奴海斯。
想要一睹這位老婦風采?買票吧。
當時美國人都以巴納姆為恥,有人開設專欄罵他,可人們一邊罵,一邊又按捺不住誘惑,想走進他的博物館一探究竟。
結果,越罵越火,巴納姆越賺越多。
可以想像,金寶落在這種人手裡,會是什麼下場。
巴納姆買下這頭病歪歪的大象,目的只有一個:在它死之前,以最快速度榨乾最後一點剩餘價值。
金寶剛運到美國,沒來任何修整,沒有任何治療,就被安排密集的巡演計劃。
巴納姆發揮了一貫的長處,炒作。
他不僅在報紙上造勢,把只有3.23米的大象誇張成4米,還在爆米花、蘇打水等商品包裝上印上金寶形象,並註冊專利商標。
一番炒作後,金寶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成為真正的國際巨星、廣告明星。
短短三個星期,巴納姆就賺回了成本。
在風光背後,這頭剛剛成年的非洲象,不得不忍受尚未痊癒的疾病折磨,躲在狹小的鐵箱裡,腳上帶著鐐銬,身體不斷添新病。
20幾歲的金寶骨骼急速惡化,已經相當於40歲的中年野象,四肢關節出現嚴重炎症。
在長達31周的不間斷巡演中,金寶為巴納姆賺取了175萬美元。
超負荷的運轉下,虛脫的大象累得只剩一口氣。
一個城市接著一個城市的奔波,沒有人真正在乎它的疲憊。
直到1885年9月,金寶才終於結束了痛苦和疾病纏身的生命。
一個晴朗的傍晚,加拿大安大略省,一輛疾馳而至的火車,突然闖入馬戲團,撞上了正在巡演的金寶。
幸與不幸,都在這場車禍之中。奔波的超級巨星,就這樣戲劇性地結束了悲苦的一生。
人群一片騷動,聞訊趕來的巴納姆看見「搖錢樹」被撞死,第一次放聲大哭:
「我可憐的金寶啊,原上帝保佑你。」
但抹乾眼淚後,這位擅長炒作的商人,眼睛又立馬恢復了往日的光亮。
他突然想到,自己會哭,粉絲也會哭的。
金寶的軀體已經死去,但影響力還在,所以這具屍體依然還能榨出價值。
巴納姆再次發揮炒作天才,一邊抹淚一邊跟前來報道的記者撒謊稱:
「金寶太偉大了,它是為救助馬戲團另外一隻小象而犧牲了自己的性命。」
靠著這個謊言,巴納姆賺足了粉絲的眼淚。
很快,整個美國掀起懷念金寶的熱潮。
精明的巴納姆,拉著用大象屍體製成的標本,繼續在全世界「巡演」。
此後4年,靠著消費金寶的屍體,無底線的商人再次賺得盆滿缽滿。
這個謊言,至今還有人深信不疑。
迪士尼的動畫片《小飛象》,也是在這個謊言造成的後續影響中拍攝的。
電影中小飛象(Dumbo)喝酒的情節,便源自當年飼養員給金寶灌酒的真實故事。
金寶一生都在給人類帶來歡樂,死後的殘軀,繼續供人類娛樂和消費。
「歡樂」的真相
人類擅長講故事,再卑劣的事都能包裝成美麗的童話。
很多人至今以為金寶一生備受寵愛,沒有受到任何虐待。
但動物表演,從來就不可能排除虐待。
有一本專門研究中國自古至今動物表演的著作,叫《動物表演史》,為我們掀開了這種娛樂方式的真實面紗。
作者韋明曄把動物表演分為兩類:技術型和力量型。
像鬥雞、鬥牛、鬥蟋蟀,就是力量型,表演本身就是一種虐待。
金寶從事的表演,僅限於模仿簡單的人類動作,屬於技術型,表面看起來相對溫和。
但在作者看來:
無論哪一種動物表演,都是屬於人類的馴化行為。
所有馴化,沒有強制或外力約束,幾乎不可能成功。
技術型的動物表演,表面看起來溫和,依然離不開暴力和虐待。
每一頭接受表演訓練的大象,都要經歷關禁閉、電擊、毆打、罰站的過程,從而斷掉與母親和象群的情感聯繫。
紀錄片《黑象》,真實記錄了大量人類用鐵鉤、尖刀訓練大象的畫面,讓人不忍直視。
在金寶去世100多年後,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重新研究了這頭非洲象的身前身後事,並製作成紀錄片《大衛·愛登堡與巨象》。
研究發現,當年在倫敦動物園,金寶突然發狂,很可能是由於牙疼,因為它的牙齒、牙根和牙齦都表現出嚴重損壞的跡象。
疼痛把它折磨到崩潰,但沒有人能理解,更談不上治療。
牙疼,是因為粉絲給它喂了太多甜食,導致食物結構過於單一。
投喂食物中還有大量無法消化的雜物,通過解剖,人們從金寶胃裡取出了鉚釘、玻璃彈珠、紐扣、火柴等硬物。
人類不了解也不真愛「超級明星」,要的只是自私的樂趣。
如果金寶不被撞死,也會在疾病和超負荷的巡演中累死。
如果它繼續發狂,甚至可能被人類槍殺或弔死,歷史上已有太多類似悲劇。
1916年,大象瑪麗,因為受不了馴獸師將鋒利的鉤子扎進肉里,當場踩死了馴獸師。
為平息公眾憤怒,馬戲團舉行了一場公開的「殺象大會」。
他們調用大型起重機,將瑪麗活活吊至半空,像是在對重刑犯人實施絞刑。
可大象實在太重,套在脖子上的鐵鏈,沒吊一會就斷了。
摔在地上的瑪麗,痛苦的哀嚎劃破長空,臀部摔裂,無法動彈。
那些旁邊歡呼的人,又找來一根鐵鏈,再次吊起瑪麗。
整整30分鐘,獸醫確定大象沒了氣息,圍觀的人群才悻悻散去。
1994年,大象泰克,在常年的奴役中爆發,表演過程中當場踩死了馴獸師,並在衝撞中造成13人受傷。
趕來救場的警察,包圍沖至大街上的泰克,並向它開了86槍。
身軀龐大的泰克,渾身鮮血,倒在一輛小汽車旁邊。
沒有人知道泰克為什麼突然發狂,但所有人都無法忘記,它最後血紅眼睛裡哀鳴而憤怒的眼神。
大象,情感豐富,聰明,喜歡社交。
大腦中情感海馬體的比例比人類還高,記憶力強,每一次惡性傷害都會存於腦海。
看見夥伴受傷或死亡,會流下心酸的淚水,甚至有傳聞會為同伴舉行葬禮。
電影《小飛象》,年幼的呆寶與母親,被人類強行分離。
夜裡,隔著鐵窗,母子偷偷相聚。
母象從鐵窗中伸出象鼻輕撫幼仔,像媽媽給孩子溫柔的懷抱。
呆寶流出思念的淚水,躺在媽媽的鼻彎中又露出幸福的笑容。
電影中這一幕動人心魄,卻並非完全虛構,大象的確有極其豐富的情感。
只是人類面對溫順的大象,不願意付出同理心,無暇顧及它們的感受。
被人類消費了一生的金寶,離開人世已逾百年。
當年它所在的馬戲團,2016年宣布不再訓練大象表演,緊接著2017年,宣布破產倒閉。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在人類歡笑背後,常常是動物們無聲的哭泣。
人與大象,以及任何一種動物,都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部分,相互競爭同時相互依存。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我們都像是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大陸。
人所以為生靈,是知道眼淚有多咸。
主筆 | 左頁 編輯 | 黑羊
圖源 |《小飛象》、《大衛·愛登堡與巨象》、《黑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