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放鞭炮後,正在慢慢消失的興化習俗

2019-12-14     泰州文話

今年12月1日,《興化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規定》正式實施,決定對城區實行全面禁放。禁放煙花爆竹,能夠有效保障公共安全和人身、財產安全,減少環境污染,得到了廣大市民群眾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問題來了!禁放前,市民群眾為何如此「熱衷於」燃放煙花爆竹?

一起了解下這些與煙花爆竹有關的習俗吧!


春節

正月初一,家主早起,點蠟燭放鞭炮,敬天地神祇。

初五財神日子,凌晨家家接財神。初四晚至初五,有的人家往往徹夜不眠,搶在初五零時放鞭炮。爆竹聲聲響徹通宵。

春節期間,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城郊農民的舞龍、舞獅、麒麟送子、挑花擔及扭秧歌等傳統文藝表演活動。也有人呼朋引友,沉湎於吃酒打牌。正所謂「正月里過年,二月里賭錢,三月里種田」。

改革開放以來,市委、市政府領導人於春節前慰問軍烈屬、離退休老幹部和各界知名人士,市政協召開聯歡會、茶話會祝賀新春。農村文藝宣傳隊敲鑼打鼓上門給烈軍屬、五保老人拜年。

鄉鎮有自發舞龍班子,春節期間鄉間巡迴舞龍。有人家放鞭炮,意為請到家門口舞龍,討個好彩頭。主家往往給予香煙一兩條及紅包,香煙檔次及紅包多少根據財力而定。



春光會

  陰曆二月,本莊及附近有廟宇的村莊,有村民上廟焚香敬神,約請「香會」唱古談今,此謂「春光會」。赴會者有男有女,而以老人居多。小商小販在廟外叫賣玩具、吃食,甚為熱鬧。會畢,焚香敲鑼打鼓, 「香火」奉著神像奔赴全村各戶祈福驅邪,名曰「打哨」。在門上手書「太平」二字。在外衣上蓋藍色印章「辟邪」。各家敬香放鞭炮,接福保平安。


中秋節

  陰曆八月半,又稱「團圓節」。是日家家吃月餅、圓子、粘餅、喝團圓酒。菜肴中必有鴨子(據傳殺鴨子為殺「韃子」的諧音)。晚上月圓之時,家家在月下設香案,供菱藕、柿子、西瓜、粘餅及月餅等,然後點燭焚香放鞭炮謂之「敬月光」。


送灶

  一般民家於臘月二十四夜焚香燭、紙馬、放鞭炮、撒草豆、設簡單飯菜及麥芽糖(俗稱「灶糖」),送灶神「上天言好事」。


下秧

  少數農戶落谷前,在秧池附近置一木盤,內置炒米、碗、粘(餅)碗、連根蔥1棵、2斤左右豬肉1塊(俗謂「刀頭」)、粽子6隻,敬神,點香燭、黃元,燃放鞭炮,叩頭。然後將炒米、粘餅倒走,也有的讓附近田裡的人來搶,可得吉兆。儀注完畢,主人下田落谷,事畢在秧池邊插一根柳枝。


燒青苗

  水稻孕穗,有的農戶備「刀頭」,到田岸焚黃元,放小鞭,祈神保佑穗頭飽滿。同時「捉黃塘」,補施追肥。


裝修

  人們購買的商品房(包括門面房和住宅)多為毛坯房,入住前一般都要裝修。按入住者經濟能力,可分簡裝和精裝。但都要選「好日子」開工。有的人家在開工和結工時,都要燃放鞭、燒香敬神,祈神保佑新房吉利,還要宴請裝修工人,酬謝其辛勤勞動。

商店開張和工廠開工都要選擇吉日,最好是黃道吉日,起碼也是逢二、逢六或逢八的日子。開張(工)這一天,店門、廠門口張燈結彩,門前吊大彩色氣球。吉時一到,燃放鞭炮,請鼓樂隊吹奏喜慶的曲子。白天,商店打折銷售(有的甚至優惠3天),晚上宴請致賀的賓朋。規模較大的廠店還在電視台點歌,開闢廣告專欄。


迎親

  20世紀90年代以後,由於城鄉公路交通發展,尤其是實現村村通公路以後,興起轎車迎親之風,傳統的「轎子船」已屬罕見。吉日,新郎在伴郎和數名親友(雙數)陪同下,開轎車去女家迎親。新人乘坐的喜車車頭結彩球,掛紅綢,車後貼雙喜。車隊一路播放喜慶樂曲。

車隊開到女家門前,女家即鳴放鞭炮出迎。女家以圓子、雲片糕、紅棗茶招待。寓意為團團圓圓、步步高升、早生貴子。在迎親隊伍催促之下,新人上車。女家有人跟車送親,喜車至男家門前,由福爹爹、福奶奶開啟車門,攙扶新娘下車,並請迎親、送親的人吃圓子、雲片糕、紅棗茶。拜堂行禮後,新婚夫婦由福爹爹、福奶奶送入洞房,吃富貴茶,雙雙並列床沿「坐富貴」。


小兒生日

  戲謂「長尾子」。小壽星此日穿新衣,吃壽麵。家中焚香燭,放鞭炮敬神。10歲為人生第一個「整生日」,家長要宴請親友,應邀者饋贈禮金、衣物。現在有人家賀6歲,剪辮子。


賀整生日

  平常生日謂之「閒生日」。這一天,早晨吃麵條,中午添幾樣葷菜而已。年歲逢整十是「整生日」,一般都要慶賀一番,謂「做壽」。

二十歲生日不太隆重。三十歲是「半甲」,一定要做的,俗話「三十不做,四十不發」。六十花甲大壽,更要慶賀。八十做壽的排場要看主人的身份、經濟狀況和個性特徵而定。有的「賀九不賀十」,七十九歲隆重慶賀,八十歲反而簡化。諺曰:「沒得強盜賀八十」,這雖是戲言,但有很多老者避諱。

賀壽從生日前一晚開始,宴請至親好友,謂之「暖壽」。

農家於此日下午到親,居住在他村的親戚前來送禮祝壽。過去壽禮有壽幛、壽聯、亮匾,現在大多數是肉、面、香燭、鞭炮等,也有送服裝的。而今時髦的還到廣電站點歌祝壽。

正日中午和晚上設宴款待賓客。第二天午飯後回禮散親。前後共3天。有些人家因故(外出或其他原因)錯過壽期,事後還要「補壽」。有的利用春節外出人員回歸,親朋比較集中又較清閒而提前做壽。城鎮居民多在生日當晚或前一天晚上宴客賀壽。


來源:《興化市志(1991-201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4r-A28BMH2_cNUgMox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