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消息讓我頗為震驚。自7月24日以來,日本進入了持續高溫時期,7月下旬因高溫持續上升,已經導致57人死亡,1800人被送醫。這樣的消息,讓人不寒而慄。
沒想到,如今高溫致死已經如此接近我們。
近來年,全球高溫現象日益嚴峻,究其原因,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缺水。」
而追本溯源,造成這一現象的恰恰是我們人類:「大範圍的污染環境,無休止的砍伐森林,毫無節制地浪費水源。」
我們種的因,如今也終將自食其果。
01
在日本面臨高溫危機的同時,中國氣象局也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全國各地的高溫情況。
6月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都高於往年,蒙古大部、吉林西部、遼寧西部、四川南部、雲南大部、海南等地偏高1~2℃雲南、海南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最高。
6月,全國88個氣象監測點監測到極端高溫事件,其中雲南富寧6月9日監測氣溫為40.3℃;四川得榮6月22日監測氣溫為37.3℃;
7月4日,北京監測到最高氣溫,突破42.9℃……多日以來,中央氣象台接連發出高溫預警,全國多地氣溫高達37-39℃,漢口西部和重慶北部的一些地方,甚至高達40℃以上。
烈日灼心,我們不禁隱隱擔憂:長此以往,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仍記得,孩童時期,老家的夏天是沒有空調的,那會兒夏天最醒目的提示,是門前樹上響亮的蟬鳴。
白天,天氣炎熱,大人把草蓆打開,直接扔在地上乘涼。小孩子被抹上香噴噴的痱子粉,任由他在那裡爬著。
那時候,天氣雖然炎熱,但林蔭下,家裡的地面上,卻能感受到明顯的涼意。
傍晚的時候,一家人搬著小凳子,搖著大蒲扇,或一起呆在有風的弄堂里閒聊,或者跑到村裡的祠堂看電影。
大家圍著老式的放映機,一邊磕著瓜子,一邊哼著小曲兒,有時候,還會有人端上來幾圈蚊香。
我們那會兒在夏天都喜歡吃五毛錢一碗的涼粉,把西瓜藏在水井裡,到晚上的時候拿回家,愛跟著賣冰棍的老爺爺,買上兩根綠豆或者白糖的冰棍……
以前的夏天是很有趣的,每個人的記憶里都少不了上樹捉蟬,下河捕魚,回家挨打的經歷。
而現在,大家都躲在空調房裡看電視,家裡倒是涼爽了,可代價卻是室外的溫度越來越高。
漸漸的,那些曾經美好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02
近年來,不止是中國,在全球範圍內,還有不少國家多個地方都上演著高溫天氣。今年以來,熱浪席捲歐洲,法國巴黎最高氣溫達到42.5℃,打破了該市72年最高氣溫記錄;
德國薩克森州林根市,最高氣溫達到42.6℃,連續兩天打破該國自1881年最高氣溫記錄;
韓國打破了111年來最高紀錄,7月最高溫達到了40.3℃,近30餘人因高溫喪生;
北非的阿爾及利亞,氣溫達到了51.3℃,打破了1961年的紀錄。
印度、巴基斯坦和中東部分地區,最高氣溫竟然達到了50℃。
與此同時,世界氣象組織(WMO)官網公布消息稱:「2015到2019年有望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關於全球變暖的威脅,看似非常遙遠,但當我們看到這一組組十分鮮明的數據之後,會發現:其實,全球變暖一直都在繼續,而且變得越來越快。
由於氣候變暖,加上好幾個月沒有降雨,以寒冷和冰雪聞名的瑞典,竟然突然接連發生了十幾場大火;吉力馬札羅山,從1970到2000年,山上的積雪化了大半,眼看就會全部消融;
瑞典的一位攝影記者,拍攝了一組北極圈內的照片,許多海拔較低的地方,冰山已經全部融化……
在我們未曾看到的地方,世界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每一場大火毀掉的森林,至少要上百年才能勉強恢復,而每一座消失的冰山,卻再也無法復原。
在最近一期的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一張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照片,他臉色憂鬱,背後是隱約的大海。
更令人細思極恐的是,這位秘書長身上還寫著:「上升的海平面、逃亡的居民、消失的村莊、我們沉沒的星球」這四句短語。
毫無疑問,這一切預示著「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影響。近年來,由於海平面上升,一些美麗的島嶼正受到被淹沒的威脅。1993年到2017年間,吐瓦魯海平面已經上升了9.18厘米,照這個速度計算,吐瓦魯很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因氣候變化而「淹沒」的國家。
隨之而來的,還有馬爾地夫、模里西斯、巴厘島、普吉島、班賽島等美麗的海島,它們也極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沉寂在不斷上漲的海平線之下。甚至連日本都有可能面臨「消失」的危險。
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曾明確表示:「當前,我們越來越頻繁聽到,氣候緊急事件(climate emergency)這一表述,而這不僅關乎氣候。
氣候變化還對海洋、水資源、糧食安全、生態系統、乃至整個地球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很顯然,氣候變暖,冰山融化,不僅僅是幾座冰山的消失,幾座小島消沉那麼簡單。
它關乎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是生存?還是毀滅?這個問題已經十分尖銳地擺在我們面前。
03
前段時間,一條視頻在網上瘋傳,一群北極熊進入了俄羅斯北部,Novaya Zemlya群島的一個小鎮里。它們在垃圾堆里尋找已經發臭的食物,就像好幾天進過食一樣。
眾所周知,它們生活在北冰洋附近的浮冰海域,體格健碩,奔跑速度極快,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也是北冰洋海域絕對的捕食者。
可現在,由於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它們無家可歸。
北極熊離開家園,意味著冰川冰和海冰正在逐漸消失。冰川冰和海冰對於維護地球的環境、氣候穩定,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就以格陵蘭島為例,格陵蘭島擁有著廣袤的冰川冰和海冰,這些冰川冰和海冰將太陽輻射從地表反射出去,才讓地球實現了降溫的效果。
而深色的海面恰好相反,它會吸收太陽光能的90%,使地球變暖。可在過去的20年間,格陵蘭島的冰層一直在流失,並且速度越來越快,導致地球無法再持續降溫,這也意味著,地球的夏天將會越來越熱。
冰川消融,在這裡生活的海豹們不得不把幼崽放在露天冰面上,由於沒有冰脊的保護,以海豹為食物的北極熊捕獵難度大大降低,但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隱患,一時間,這一區域的海豹數量銳減。
無法捕食的北極熊,要麼餓死在冰川之中,要麼歷盡艱辛遠離家園。所以,如果海冰消失,北極熊也會隨之消失。
記錄下北極熊餓死的攝影師保羅·尼科倫,在他的社交媒體中發表了這樣一段話:「這是一個碾壓靈魂的場景,現在它依舊縈繞於我心中。但我知道,如果我們想要打破冷漠的牆,我們要分享的不僅是美麗,還有心碎。
如果地球繼續變暖,我們失去的不僅是北極熊,還有整個北極生態系統。」
04
在電影《流浪地球》中,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我們能為地球做些什麼?能為後代做些什麼?
如今,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在我們看得到的周圍,以及看不到的世界各地,造成氣候變暖、冰川融化、生物消失的現象仍在發生。
在中國某小鎮,充滿著垃圾處理作坊,裡面有許多人對非法垃圾進行處理,其中有價值的垃圾被留下,沒有價值的垃圾被堆在路邊,就地焚燒。
僅僅是這樣一家小的垃圾作坊,一小時消耗、污染的水,就足夠200人一天的日常生活;
在過去20年,阿富汗已經失去了超過70%的森林,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全球森林面積正以每年減少73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非法採伐,讓素有「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滿目瘡痍;
在世界各國商討全球氣候變暖的進程中,特朗普不僅不顧反對撤銷了代表全球減排的「巴黎協定」,還強行通過了針對北極的「北極圈解禁法案」,不知何時,開採的渡輪會開到北冰洋皚皚白雪之中?
人類的貪慾永無止境,如果這個時候,沒有人為保護地球肩負起巨大的責任,也許流放地球,就是我們最後的宿命。
可那個時候,我們真的能像電影一樣逃離嗎?
05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英國《自然》雜誌就曾發布刊文表示:科學家們已完成了對2004年至2018年,全球190起極端天氣事件的歸因研究,其中三分之二的案例極大可能歸咎於人類活動,導致的地球變暖。
在極端反常天氣、物種突然消失的背後,沒有人是旁觀者。如今,日益增加的汽車尾氣排放、無人處理的海洋漂浮垃圾、缺少限制的工廠污染……成了我們生命無法承受之重。
想要改變這些現狀,需要無數人為之努力。
地球上已生活過1080億人類,包括現在的70億,但人類在整個生態圈中,仍然只是渺小的一個物種而已。
地球沒有人類可以照常運轉,而人類沒有地球將不能存活,我們希望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但在此前之前,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或許現在,我們個人的力量確實無法改變大的環境,卻可以著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隨手撿起一片垃圾,節省每一滴水……
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是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