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古時建築物內部擋風用的一種家具,所謂「屏其風也」。屏風作為傳統家具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由來已久。屏風一般陳設於室內的顯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擋風、協調等作用。它與古典家具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渾然一體,成為中式家居裝飾不可分割的整體,而呈現出一種和諧之美、寧靜之美。
屏風,「屏其風也」,是古時建築物內部擋風用的一種家。
屏風作為傳統家具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由來已久。周時期,屏風以天子專用的器具出現,是名位和權力的象徵。後經過不斷的演變,屏風的用途不斷增多,防風、隔斷、遮隱,並成為點綴環境、美化空間的重要裝飾物,流傳至今而經久不衰,如今已衍生出多種表現形式。
古代的房屋大都是土木建構的院落形式,不像現代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子堅固、密實。所以為了擋風,率先由王侯貴胄將屏風從皇宮請到民間,「可以屏障風也。」
屏風一般陳設於室內的顯著位置,它與古典家具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呈現出一種寧靜、古樸、祥和之美。屏風融合了實用性、欣賞性於一體,既有實用價值,又是美學的一種體現,是極具中華民族傳統特色的手工藝製品。
但凡能傳承於民間的,就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屏風的形式也逐步增加,由原來的獨扇屏發展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疊,可開合。造紙術的普及,也使得屏風更適應廣大百姓的需求,進而替代漢以前彩繪上漆木板式屏風的單一構造。
裝飾上的藝術應用到屏風實在是必要趨勢,王侯貴族用雲母、水晶、琉璃等材料,以象牙、玉石、琺琅、翡翠、金銀等貴重物品鑲嵌,制奢華屏風。但民間的屏風製作大都崇尚實用樸素。
在古代,王侯貴族的屏風製作考究,不但用雲母、水晶、琉璃燈作為基礎材料,在鑲嵌工藝上,更是使用了象牙、玉石、琺琅、翡翠、金銀等貴重物品,真可謂「極盡奢華」。而民間屏風的製作,大多崇尚實用樸素。白居易曾作《素屏謠》:「當世豈無李陽冰篆文,張旭之筆跡,邊鸞之花鳥,張藻之松石,吾不令加一點一畫於其上,欲爾保真而全白。」足以表明其對素屏風的崇尚之意。
魏晉時代,陳設素屏很流行。唐代詩人白居易《素屏謠》曰:「當世豈無李陽冰篆文,張旭之筆跡,邊鸞之花鳥,張藻之松石,吾不令加一點一畫於其上,欲爾保真而全白。」表明了其對素屏的崇尚之意。
屏風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插屏(亦稱座屏)、折屏(又稱曲屏)、掛屏、炕屏、桌屏(亦稱硯屏)。若以質地分則更多,如玉屏風、雕鏤屏風、琉璃屏風、雲母屏風、綈素屏風、書畫屏風等等,不一而足。
和扇子一樣,但凡「與風去往」相關的東西,總要被儒家文人附加一個「雅」字,必成風雅之物。漢《西京雜記》所載「趙合德所居昭陽殿中設木畫屏風」,使屏風成為藝術與實用相結合的首例。唐代宰相房玄齡,「集古今家誡書於屏風」。(《唐書》)
而不同工藝製作的屏風各有千秋,玉石鑲嵌類層次清晰,玲瓏剔透;金漆彩繪類色彩艷麗,燦如錦繡;雕填戧金類線條流暢,富麗堂皇;刻灰潤彩類刀鋒犀利,氣韻渾厚。
從五代南唐顧閎中的傳世名作《韓熙載夜宴圖》中,「權貴人家」韓熙載府邸中的幾塊大屏風上格外醒目,山水畫屏風應該是那個時代最雅致、最具身份的象徵了。
但不論選擇哪一種,屏風的古樸藝術搭配時尚的家居美學,它們所創造出來的美感定能撥人心弦,我們不僅能在屏風文化中體味到中式家居傳統的審美情趣,亦能從中感受到不一樣的生活哲學和人文情懷。
座屏風(插屏)
在發展過程中,屏風成為中國古代居室內重要的家具、裝飾品,其形制、圖案及文字均包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既能表現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也包含了人們祈福迎祥的深刻內涵。
民國紫檀嵌百寶博古圖插屏
明代以後出現了掛屏,已超出了屏風的實用性,成為純粹的裝飾品。此時書畫也借用原始多扇屏風的連貫特徵,成為書畫藝術中的條屏。
青白玉雕仙人祝壽紋圓插屏
座屏風由插屏和底座兩部分組成。插屏可裝可卸,用硬木作邊框,中間加屏芯。大部分屏芯多用漆雕、鑲嵌、絨繡、繪畫、刺繡、玻璃飾花等作表面裝飾。底座起穩定作用,其立柱限緊插屏,站牙穩定立柱,橫座檔承受插屏。座屏風按插屏數分為獨扇(插屏式)、三扇(山字式)和五扇等。
折屏
至今天,屏風也有了些時代面貌,整合現代藝術的表現,也有別樣玉樹臨風的一面。
而今的屏風已脫離實用性而作為藝術形式存在。起到了一種點綴環境,美化居室的作用。
清紫檀嵌八寶八扇折屏
屏風一般陳設於室內的顯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擋風、協調等作用。它與古典家具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渾然一體,成為家居裝飾不可分割的整體,而呈現出一種和諧之美、寧靜之美。「屏風」一詞讓人感覺很有詩意,它營造了一種似隔非隔,似斷非斷的寧靜空間。
清紫檀鑲象牙屏風
折屏在擺放時需折成鋸齒狀,又稱「圍屏」、「曲屏」。由偶數屏扇組成,可摺疊。一般扇數為4、6、8扇,多至12扇。為了站立穩定,屏扇多以鋸齒形放置在地面。圍屏由屏框和屏芯組成,也有無屏框的板狀圍屏,每扇之間用屏風鉸鏈連接。
掛屏
清木雕龍紋掛屏
最近幾年家居圈颳起了懷舊風,中國的屏風幾乎受到了全世界時尚家居界的關注和喜愛,它呈現出來的文化底蘊和營造出來的悠然、清靜的氛圍,恰好是居家生活中能夠讓人備感愜意和舒適的狀態。
清紫檀框漆地樓閣人物詩文掛屏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在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里,銀燭、秋光、畫屏的愜意環境下,深宮女子夜晚揮舞輕羅小扇、追逐流螢的場景成為富有詩意的畫面。
清紅木嵌象牙染色群仙祝壽掛屏
在家裡擺上一副純手工繡制的巨幅屏風成為了奢華高雅的象徵,它能營造出一派文雅悠閒的氛圍。蜀繡屏風,可以自由擺放在床側、廳堂等空間,隔而不離,裝飾效果突出,純手工刺繡的隱約婉轉又增添了幾分詩意美感。
清乾隆紫檀嵌百寶掛屏
掛屏,指貼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鑲嵌在鏡框里供懸掛用的屏條。清初出現掛屏,多代替畫軸在牆壁上懸掛,成為純裝飾性的品類。它一般成對或成套使用,如四扇一組稱四扇屏,八扇一組稱八扇屏,也有中間掛一中堂,兩邊各掛一扇對聯的。明代以前,屏風多趨於實用,主要用於遮蔽和作臨時隔斷,大多是接地而設。
炕屏
清雍正黑漆泥金貼雞翅木玻璃炕屏
一種炕上陳設的作裝飾用的屏風。《紅樓夢》第六回:「上回老舅太太給嬸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兒請一個要緊的客,借了略擺一擺就送來。」
硯屏
青花花卉紋硯屏
「一路蓮科」硯屏清乾隆松花石雕出遊圖御題詩文硯屏
青白玉鑲八寶花卉紋硯屏
和田玉雙鹿硯屏
象牙雕人物硯屏
硯屏漢族傳統工藝品,屬於屏風。形制與獨扇式座屏相同,但形體較小,常置几案上,是用作陳列、擺設的觀賞性小型屏風,故江南又稱台屏。屏芯常見的有大理石、嵌瓷片等。置於硯端以障風塵之屏,多以玉、石、漆木為之,與立於案頭之小屏風類似。
「六曲連環接翠帷,高樓半夜酒醒時。掩燈遮霧密如此,雨落月明兩不知。」李商隱的一曲《屏風》歌,詠不盡隔不斷的中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