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月
最近閒著無事,重溫了由梅艷芳和張國榮主演的電影《胭脂扣》。
該片講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香港石塘咀名妓如花與紈絝子弟十二少感情糾葛的故事。
這是一部三十年前的老電影,但卻是一部值得代代流傳的經典,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每次觀看都有不一樣的領悟。
十年前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只是驚嘆如花的美,感嘆她的痴情。
十年後我再翻出來看的時候,突然明白了兩個道理。
01
最先愛的也最先離開,被追的到最後反而最痴情。
十二少初次見到如花的時候,便驚嘆世間怎會有如此美人,便再也走不動路了。
而如花呢,卻完全不將十二少放在眼裡,連一個正眼都不曾瞧過他。
故事的開頭,是十二少對如花一見鍾情,是十二少放下身份,卑微得去討好她,討好一個妓女。
送芽蘭帶、繡花鞋、襟頭香珠、胭脂匣子、珠寶玉石……各種禮物,這還不夠,還在眾目睽睽人人艷羨之下送如花一個花牌——"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
還是不夠,甚至花兩百大洋將百貨公司里最名貴的銅床也聲勢浩大地送入如花的香巢之中。
故事的發展,是如花終於淪陷在了十二少的溫柔和熱情里。她的床,只能十二少一個人睡,她的耳朵,其他人連摸一下都不行。
甚至,為了十二少,她為自己贖了身。甘願做他的妾,甘願重出江湖賺錢養他。
十二少也為如花犧牲過,為了她與家裡斷絕關係,為了她去做下九流的戲子,可母親一句"你才二十四歲啊",讓他恍然頓悟。
故事的結局,兩人約好了一起吞鴉片殉情,如花死了,在下面等了他五十三年卻始終尋不到他,等她尋到人間的時候,卻從報紙上看到"闊少夢醒偷生"六個大字。
心如死灰的如花找到垂暮之年的十二少,將胭脂扣還給他:"我把它還給你,從此我再也不必等了。"
這一回的轉身,她沒有猶豫,可有多決絕,心就有多悲涼。
那一場殉情終是她的一廂情願,五十三年的等待,也只是她一個人的痴情。
02
有退路的人,總不會愛得太徹底。
如花愛上十二少,是踏上了一條不歸路,一個妓女為了一個男人謝絕了其他所有男人,無非是自砸飯碗。
從此,她的命運便都依附到了十二少身上,這個男人要她還是棄她,她都已經沒有了退路,所以,她愛得徹底,愛得濃烈,愛得決定殉情。
我從不否認十二少對如花的愛,他亦是真心愛她的,可他對她的愛尚還有退路。
只要他願意回頭,他還是那個可以揮金如土的闊少,他的未婚妻還是會對此既往不咎,而他,也不過才二十四歲,他還有漫漫錦繡餘生。
所以,在如花喂給他鴉片的時候,他猶豫了,微微蹙了眉,甚至一度輕輕地躲開了。
他愛如花,可他更怕死。
最後,雖然他到底吞下了那勺鴉片,但被救回後,哪怕得知如花已死,他也沒有了陪她去的勇氣。
五十三年後,如花找到他的時候,他已是個被親人遺棄的孤寡老人,孤獨而又落魄得討著生活。
他如此不體面得活著,都不願陪她去死,這或許才是讓如花最萬念俱灰的吧!
03
突然想起電影的前半段,十二少像個無賴一樣撩撥如花,給她剝橘子,那時候的如花還似個清高高傲的舞者,她冷冷地說:"對不起,我不吃橘子。"
可電影的後半段,她對著台上的戲子,哭得一臉慘白。曾幾何時,那個男人也為她做過戲子,這是她那一生被他愛過的唯一的證據。
從古至今,多情而又痴情的向來都是女子,愛上了,就是一生的執念,即便做了鬼,也不忘叮囑他:"三八七七,你就知道,那是我來找你了。"
名妓痴纏,一頓煙霞永訣,闊少夢醒,安眠藥散偷生。
世人皆道 "女人貪愛,男人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