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福音戰士的起源,「第一次衝擊」一直被掩蓋在歷史的陰影中

2020-07-19     穿越者HARO

原標題:新世界福音戰士的起源,「第一次衝擊」一直被掩蓋在歷史的陰影中

「第二次衝擊」作為新世紀福音戰士這部作品劇情的開端,因為「第二次衝擊」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事實的真相被隱瞞成為隕石墜落南極的自然災難而被世人所接受,往後發生的「第三次衝擊」則是直接導致了地球上所有生物回歸到生命的海洋,至於事實的真相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這個時候已經不再存在人類或者其他生命形態,而然幾乎所有人都忽略了「第一次衝擊」,實際上「第一次衝擊」才是整個新世界福音戰士故事的真正起源,最直觀地解開當中的使徒、EVA、人類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第一次衝擊」的真相

劇中幾乎沒有非常完整地呈現出來,只有通過美里的話簡單帶過,甚至可以說是一不小心就錯過,但當中蘊含的信息量可以說是非常巨大,幾乎可以顛覆所有人對於EVA世界觀的認知。

地球剛形成不久時,帶著擁有產生生命功能的「生命之卵(莉莉絲)」的天體從宇宙來到地球,地球本身自古以來棲宿著的「生命之卵(亞當)」因衝擊而停止活動進入漫長的沉睡,然後原本不該誕生在這個星球上的第13個使徒——人類因墜落地球的「生命之卵(莉莉絲)」而在地球上誕生並且繁衍。

這就揭開了人類與使徒賭上生存的可能而爭奪地球支配權戰鬥的序幕,後續一系列最初被誤解的事實都能夠被一一解讀。

使徒攻擊第三新東京市的目的

從劇情可以得知使徒是從亞當誕生出來,換而言之作為地球原來生命體的使徒現在要奪回這個地球的支配權這一點應該是非常容易理解,因為自己的地盤被長期占據所以必須要奪回這個屬於自己的地盤,而人類數量眾多而且也難以消滅使徒並沒有直接向個體的人類攻擊,因為這是毫無意義而且浪費時間,只有直接向第三新東京市封印在最終教條下的莉莉絲動手才有可能達成這一個目的。

為何總有使徒出現而且還絡繹不絕的往第三新東京市進發,顯然使徒早就已經知道莉莉絲的藏身之處否則就只能夠到處亂竄,但每一個使徒從被NERV發現那一刻開始目標都是非常的明確——第三新東京市,理所當然就是NERV總部最底層封印在中央教條的莉莉絲,這就是使徒的最終目標,清除這個不屬於地球的外來物。

使徒的出現地各不相同但無一例外都是往NERV總部進攻,表面上來看EVA系列似乎是充當了莉莉絲的擋箭牌,其他NERV支部幾乎沒有受到多少使徒的攻擊,越來越多的EVA系列機體最終集中到第三新東京市也並無道理,畢竟需要應付使徒越加頻繁的襲擊,而且還可以更好的掩飾事實的真相,到最後使徒進攻第三新東京市的理由被絕大部分普通人所接受,而背後的SEELE還有碇源渡對「人類補完計劃」各懷鬼胎。

「第一次衝擊」為世界帶來的改變

假如說「第二次衝擊」是一場浩劫的話,那「第一次衝擊」毫無疑問是新生,而引發「第一次衝擊」的那個天體正正就是墜落在第三新東京市這個位置,顯然對外宣稱是天然形成的巨大地下空間,實際上這就是當時天體撞擊造成,而最初這裡被發現的不僅僅是這一個巨大的地下空洞還有人類和EVA的始祖——莉莉絲。

而造成「第一次衝擊」的天體也並非是完全墜落到地球上,這個天體還有絕大部分物質形成外太空的月球,這樣就構成了非常穩定的天體結構,同時原來地球上的亞當受到衝擊陷入沉睡,也是為後來人類能夠長時間進行繁衍提供了條件。

其實一開始SEELE和NERV就給主角碇真治他們下套,才成功將其騙進了EVA的駕駛艙,甚至一度讓人懷疑這些使徒到底是不是外星來的生物,最終是為了消滅人類才最終襲擊第三新東京市,而然真實情況卻是如此的翻轉,本來不應該存在地球上的生物反倒成為了這個星球上的主人將原來的居住者進行驅逐。

不安於現狀的人類最終引發「第二次衝擊」

因為「第一次衝擊」導致原本屬於這個地球的「生命之卵」亞當陷入了無限期的沉睡,才有了人類之後的繁衍,只不過擁有「智慧之果」的人類卻通過裹死海文書的記載尋找到亞當的存在,渴望獲得「生命之果」——S2機關的人類最終還是意外地喚醒了在沉睡之中的亞當,儘管經過努力最終還是無法阻止亞當的甦醒,在經過莫大的犧牲之後最終將其還原成為胚胎狀態。

一直覬覦著這個星球上擁有的「生命之果」的人類,幕後的SEELE謀求著這個星球所有生命體的完全融合,當然第二次衝擊並非是他們的願望,只是他們根據裹死海文書內容制定行動的一次重大失誤,往後才有製造EVA來對付從亞當身體誕生的使徒這樣種方案。

實際上知道「第一次衝擊」真相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在EVA世界中幾乎所有人都被虛假的事實所蒙蔽,最後使徒被消滅然後亞當和莉莉絲也最終融合,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體重回到黑之卵之中等待到適合時候再重新歸來,一切都還是按照裹死海文書的計劃發展,在歷史背後掌握著一切的那部分人最終還是成功地實現了他們所想的人類補完計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xonZXMBnkjnB-0zcl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