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新麗,周口市中心醫院
在微生物室里,經常會遇到痰培養有念珠菌生長的情況,這時候大家就會討論,這些念珠菌需要進一步做鑑定嗎?大家的意見也時常不統一,每個人有自己的標準。於是我查了查相關書籍和文獻,最終得到了一個結論:視情況而定。
念珠菌屬
念珠菌屬(Candida species)廣泛存在於人體和環境中,是人體正常的定植菌群之一,存在於人的體表、口腔、上呼吸道、胃腸道、前尿道和陰道等。在念珠菌屬中引起人類感染者主要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熱帶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10 余種。
念珠菌屬是機會真菌或條件致病真菌中最常見者,其所致疾病在侵襲性真菌病 (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中占首位[1]。念珠菌病可累及人體皮膚、黏膜及各內臟器官。引起的疾病有:女性的念珠菌性陰道炎、外陰炎;男性念珠菌龜頭炎、包皮炎;體質虛弱嬰兒的鵝口瘡;念珠菌性腸炎、肺炎、膀胱炎、腎盂腎炎和心內膜炎等;中樞神經系統念珠菌病。
肺念珠菌病
肺念珠菌病(pulmonary candidiasis)是指由念珠菌引起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肺部感染。通常也包括支氣管念珠菌病,統稱支氣管肺念珠菌病。主要病原體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
肺念珠菌病主要通過吸入感染,也可通過血源性感染。吸入性感染多因定植於口腔和上呼吸道的念珠菌在機體防禦功能較弱時吸入致病。念珠菌感染為機會性感染,危險因素有:念珠菌定植、中心靜脈置管、ICU患者接受腎臟替代治療、粒細胞缺乏、置入人造裝置、使用廣譜抗生素和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胃腸道或心臟外科手術、住院時間長、HIV感染、糖尿病等。
念珠菌侵入下呼吸道後由酵母相轉成菌絲相,毒力增加,引起以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的急性炎症反應,可形成小膿腫,病灶周圍有菌絲和吞噬細胞浸潤,後期形成壞死、空洞、纖維化及肉芽腫病變。
肺念珠菌病的診斷
念珠菌肺炎和肺膿腫均甚少見。痰或支氣管分泌物念珠菌陽性多為定植菌,不能據此診斷為肺念珠菌病,應從宿主表現、臨床表現、微生物學三個方面綜合考慮。
疑似病例需具備以下各項[2]:宿主因素;有感染性肺炎的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有新出現的局灶性或瀰漫性支氣管肺炎 (口咽部或支氣管下行感染),或細小結節狀或瀰漫性浸潤影(血行播散);可排除細菌等其他病原微生物所致肺炎;合格的痰或支氣管分泌物標本2次顯微鏡檢酵母假菌絲或菌絲陽性,以及真菌培養有念珠菌生長,且2次培養為同一菌種(血行播散者除外);血清b-D葡聚糖抗原檢測(G試驗)連續2次陽性。
啟示
由於念珠菌是上呼吸道最常見的定植菌之一,通常咳痰標本分離到的念珠菌不能作為肺念珠菌病的診斷依據,但痰標本採集最為方便,仍是臨床常用的方法,應強調必須是深部咳出的合格標本(顯微鏡細胞學篩選鱗狀上皮細胞<10個/低倍視野或白細胞>25個/低倍視野);儘可能選擇下呼吸道防污染採樣技術或支氣管肺泡灌洗技術直接採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標本。
目前,普遍認為痰中的念珠菌不具有致病性。個人認為,在保證痰標本合格的前提下,塗片鏡檢發現念珠菌孢子或菌絲,且第二天平板上念珠菌生長量較多,並且純度相對較高,我就會繼續往下做鑑定和藥敏或給臨床一個提示念珠菌生長的報告,以防肺念珠菌病的漏診。這個結果並不能確定它有致病性,但可以為臨床提供一定的輔助診斷信息,接下來就看醫生的判斷了。
參考文獻
[1]中國醫學會"念珠菌病診治策略高峰論壇"專家組.念珠菌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2011,11(2):81-95.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感染學組,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編輯委員會.肺真菌病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07,30(11):82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