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股市,如何做到「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

2019-08-02     荀海筆記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如自行操作,請注意控制倉位和風險自負。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 壹景財經(zm-1938233775),免費交流學習「主力高控盤戰法」「資金複利解套戰法」等實戰操盤技巧和個股操作策略!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要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而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這句話,很多都在琢磨,應當如何理解。巴菲特不僅說了這句話,而且還說過,「只有退潮時,你才知道誰是在裸體游泳」。這些金句,無疑是炒股的人都需要慢慢品味、細細品嘗的。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呢?

股市的許多金句,都是成功者總結出來的,也是很難做到的。它既是一種炒股邏輯、炒股思維,也是一種賺錢門道、避險手段。只是,要做到,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多情況下,投資者在操作時,都是與巴菲特的邏輯完全相反的。

而事實是,如果人家恐懼,你也恐懼,只會變得更恐懼;人家貪婪,你也貪婪,就會變得更貪婪。對股市投資者來說,實質就是恐懼和貪婪兩種心態。尤其是普通投資者,這樣的心態更濃。

為什麼會出現8成以上的散戶都虧損現象,說到底,就是沒有這樣的逆向思維,而大多是人家貪婪我貪婪、人家恐懼我恐懼。結果,必然會有大量投資者時刻在為他人守位站崗,且都是在高位,出現虧損也就無法避免。

這也意味著,如果能夠有一個逆向思維,不去追跌追殺,而是把握時機,在別人恐懼時,找準時機大膽買入,等待市場恢復。在別人貪婪時,自己恐懼,不去追高,而是等待市場格調轉變。那麼,就可以減少為別人站崗放哨的現象,避免出現損失。

在這裡,我們不妨來看看巴菲特是如何在恐懼與貪婪中把握機會的。2000年,當全球股市出現了所謂的網絡概念股,巴菲特卻自稱不懂高科技,沒法投資。一年後,全球出現了高科技網絡股股災。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對多數人來說,是噩夢、是災難,但對巴菲特來說,卻成為了投資的商機。他在金融危機期間投資了一些績優股公司,5年之後,他當初的投資為他賺得了100億美元。如投資瑪氏糖果旗下箭牌公司獲利38億美元、投資高盛集團獲利17.5億美元等。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都能做到,就都是巴菲特了。在利用逆向思維炒股時,如果能夠設定一個比較好的買入賣出點,不管後市怎樣變化,都不後悔。那麼,一切可能就要好得多,就能避免站崗放哨。不然,就會始終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成為別人賺錢的買單者。

投資奇才安德烈.科斯托蘭尼曾經說過,崩盤通常以暴漲為前導,而暴漲都是以崩盤收尾,一再重複。2015年的股災,就證明了這一點。眼下的市場,又有點過於熱鬧,連續的暴漲,讓很多投資者產生了瘋狂之情,跑步入場者不計其數,高槓桿炒股也慢慢出現。此時此刻,更需要有一點貪婪與恐懼交織、多點恐懼的心理。因為,漲得太猛,有點嚇人。如果沒有恐懼心理,盲目追漲,尤其是追漲那些已經明顯偏離價值軌道的股票,風險就大了。即便很多分析師把後市看得很高,把牛市時刻放在嘴上,也要謹慎從事,要把風險看得更大一些,以便於能夠比較穩妥地進行投資,減少風險損失,獲得更多收益。

​3月8日的一次暴跌,不知道能否叫醒一些投資者已經失控的情緒,對貪婪的想法來點理性。不然,就容易引發風險。


使資金在相對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資金有效使用率

在交易系統出現信號時期,因為必然存在不確定性,就需要資金管理來將不確定性(我稱為風險)降到最大可控程度,這個並不是技術交易系統的內容。假設,一個可以達到70%成功率的技術交易系統,如果加入資金管理,可以提升到80%,那麼,這個技術交易系統的成功率就是80%,而不是70%。

資金管理主要講究規避風險和安全獲利。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留住明天還能生存的實力,比今天獲利還重要。資金管理包括各股票使用資金的組合、每筆交易資金使用的大小、追加資金數量的方法等,這些要素,都最終影響投資者整個交易成績。世界上所有的賭場都限制賭徒下注的最高限額,一來是控制賭徒的損失,減少負面影響,二來也是控制賭場經營的風險。一個好的專業投資者同樣也應該限制自己每次的交易金融,大多數投資者的觀念都是一直在尋找一個高準確率的交易方法、交易體系,然而,假定有相同的交易機會因素,體系中最關鍵的因素是盈利或虧損時投資額的大小。一般的投資者都不太理解這個概念,沒有注意到資金管理的重要性。在交易中盈利的次數很多,但是最後看帳單,結果是虧損,這就是資金管理缺失的原因。

華爾街有句名言:讓利潤奔跑,當方向正確時加大倉位,儘量去贏。投資大師理查·丹尼斯說:「95%的利潤來源於5%的交易。」這說明了把握交易資金量的重要性。

在虧損後及時止損,減少資金的虧損。在盈利時增加資金,以使盈利達到最大化。在股市進行買賣交易屬於零和遊戲,註定大多數人是輸家。反過來說:一個成功的投資者獲利的機會,是建立在別人失敗的基礎上的。提高資金運用的技巧,對資金的運用要有全面的計劃,在具體的資金管理過程中要遵循四大原則。

1.順勢而為:在牛市的上升趨勢中,每一次回調都是加倉的機會,放手去贏。

2.永遠不超額使用資金,為出現萬一情況,留有餘地。一次性投入的最大交易資金為70%,30%作為預備。在加倉過程中,注意運用等份分配法或金字塔分配法擴大持倉量。保本最重要。不管是投資還是投機,重要的條件是保住資本。

3.學會尊重趨勢,下跌趨勢學會空倉,上漲趨勢逐步加倉。

4.不要在股票處於盤整時去建倉。不見兔子不撒鷹,一定要等到趨勢明朗再建倉,而且是分批建倉,除非對基本面有深入的研究,並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在盤整時建倉,但一旦出現反方向運動,要記住第一時間止損。

總而言之,在資金管理中不可以盲目地一次以100%的資金買入投資者看好的股票,哪怕100%地認為會贏,也要留出一部分作為後備資金,以防萬一。可以先用一部分資金嘗試方向,摸清情況後,在確定方向後再加大資金投入,並注意設立合理的止損位。


大多數投資者在股票投資過程中都有過這樣的抱怨:「我知道那是一隻好股票,就是拿不住」。更有的投資者說,幾乎所有翻倍的股票都曾經買過,就是漲一點就賣了。在博主認識的那麼多A股投資者中,賺錢的也不少,可是真正賺大錢的幾乎都是靠中長期投資優質成長股實現的,靠中短線投機賺大錢的幾乎沒有,或許有幾個所謂的高手在某一段時間內成績不錯,短線戰績斐然,但是時間一拉長,這些人又都虧回去了。

最近這些年,A股多多少少都產生了一些超級大牛股,但是真正能拿住這些股的人少之又少,而那些極少數孤獨的堅守者,最終都成了市場的大贏家。那麼為什麼只有極少數投資者能夠堅守呢?在A股市場做中長線投資為什麼那麼難?也許有些人會怪這個市場不成熟,不適合做中長線投資。實際上,這顯然只是失敗者的藉口而已,真正的原因還在於自己。彼得林奇曾經說過:「如果人們長期在股市賠錢,其實該怪的不是股票,而是自己。一般而言,股票的價格長期是看漲的,但是100個人中有99個人卻老是成為慢性輸家。這是因為他們的投資沒有計劃,他們買在高位,然後失去耐心或者心生恐懼,急著把賠錢的股票殺出。他們的投資哲學是『買高賣低』。」

回到A股市場,大多數投資者無法長期堅持的原因主要在自己,具體表現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錯誤的以為頻繁的交易更能帶來利潤

有很多投資者認為高點賣出,低點買入,可以掙的比長期持有更多。而實際的理論研究和美國股市的實踐證明,這是個完全錯誤的想法。頻繁交易並試圖通過交易獲利的投資者,從來沒有超越過長期持有者,也從來沒有跑贏大盤,這是一個鐵的事實。靠交易掙錢的投資基金,無法長久打敗大盤指數。這個結論是美國眾多基金管理師經驗的總結,也是金融領域幾十年實證研究的一致結論。在A股市場,同樣的理論和實踐也證明這一點。雖然確實也有那麼萬分之一的短線高手存在,但是各位讀者也顯然明白你自己是不是這萬分之一。

2、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股價的正常波動

最近這些年,A股市場整體波動較大,一些業績穩定的成長股,也總是出現波段性的上漲、橫盤和下跌,往往上漲的時候漲過了頭,下跌的時候也跌過了頭,雖然長期來說股價隨著公司業績的增長是上漲的,但是在大多數的時間段里,往往走勢不盡人意。投資者面對這些大幅波動,往往不能正確看待,總以為自己買了業績好的股票就應該上漲,殊不知自己是在短期暴漲後追進來的,走勢長期萎靡時又忍不住割肉了,殊不知一賣就又漲了。正確的做法是要站在一些「跑來跑去跳來跳去的投機者」永遠達不到的高度上來看待公司的成長和股價的波動。當有一天你可以直面短期30%的下跌而不為所動,能淡然面對一年的橫盤不漲的時候。你就離成功不遠了,就能最終看到風雨後的陽光。

3、人性的弱點被媒體大眾加以放大

長期投資最難的就是股價低迷時的堅持,這個時候,由於人性的弱點,再加上被媒體大眾的誤導,往往就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因為在這個時候,大眾投資者本能的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股價的短期走勢弱的原因上,市場也總是充斥了對公司股價不利的各種利空消息。而實際上,這些利空消息往往都只是忽悠人的藉口,他們或者在過去股價上漲的時候也照樣存在早被股價消化或是對股價沒影響所謂利空,或者根本就不存在。而面對媒體媒體宣揚的其他股票大漲,市場每天都有黑馬,每周都有狂牛,你也不能為之所動。翻開中國的各類報刊雜誌網絡博客等等,每天見得最多的也都是無數的短線黑馬,不斷的炮製著無數誘人上當的陷阱,極大的干擾了真正的長線投資者的視線。對於類似雙鷺藥業的汪濱這種真正的長線價值成長投資者的成功案例卻鮮有報道和宣揚。

明白了這些,相信真正的投資者也知道怎麼做了,投資賺錢講究的就是大道至簡,做到兩點六個字了你就會成功:「選對股,守得住」。


我們把交易理念先搞明白:

1、感覺不好時就休息。

2、做正確的事情永遠比正確的做事情重要!

3、正確的進出場點的選擇是交易質量高低的關鍵。

4、如果出現調整,就不可能一天兩天結束,否則就不是調整。

5、一定要看股票的歷史走勢有什麼特點,作為判斷它以後走勢的依據。

6、耐心和信心在交易中的重要性甚至超過所有的其它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耐心和信心起決定作用。

7、股票的價值決定了股價的運行方向(趨勢)。股票的價值就是股票的基本面和成長性預期的綜合判斷。

8、交易的終極目標是: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持續穩定的從股市中獲利,而不是追求短期的暴利。記住祖訓:財不入急門!只賺能賺到的錢。

9、空頭市場不作多:做到三不「不加倉、不重倉、不滿倉」。 多頭市場不作空:做到三不「不減倉、不輕倉、不空倉」。在最危險的情況下,誰也看不到我的身影;只要我出現,都是市場相對最安全的時候。

10、趨勢一旦形成是不會輕易改變的,資金的進出能夠影響股價的短期運行方向,但改變不了股價的大趨勢,它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緩股價趨勢運行的作用,股票一定會按照自己的運行趨勢走完全過程,除非資金由量變達到質變。

我們把理念搞明白了,那麼行動上也要向高手看齊:

1、買一回,錯一回,不可再買,應立即全部賣出,等待觀望。

2、賣一回,錯一回,不可再賣,應立即全部買回,耐心持有。

3、均線系統不好不買;K線形態不完美,不合要求不買;線亂不看,形散不買。

4、永遠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而要做滑頭!游擊戰術。

5、行情做錯,要離場醒腦,閉門思過,切不可拚命。知錯必改。

6、大膽追漲,立設止損,不失為炒股最佳策略,但二者必須同時做到!試錯操作法。

7、行情看不准或操作不順利時,要強迫自己休息,耐不住寂寞是投資者的大敵。

8、知道如何盈利,並不等於能盈利,弄清為何漲跌,比知道如何盈利更重要。

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享一套完整的交易策略分析(圖解):

1、當市場走出單邊下跌的時候,我們沒什麼操作的想法,此時應空倉觀望。

2、哪怕中間不停地震盪,仍然是下跌,我們的操作就是一致的看空,此時應繼續觀望,等待底部。

3、一旦某一次的震盪之後,市場拒絕新低並再度向上時,我們應第一時間做出【空頭平倉】的操作。

4、市場無外乎兩種可能:向上或者向下,可能會有人說,還可以橫盤震盪,沒錯,但最終市場還是會給出方向,此時應靜觀其變,再做選擇。

5、第一種可能【向上突破】我們的操作就是在突破的瞬間進場做多,此時應該快速跟進,買入。

6、股價一路飆升,沒有什麼好說的,一路持有!【拒絕多餘的操作】,此時應持股待漲,

7、直到某一天市場拒絕再創新高,我們的操作【多頭平倉】獲利了結,此時應快速賣出,止盈。

8、突破這裡,創新低,我們【空頭開倉】,此時立刻出局,鎖定利潤。

9、第二種可能:一旦方向明確,向下突破前低【空頭再次開倉】,此時靜觀其變,選擇方向。

10、上升初期回落到突破點一下你有兩種選擇:1、多頭平倉。2、設置止損點,可以是突破點向下N%。

11、股價如能突破,再次【多頭開倉】,此時應該低吸高拋,心隨股動。


一把直尺在股市闖出一片天

許多股民初出茅廬缺乏對股市的一定認識,感到難以做出決定,實際上股市並非想像中那樣雲譎波詭,只要你足夠熟悉行情,就能掌握其中的規律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股市裡一輪行情如火如荼,開始階段幾乎呈一條直線上升。但市場主力紛紛兌現利潤一如萬有引力,使得股價迅速減速並且很快偏離了方向,朝A2緊接著又朝A3的方向運動,最後加速下滑落地。

在上面這個趨勢演變過程中,最難捕捉的就是由向上變為向下的臨界點。如下圖所示,C點是趨勢上下的臨界點,其中從B點到C點是強弩之末,屬強勢末梢。C點到D點力道有限,屬弱勢開端。我們做股票如果能在強勢末梢與弱勢開端的區域內提高風險意識,那麼股海淘金自然駕輕就熟!

問題在於如何在一波行情中正確研判強勢末梢與弱勢開端呢?以2001年滬市大盤的頂部為例,我們利用「塔羅三線」的方法分步進行頂部技術研判。

1、將一輪行情的起點定為A點。

2、這輪行情從A點出發後首次回調的低點定為B點。

3、連接AB點畫一條趨勢線命名為紅線,構成左側強勢上攻區域。將股指順勢而上第一次跌穿紅線後首次深幅回調的低點定為C點。

4、連接AC點畫出一條趨勢線命名為黃線,在黃線與紅線之間的區域我們稱為強勢整理區域,也就是剛才在拋物趨勢中提到的強勢末梢。

5、以C點為坐標點畫一條水平線命名為藍線,在藍線與黃線之間的區域我們稱為弱勢整理區域。也就是剛才在拋物趨勢中提到弱勢的開端。

6、股指跌穿藍線後我們稱股指進入右側死亡地帶。

有人會說,你這是歷史的,老生常談的話題。那麼我們來測試下去年熊市的上證指數吧,如下圖,我們在選定好A點和B點和C點後發現,基本上預測已經接近完美。但這種做法對於短線高手來說肯定不會試用,因為短線的心理不會在乎這麼多。

以下是小編總結的「塔羅三線」頂底分析示意圖供大家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分析底部還頂部,「三點」的取捨應嚴謹而不呆板,靈活而不拘泥,這樣才能達到絕佳的預測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分析底部還頂部,「三點」的取捨應嚴謹而不呆板,靈活而不拘泥,這樣才能達到絕佳的預測效果。

【重點提示】

以下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我們在畫線的時候,最主要的也就是取點問題,就跟數波浪一樣,你要是數錯了,後面的預測也會錯的離譜。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有部分股票是不適合用本圖形的,如超長的橫向震盪,45度角不回調走勢等等,這些都是此方法難以適應的。很多朋友說,我學這麼多方法有什麼用,不是學雜了嗎?思考者這裡需要提示,方法很多,有時候也會限制你的操作。但是我們需要明確各種方法的適用性,這一點我想很少有人會去講解,只會去說方法如何如何好,什麼大底大頂都可以預測。沒有完美的東西,大家只能多學方法,見招拆招,靈活運用。

一、取A點

上漲走勢,取啟動點的最低位,注意,這裡「啟動點的最低位」不一定是指下跌的最低價,有時經過多次反彈、盤整之後,最低點早就過了。

下跌走勢,取加速點的最高位,同理,這個「加速點的最高位」也不一定是行情的最高位。道理在於行情末期人氣還較足,不會急跌,直到大家都意識到了,一涌而拋時,才導致加速下跌。此時最高點也已經過了。

二、取B點

上升勢,取第一個回調的低點,下跌勢取第一個反彈的高點。之所以取第一個,就在於當時後邊的走勢還沒有出現,畫這個線是為了跟蹤趨勢,判斷後勢用的,這個點定位後,在沒有突發事件影響的前提下,行情是會按照這條趨勢線走的。

下跌勢,取第一個反彈的高點。道理相同。

三、取C點

上升勢中,取回調跌破A線的第一個的低點,下跌勢中,取反彈突破A線的第一個高點,這個反彈是指比較象樣的反彈,起碼要有兩三根以上的陽線,有一定高度,可以明顯看出來的。如果只有上影線突破了A線的單日反彈不算。


交易大師何以立於不敗之地?

他們首先解決交易市場的選擇問題。

第一個原則是「不熟悉的市場不做」,即所參與的市場之技術走勢必須能夠納入到他的技術分析框架範圍內。

第二個原則是「不活躍的市場不做」,因為越是流動性差的市場其價格運動越容易被人為操縱,冒然參與這種市場無異於自投羅網。他其次解決交易品種的選擇問題。交易品種以流動性好、價格變動活躍、走勢真實自然者為佳。

股票交易中,個人交易者應該選擇成交量和持倉量均為最大的那一款進行交易,其他應一概迴避。因為只有眾多交易者廣泛參與的品種其價格走勢才是真實自然的,才不容易被人為操縱,交易技術也才有用武之地。交易大師最後解決進出場的時機問題。

舉例來說,交易技術可以清楚地告訴交易家某個品種將大幅暴漲或大幅暴跌,但時間上可能很快,也可能拖得很久,久到足以讓所有等待的人都失去耐心和信心。在路徑選擇上,大級別的趨勢可能是單邊的、一氣呵成的,也可能是一波三折的「下降通道型」或「上升通道型」的。如果不做好資金管理一味重倉交易,哪怕看對了大方向,也會在一個小小的價格回撤運動中被消滅。在存在槓桿效應的保證金交易中重倉交易或盲目地以利潤順勢加碼,爆倉出局的機率是100%。

交易大師擁有一般人所難以掌握的精深的交易技術,其核心機密是:

一、將大周期K線圖與小周期K線圖聯合起來作戰。二、在同一張K線圖上,他注意三個要點:1、K線與K線的形態與位置關係;2、K線與均線的形態與位置關係;3、均線與均線的形態與位置關係。

他永遠順著中長期趨勢的方向交易,但如果是保證金交易,他亦不會對短期的逆向波動放鬆警惕。他不僅能正確分析長期、中期和短期趨勢的方向,更能清楚地感知隱藏在趨勢背後更加本質的東西:多空力量強弱之對比及其彼此之間的消長變化。他只在「所有條件都對其有利」的時機出戰,其他時間則只是觀察和等待。

他不認為自己比交易系統更高明,所以他信賴交易系統甚於信賴自己的感覺。他與常人最大之不同是無貪無懼,無驕無餒,當進則進,當退則退,沒有畏首畏尾、患得患失之類的情感羈絆。他不但擁有出色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有一套合理的資金管理方案。

這套方案的一般模型是:

將總資金分成三份:

第一份叫做「交易帳戶外生活備用金」,這個帳戶的資金永不投入交易使用,且用於存儲交易之外的其他收入和交易利潤的不斷導出(出金)。第二份叫做「市場外交易備用金」,它存放在和交易帳戶關聯的銀行帳戶上,雖然可以方便地轉入市場,但除非非常必要,否則不參與日常交易(如果資金不足這一份可以取消)。第三份才是「市場內交易資金」。

這部分資金又分為四份,第一份叫做「先鋒部隊」,專門用來試探性建倉。當「先鋒部隊」受挫且小周期交易系統發出反向的交易信號,要麼直接止損平倉,要麼用另外四分之一的資金反向同數量開倉與原有頭寸對鎖,這樣無論價格如何波動,交易損失將被鎖定為兩個相反頭寸之間的差價。然後靜觀多空搏殺的結果,當勝負已分、趨勢明朗的時候,用最後四分之二的資金對正確的頭寸順勢加碼。

虧損交易定律與盈利交易定律

通過總結大量的虧損交易,包括他人的和我自己的,我總結出一種叫做「虧損交易定律」和「盈利交易定律」的公式,寫在這裡供讀者參考:

虧損交易=【高買低賣或低賣高買+過晚結束虧損部位+過早結束盈利部位】×大比例重倉交易或高倍率槓桿交易(即「過度交易」)×無確定性、無勝算的強行交易×無節制、無大方向的頻繁交易。盈利交易=【低買高賣或高賣低買+儘早結束虧損部位(即「截斷虧損」)+讓盈利部位充分發展(即「讓利潤奔跑」】×與勝算成正比的倉位比例或槓桿倍率×確定性法則指導下的適宜的交易次數×中長期趨勢方向決定下的適宜的交易次數。

所謂高買低賣或低賣高買,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日線、周線或月線級別的,一種是分時級別的。拿我較為早期的交易來說,雖然在日線、周線或月線級別上做到低買高賣或高賣低買困難不大,但在分時級別上卻經常出現追多或追空現象,導致在分時圖上做多則跌、做空則漲。

這種現象在我開始關注「小周期K線圖」之後已經自行解決。如果在日線、周線或月線級別上出現高買低賣(在下降趨勢中做多)或低賣高買(在上升趨勢中做空)的現象,通常是由於缺乏識別趨勢的能力造成的,通過提高交易技術可以解決。

這裡注意警惕三個敵人:它們分別是過度交易、強行交易和頻繁交易。所謂過度交易,就是倉位比例過重或總是使用高倍率的槓桿係數,導致承擔過量風險。

所謂強行交易,就是交易之前不考慮確定性,不掌握勝算而企圖強行獲利。所謂頻繁交易,就是無節制、無大方向感的過多過濫地交易。

過度交易、強行交易和頻繁交易,都是指一種我稱之為「交易狂」的人。其中過度交易者喜歡大筆進出,無論是操作一萬元還是一億元,他們都希望將每一分錢都投入進去,因此他們總是覺得錢不夠用。或者更準確地說,再多的錢也不夠他們虧損的。

強行交易者不管市場條件是否允許都要進場交易,他們不願意等待「大好時機」的到來,或者遠在「大好時機」到來之前就早已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和頻繁交易者一樣,他們寧可虧損也不願意約束自己呆在場外。

後兩種人既不能空倉,也不願意單純持有獲利部位讓利潤充分發展。他們喜歡的就是一直不停地交易再交易,直到虧光所有的錢為止。除非改變行為模式,否則這三種人都沒有成為傑出交易者的任何可能。

每天實盤解析盤中的個股操作機會和板塊異動,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壹景財經(zm-1938233775),訂閱多年實戰解套經驗、更多牛股策略以及獲取更多莊家主力戰法的盈利模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IV2wBUcHTFCnfoDw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