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很深情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都是思念的淚水

2020-02-19     慶余

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意象最為璀璨的時代。在唐詩紛繁的意象中,作為傳統意象的「雨」,絕對是其中頗受歡迎的那一個。或是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中空靈的深山新雨;或是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中溫柔的春夜喜雨。總之,關乎「雨」之意象的唐詩數不勝數。但不管是哪一首,都能牽動著我們的心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夜雨寄北》,便是一首關乎「雨」之意象的經典詩篇。它出自於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之手,是李商隱客居異鄉巴蜀期間,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一首七言絕句。單從「雨」之意象來看,李商隱這首詩可以說是唐詩中很深情的一場雨。雖然它只有短短的4句,但卻都是李商隱對妻子深切思念的淚水。

根據現傳李詩各本,《夜雨寄北》中的「北」就是北方的人,它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而根據南宋洪邁編的《萬首唐人絕句》記載,李商隱寫這首詩的時間是在大中五年(851)七月。當時李商隱正赴東川節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他的妻子王氏在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因此李商隱的這首詩按照寫給妻子來解,無疑更為深情,更為纏綿,也更容易感染讀者。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第一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即你問我什麼時候能夠回去,我想說還沒有確切的日子。我們說詩人妻子寄來的書信肯定不會只有這麼一個問題,但詩人唯獨選擇了這個問題回答,是因為它象徵著詩人妻子日日夜夜的思念之情,與盼望歸來卻始終不見人的相思之苦。而對於詩人李商隱來說,這句詩無疑又將他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表現得淋漓盡致。

接下來的第二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李商隱的眼前景,即我所在的巴蜀,現在正是秋雨綿綿的時候,屋外的池塘也早已經漲滿了秋雨。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李商隱雖然沒有明說自己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但這裡顯然是借眼前景抒心中情,也就是借綿綿密密,淅淅瀝瀝的夜雨,來抒發心中無窮無盡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

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三、四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即等我什麼時候回到家中,一定要在西窗下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個時候我再對你細說,當時我在巴蜀做客期間是如何聽著綿綿夜雨思念你的。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字字如從肺腑中自然流出,它透露的既是李商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又是李商隱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因為一入宦海就身不由己,所以當李商隱能夠回去的時候,自然也就是功成名就的時候。但現實卻是李商隱只能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獨剪殘燭,夜不能寐。所以這兩句詩除了包含了李商隱對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外,還有他孤寂的情懷。也正是因為孤寂,所以才會想到回到家中「卻話巴山夜雨時」。

綜觀李商隱的這首詩,顯然與他絕大部分詩歌作品表現出來的,辭藻華美,用典精巧的風光不同,更多的是一種質樸、自然,寄託深而措辭婉的藝術風格。總的來說,李商隱這首詩言淺意深,語短情長,具有動人心弦的力量,千百年來感動了無數讀者。這一場深情的夜雨,是詩人思念的淚水啊。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dPgYXAB3uTiws8KoO6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