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有些傷害總在不經意間,就如同他們愛你時也不一定會熾熱絢爛。
——麥穗小魚
01/我沒有長大,老媽
老媽今年60整了,比我大整整兩旬。
自從我結婚以後,老媽便和我們住在一起。
老媽之所以沒有呆在老家,主要是她說閒不住,想在城市找點活干。
可我知道,她是想減輕一下我們的負擔。老媽常說,手裡有點積蓄,頭疼腦熱也不用處處跟我們要錢。
所以,我便應了母親讓她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
老媽就在我們住的小區找了一份打掃衛生的工作,不是太累。所以,她乾的還挺自在。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很難處。
老媽和我們住在一起,雖然大的矛盾沒有,但是磕磕跘跘總少不了。
老輩人的生活習慣和我們年輕人不同,也時常看不慣年輕人的做事方式。
比如,我每次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客廳和餐廳的燈打開。因為,我喜歡光亮一點的環境,太暗了我感覺壓抑。
而每次老媽都說:「大白天,沒事開什麼燈。浪費!」
我有時候會關掉一盞,有時候也會置之不理。
老婆算是一個比較通情達理的人,和老媽相處的雖不融洽,但也說得過去。
自從老媽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以後,晚上吃完飯老媽便承包起了刷碗的任務,她倒也樂此不疲。
但是,我和媳婦經常發現老媽刷過的碗里油污依舊在,根本就沒刷乾淨。
於是,我們就養成了吃飯前把碗再刷一遍的習慣。
時間長了,老媽就看不過去了。
「咋滴,嫌我刷的不幹凈。還天天重刷一遍,以後我不刷了,坐著等吃落個清閒多好。」
我說:「你看看你刷的是什麼碗,根本就沒刷乾淨,能用嗎?」
我那天說話的聲音大了點,有可能傷到老媽的心了。
否則,老媽不會飯都沒吃兩口就下樓了。
自此以後,晚上吃完飯老媽便不再刷碗了。
於是,老媽在家唯一的工作——刷碗,也被我們無情的剝奪了。
02/不被需要的感覺,很冷
有人說,寂寞和不被需要是最容易摧毀一個人,那種感覺很冷、很悲涼。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常常感覺到不被需要,因此,他們的愛總是小心翼翼的。
這個人,就是年邁的父母。
在電視《小別離》里聽到過一句很現實有倍感扎心的話。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這是年邁的父母給我的感覺,隨著年齡的老去,他們變得越來越沉默了。
他們常說,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咱們做父母的不可能一輩子管著孩子。
可做兒女的哪裡知道——父母是認為自己老了,與這個社會脫軌了。所以,常把自己的想法埋在心底不敢給你說。
父母有時候問我在幹嘛,我都會說:「給你說你也不懂」
其實,不懂得恰恰是我們。
父母哪裡是真的想知道你在幹嘛,他們或許只不過是想找個話題和你聊聊天,又或許是想找到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而你的一句「給你說你也不懂」可能會讓他們的心落寞很久。
我的母親是個很要強的人,也算是比較強勢吧。
可是這兩年我發現母親強勢的性格好像收斂了很多,不再那麼難以對付了。
為什麼用「對付」一詞,因為強勢的人內心一般都比較敏感,說不定那句話就得罪了他,讓他炸毛。
所以,以前我從心裡還是比較怕母親的。
但是,隨著自己成家特別是這兩年,我心裡的懼怕感越來越少。好像我在家裡變成了越來越強勢的一方,母親卻暗淡了下去。
剛開始,我很是得意。
可是,慢慢地這種得意變成了不安。
這種不安來源於母親的話越來越少了,原來母親這兩年老了很多。
03/讓父母有事可做,有情可托
最近,我嫌家裡的電飯煲太老舊了,又買了個新的。功能更多,操作起來自然比老的電飯煲更繁瑣。老的電飯煲只要按個開始鍵就行,簡單。
所以,晚上想喝稀飯的時候,我就給母親打個電話讓她提前燒好,我們回到家稀飯不熱不涼正好吃。
可是自從換了這個新的電飯煲,我教了好多遍母親都沒學會使用。上面的按鍵確實太多了,字又太小,母親花眼看不見。
於是,我就不讓母親幫著煮飯了。這樣母親在家更無事可做了。
有一天,小姨來家看母親。我把電視打開,給他們倒了杯水,自己便坐在陽台上玩手機。
她們邊看電視邊聊著天,不知道是哪個鏡頭觸動母親了,母親嘆了口氣說:「老了,不中用了。」
我接了個茬,說:「60歲根本就不算老,現在百歲老人都多的是。」
老媽說:「咋不叫老啊,碗也不會刷了,稀飯也不會燒了,啥事都幹不了,還不老嗎?」
我心裡咯噔一下,原來母親這麼在意那些我認為不值得一提的事。
晚上,我跟老婆說了這事。
老婆還是挺善解人意的,說:「那是因為咱媽覺得這個家不需要她了,覺得什麼事都幫不上忙,所以心裡難受。」
是啊,被需要也是一種愛。
於是,我們決定以後的碗還是由老媽來刷。
讓年邁的父母覺得有事可做,讓他們的內心產生一種寄託——看,孩子們還是需要我的。
這種寄託或許真的可以減緩父母老去的速度。
讓父母有事可做,不妨就從
把碗留給老媽刷
早上讓老媽喊你起床
讓老爸和你一起換個燈泡
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