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一個總統,生一個總統,這個家庭主婦怎麼做到的?

2019-12-22   藝非凡

她是「美國老祖母」,她深愛著她的家庭以及她的國家

芭芭拉·布希

2018年4月17日,美國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因病去世,享年92歲。

從演藝界李大為,《飛越瘋人院》導演福爾曼,再到如今的傳奇總統夫人,在這個年輕的四月,有太多有趣的靈魂離我們而去。

讓我們在春日的暖陽中,有一絲無措。

除了一聲哀悼,我們所能做的,只是靜靜回顧他們的崢嶸歲月。

也許你不知道芭芭拉是誰,但提起布希,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布希父子是美國史上有名的總統,他們用超強的政治手腕贏得了冷戰,

促進與中國外交,同時也是向伊拉克、阿富汗進軍的劊子手。

而芭芭拉·布希,正是他們的妻子和母親。

不僅嫁了一個總統,又生了一個總統,芭芭拉一直被認為是布希家族的核心人物,

他的影響力輻射整個美國,被稱為「美國老祖母」,但她卻總自稱家庭主婦,說一輩子做的事,只是「嫁得好,生得好」罷了,事實真是這樣嗎?

1

芭芭拉出身頗為不凡,她是美國第14任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的血親,骨子裡印刻著家族的,果敢與決斷。

自從16歲在舞會上與17歲的老布希一見鍾情,她便打定了嫁給他的主意。

此後即便遭遇家庭反對,她也選擇追隨這份愛情。

那時候,老布希還只是個海軍飛行員,在枯燥無味的戰爭年代,他將飛機命名為「芭芭拉」,挺過了艱難的二戰時期。

一次在太平洋的奇奇島上空作戰。日軍的炮彈襲來,飛機引擎失火。

同機的一名飛行員犧牲,他跟另一位戰友成功跳傘,幸運地被經過的潛艇撈上來,死裡逃生。

這次經歷讓19歲的芭芭拉嚇壞了,當聖誕節結束後,她排除萬難,選擇從著名的史密斯學院退學和老布希結婚。

芭芭拉的母親對她的決定如臨大敵,但是父親卻什麼也沒說,只給了他三個忠告:

你能給你孩子的只有三樣東西

第一樣是儘可能最好的教育;

第二樣是自己樹立好榜樣;

第三樣是給他們世界上所有的愛。

帶著三條臨別箴言,芭芭拉開始了她的傳奇一生。

老布希從政的時候已是石油大亨,但是受到他做參議員父親的影響,

他在40歲時,毅然決定,在政治上放手一搏。

要坐上總統這把交椅的人多不勝數,不乏名流政要競爭,即便如此,芭芭拉在他從政的路上依然選擇默默陪伴。

為了他的事業,她陪著他在17座城市居住過,搬了29次家。

1964年,老布希角逐德克薩斯州參議員失敗,一時心灰意冷,

是芭芭拉一直在身邊規勸,並鼓勵他參選國會眾議員。

這一次,老布希成功了。

在競選現場,芭芭拉當著眾人的面,給丈夫深情一吻。

老布希出任 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期間,芭芭拉經常和他一起騎著自行車,

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了解中國社會和民情。

多年後,老布希訪華,在同一地點再次合影。

她還參與各種應酬,跟重要的接待工作。

向福特總統介紹缸

1988年,更是在共和黨大會上,為總統候選人之一的老布希登台演講,實力拉票。

從議員,到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再到中情局局長、副總統,老布希的總統之路,走得並不算順遂。

芭芭拉在陪跑24年後,終於等來了老布希當上總統的一天。此時,她已經是6個孩子的母親。

2

眾所周知,芭芭拉是布希家族的核心人物,骨子裡個控制欲極強的女人,這一點源自他的母親。

小時候,母親一心想將她培養成大家閨秀,不僅經常對她吹毛求疵,連芭芭拉的父親多吃一些土豆,都要被嫌棄。

這種掌控欲到了芭芭拉這裡,轉變成了對孩子良好的教育能力,

她希望孩子們都優秀,識大體,如同他們的父親一樣,

她坦言自己最大的教育秘訣,就是講故事給孩子聽。

孩子們剛出生不久,她就開始給他們念,各種各樣的故事書

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他發現,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有這比別的孩子更強的領悟力。

一次,才五歲的小布希突然跑過來說,他很喜歡班傑明·富蘭克林,五歲的孩子,字還不認識幾個,不知道從哪裡聽來了班傑明的名字。

但是芭芭拉卻絲毫沒有不以為意,而是找來了大量關於,班傑明·富蘭克林幼年的書籍,念給他聽,不久之後,小布希就真的將班傑明視為偶像。

小布希童年照

芭芭拉在孩子的管教上也非常嚴厲,被稱為美國虎媽的典型代表。

家裡的大部分時間,是她在定規矩,既要求他們有主見,也保證不會脫軌。

她經常對孩子們說:「你們最好自己拿主意,否則就得聽我的!」

她還要求他們從小就遵守,「朝五晚九」的作息。

小布希小時候是最為調皮的,對他的管教從來不曾缺少,

每當他說了髒話,芭芭拉就勒令他用肥皂洗嘴巴。

即便他當上了總統,芭芭拉也不曾鬆懈,一次在運動之後,小布希將腳放在了桌子上,芭芭拉毫不留面子地對就他大吼。

後來孩子也有了孩子,每年夏天,芭芭拉都會舉辦,「盛大」的集體活動。

因為祖母對他們要求嚴格,孫輩們甚至將此冠名為,「海軍新兵營地」。

嚴厲歸嚴厲,芭芭拉依然深愛著自己的家人,當小布希競選總統時,

只要有人抨擊他,芭芭拉就會站出來,懟回去。

儘管在兒子成年後她已經不在私人事務上指手畫腳,但總是在必要的時候,打電話鼓勵他們。

也許母愛正是如此,我能罵你一萬句,卻不允許別人罵一句。

表面已經不關心,實則暗潮洶湧。

多年後,小布希回憶起母親的嚴厲,感慨萬千:「媽媽是讓我們腳踏實地、讓我們笑到最後的那個人。我非常幸運芭芭拉·布希是我的媽媽。」

3

無論是陪伴老布希當上總統,還是在孩子的教育上,芭芭拉都體現出了超高的智慧,她像一名奔赴戰場的將軍,運籌帷幄,一次次旗開得勝。

事實上,她的戰場絕非如她所說,只局限與自己的小家。

一直以來,她都意識到了自己,所擔負的社會責任,這也是她的影響力,輻射整個美國的原因。

1950年,芭芭拉庭迎來了她第一個女兒Robin,然而不幸的是,Robin在3歲那年因為白血病而離世。

Robin的離世,讓芭芭拉在很長時間裡,被巨大的痛苦吞噬,但她隨即想到了,更多飽受病痛折磨的家庭,

於是痛定思痛後,他們將女兒的遺體,捐獻給了科學研究機構。

女兒Robin

從此,芭芭拉,一直走在公益的前沿,為了提高美國識字率,促進教育,她在老布希出任總統後,

把「家庭掃盲」作為主要事業,發起了芭芭拉·布希家庭掃盲基金會。

現身著名電視談話節目奧普拉·溫弗里秀,談美國成人的閱讀困境,

還定期獻聲一檔全國廣播節目強調家長為孩子讀書的重要性。

每周都去慈善機構,看望需要照顧的人,

將演講所得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和機構,

為聯合黑人學院基金籌款,關愛愛滋病人……

芭芭拉熱愛美國,就像熱愛自己的孩子

比起「美國夢」的口號,她更樂於用行動使家園變得更好。

對於美國人來說,芭芭拉就像一位慈祥的祖母。

她為人慷慨大義,身材臃腫,頭髮花白卻永遠自信。

她也不在意穿著,出席老公的總統就職典禮舞會,穿的鞋子也就29美金。

脖子上的珍珠項鍊是塑料做的,她笑稱是為了遮擋皺紋。

她鮮少不就具有爭議的問題,公開發表意見,卻直言特朗普「令人噁心。」

這樣質樸,直率、博愛的芭芭拉,甚至還出版了《C·弗雷德的故事:一條狗的醫生》和《米莉之書:口述給芭芭拉·布希》

當然所取得的收入,也通通被她拿來做了公益。

有人常常將她與希拉蕊·柯林頓作比較,都是第一夫人,希拉蕊野心勃勃,不甘於位居人後,

然而芭芭拉卻恰好相反,她一直選擇在幕後默默支持家庭。

她並非沒有野心,從她在家庭規則的堅持上,

可以看出,她有著明確的目標,只不過這目標不是「我」要成為什麼人,而是我的丈夫、孩子將要成為什麼人。

她也並非沒有才智,成為政治妻子幾十年,一直以正面形象出現,讓美國的大多數人喜歡,本身就是情商高超的表現。

但這樣的她卻選擇收斂鋒芒,甘心做家庭背後的影子,這不僅是一種博大的奉獻精神,更是一種機智的明哲保身。

如今,獨具人格魅力的「美國祖母」,儼然隕落,美國各個領域,重要人士紛紛表達了哀悼。

前總統歐巴馬:「芭芭拉-布希是布希家族的中堅力量,並為全國人們奉獻了許多。我們和布希家族的一起祈禱哀悼。」

希拉蕊·柯林頓:「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不僅是布希家族的主心骨,也被全美國人民所尊敬。作為總統的母親和妻子,她對國家的奉獻和奮進精神會被歷史銘記。」

就連曾經相看兩生厭的現總統特朗普都真誠地為他祈禱:「今天,全美國人民,包括了米蘭尼亞和我,都在悼念芭芭拉·布希,但也慶幸她曾來到過這個世界。

作為一個妻子,母親,祖母,軍嫂和前第一夫人,布希夫人時美式家庭的堅定倡導者,並為文學教育的普及作出了極大貢獻,無論是對她的家族還是全美國而言。總統和第一夫人為她祈禱。」

她一生的摯愛老布希,一直握著她的手,陪她走到了最後一刻。

雖然一切都令人傷感,但是芭芭拉·布希的一生,作為妻子、母親、祖母或者第一夫人,都了無遺憾。

她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和信仰,像是一條涓涓細流,暗自流淌,潤物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