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上一年級的時候僅有六歲,班裡的同學基本上都比她大一歲。
別看只有一歲的差距,但體能和心智上的差異還挺大的。表姐乖巧,膽子小,而班裡的同學們調皮搗蛋亦是常事兒。
有一次,表姐放學回家,舅舅在檢查她的作業時,發現她的教科書被畫得亂七八糟的。舅舅很生氣,批評表姐要珍惜課本,不能亂塗亂畫,結果這個時候表姐才怯生生的說:「不是我畫的,是班裡的一個小男生給我畫的。」
舅舅先是向表姐道歉:「對不起,爸爸錯怪你了 。」接著舅舅又說:「小朋友們在一起上學是一種緣分。大家都應該懂得友愛。」舅舅一邊想辦法引導孩子,一邊打電話告訴老師,希望老師能夠引起重視。
可老師在告訴了對方家長之後,對方家長的回覆卻是:「你抓住我兒子畫她書了嗎?如果沒有那就是誣陷!」結果班主任多說兩次,也懶得說了,畢竟說了也無用。與此同時,對方小男孩的欺凌行為更嚴重了,他開始把表姐的書扔到洗手盆里。表姐記在教科書上的筆記,都被水打濕看不清了。
舅舅親自到校,希望老師能夠進行調解,可舅舅也看到了,哪怕很多同學指正那個孩子,那個孩子就是不肯承認。
最後,班裡跟那個孩子比較要好的學生才道出了真相:「其實是那個孩子畫的,也是那個孩子把書扔進洗手盆里的。因為他的爸媽告訴他不能承認,不然就要遭受老師的懲罰,所以他才不承認的。」
面對這樣的情況,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舅舅回家後,當晚就擬出了兩個解決方案,就完美解決了!
(1)鼓勵女兒找自己同校的哥哥姐姐撐腰。
舅舅說,自己是大人,即便是自己的女兒受到了欺負,也不可能自己動手打人,畢竟熊孩子的背後都有熊家長助力。如果自己再參與其中,那這個事情就會升級為兩個家庭的矛盾。於是,舅舅鼓勵表姐找自己同校的哥哥姐姐撐腰。
表姐上一年級時,她有三個鄰居家的孩子,正上五年級,個頭也遠超一年級的孩子,舅舅鼓勵表姐找他們幫忙。中午放學後,趁老師離開教室了,他們立即堵在教室門口,揪出了那個小男孩,並且叫表姐去拿了兩本小男孩的書籍,扔進洗手盆,同時放出狠話:「你再欺負我們的妹妹,下次一定讓你爬著回家!」
(2)告訴女兒「不欺善不懼惡」。
相比男孩,女孩兒天生性格就比較懦弱,在遭遇了同學的欺凌時,大多數時候是吃啞巴虧,不敢反抗。
舅舅覺得,讓女兒找哥哥姐姐幫忙,也不是長久之計,畢竟哥哥姐姐一年後就會畢業,而女兒則會在這個學校讀五年之後,才能小學畢業。於是,舅舅覺得從理念上澄清問題很有必要。在表姐後續的成長中,舅舅不斷給姐姐灌輸「不欺善,不懼惡」的思想。漸漸的,表姐也懂得了維護自己。
在表姐上三年級的時候,班裡轉來了一個調皮男生,據說是在別的學校被開除了,才轉到這個學校的。那個男生總喜歡上課扯表姐的頭髮,不一會兒又扯,不一會兒又扯,讓表姐不勝其煩!表姐想起爸爸那句「不欺善,不懼惡」的教導,拿起新華字典就往對方胸膛上使勁砸。調皮的男生痛得哇哇大哭,不僅不敢扯表姐的頭髮,連走路都要繞著走了。
————————
你覺得我的舅舅的這兩個處理方式可行嗎?你還有什麼更好的推薦呢?趕緊分享出來,讓更多的爸媽學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