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是一個阿拉伯的國家,這裡常年乾旱少雨,並且境內有很多的地區屬於沙漠,然而這樣的一個沙漠國家最近卻遭遇了一場洪災,不得不說這可真是一個很大的諷刺,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個乾旱的沙漠國家反而成為了洪災重災區?這件事情說來話長,也跟我們的科學是有關係的。
原來由於常年乾旱少雨的原因,所以阿聯平民每年都抱怨過於炎熱的問題,以至於阿聯在最近這幾年熟練掌握了人工降雨技術之後,經常頻繁的在上空進行人工降雨,單單2019年,就有機構進行了統計發現阿聯一共在本土進行了181次人工降雨,如此頻繁的人工降雨,也讓這裡的市民難得的享受了涼爽。
上周,為了緩解杜拜的炎熱乾燥,阿聯國家氣象中心近日持續人工降雨,卻意外引發暴雨,導致杜拜全城大面積積水,交通擁堵、道路癱瘓。突如其來的暴雨突然襲擊了乾旱中的杜拜,雨勢之大,連市內最大最豪華的購物中心都漏了水。更糟糕的是,這場暴雨,可能是他們人工降雨失誤的結果。
上周末在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中,一個人站在世界第2大購物中心的出口處,他前方的天花板上,大量水流如瀑布般傾瀉而下。在另外的場景中,商場地面已經被水淹沒,但購物者視若無睹,涉水在商場內走來走去,工作人員則忙著轉移他們的存貨。
阿聯是地球上最乾旱的國家之一,年降雨量僅約120毫米,大部分淡水必須靠進口或著海水淡化生產。因此,尋雲求雨是他們的日常活動之一。
什麼是人工降雨?人工降水,又稱人工增雨,是指根據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為補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條件,促進雲滴迅速凝結或碰並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過程。
其方法是根據不同雲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用飛機、火箭向雲中播撒乾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使雲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緩解農田乾旱、增加水庫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發電水量等。一個中等大小的雲可以攜帶10億升水,在阿聯這樣一個水資源稀缺的國家,其價值可能高達45萬美元。
在衛星數據的引導下,飛行員駕駛小型飛機去尋找積雲。找到後,他們向雲發射含有鉀、氯化鈉、鎂和其他物質的化學混合物——主要是鹽——的信號彈,鹽吸收水分,就會形成水滴落到地球上。
沙漠下起大暴雨有網友問:「你們是炸到龍王了嗎?」。還有網友曾表示:「真是錢花到位,連雨都下的大啊。以前一年兩三場麻麻小雨,現在一周兩三場雨,沙漠都要變綠洲了。」
眾所周知,杜拜是全球最出名的土豪之國,不然也不可能有這麼多的資金來頻繁的人工降雨,平均每天給它降上一兩次,然而這些土豪們這次可真的是吃了大苦頭,雨水灌入了杜拜的每一條街道,這些數百萬的豪車半個車身浸泡在水中一路前行,不少人看著都很心痛,因為這些車實在是太貴了,畢竟杜拜土豪除了幾百萬的座駕,也沒有其他便宜的車可以代步。
人工降雨的基本原理主要是依據人們對自然降水形成過程的認識,進行人工降雨主要是通過人工降雨作業的影響,改變雲和降水質點的微觀形成和生長的物理過程,從而達到降雨目的。當雲內的水滴太小或是缺少冰晶時,就無法降雨,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人工的方法去產生冰晶或是使小水滴長大,就可以形成了人工降雨了。
人工降雨是藉助於催化劑使小雨滴加速長大,使其按照自然的過程形成降水,在對流層裡面,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所以形成雲所在的高度越高則溫度越低,高度越低則溫度越高,雲的溫度高於0攝氏度時,就稱為暖雲,而如果雲的溫度低於0攝氏度時,就稱為冷雲,在暖雲里,小水滴經由碰撞與合併過程,變成大水滴,最終在克服了雲的內浮力而掉離雲底,成為降雨,同樣的,冷雲中的冰晶成長到可以克服雲的內浮力時掉離雲底,在降落過程中也會化為水滴,形成降雨。
人工降雨在實施的過程當中,要受到當地雲朵的環境影響,目前所有的技術都只能夠支持人工降雨而並非造雨,如果雲朵本身不具備形成降雨的條件,那麼無論如何這個技術都是無法幫助當地降下一場大雨的,這個技術也沒有這麼玄乎其玄,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已經通過科學技術了解了雲朵降雨需要形成的一個自然條件。
比如說降下一場雨需要滿足雲朵10個條件,但目前某一處天空只具備了5個條件,那麼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把另外5個這樣的條件給補足,然後這裡就可以降雨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天氣過於晴朗的炎熱地區,又或者是雲層不夠厚的無雲地區,人工降雨的手段都是沒有辦法實施的。
人工降雨的過程經歷了三次物態變化:乾冰(固態二氧化碳)進入雲層升華吸熱,雲層中的水蒸氣由於溫度急劇下降不斷凝華變成大冰晶下落,遇熱熔化成雨落到地面。
目前大多數的人工降雨都是使用飛機進行催化作業,因為這可以覆蓋到的降雨區域面積會比較廣,而他們一般會採用乾冰這種製冷劑來播撒在雲層當中,然後就可以幫助某個地區來一場降雨了,只不過需要通過科學計算,嚴格的控制降雨的數量與大小,否則就有可能造成阿聯這種洪災現象,這樣的話就是得不償失了。
事實上這一次人工降雨的失誤也是給世界上其他國家上了一課,畢竟這屬於人工改變天氣環境本身就不是萬無一失的,而且有可能會給天氣造成其他意外的影響,如果實施不當的話,人工降雨這種技術早就已經出現了,在上個世紀,我國嘗試了一次並且解決了在甘肅地區的大旱。
中國最早的人工降雨試驗是在1958年,吉林省這年夏季遭受到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降雨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