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的發展給鄉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讓「鄉村」以「旅遊」的方式再次躍入了人們的視線。那麼,究竟什麼樣的鄉村更適宜發展鄉村旅遊呢?不同區位、不同資源和環境的鄉村又該按照怎樣的開發模式來進行呢?本文以旅遊引導的村莊現代化發展為引導,剖析旅遊型村莊發展的要素、模式和創意手法,以期總結出村莊現代化建設與旅遊產業導向的關鍵聚合要素。
一、農村現代化的六大顯著特徵
(一)基礎設施城鎮化
農村要具備低於建制鎮的城鎮化基礎設施系統,即飲水、電網、供氣、供熱、交通、通訊、生態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硬體設施配套;
(二)公共服務社區化
公共服務和百姓民生最為關切,特別是醫療、教育、文化、警務等公共資源直接進入農村,服務現代化農村居民;
(三)農村管理社區化
管理社區化重點指社區化服務的提供、社區化保障的建設、社區化組織的發展;
(四)生活方式市民化
農民就地實現城鎮化,徹底轉換身份,從農民變成市民,享受市民的福利待遇,特別是在金融、福利保障、社會制度等軟體配套方面;
(五)產業結構現代化
農村產業結構要進行合理化調整,向現代化轉型升級,打造新型現代農業,合力提升農產品加工業,重點增強服務業,加大三大產業的融合力度,並開發新產業新業態;
(六)就業結構城市化
農民向產業工人、股東、業主的角色轉換,其收入不僅包括薪金,還包括股金和租金等,收入來源多樣化。
二、產業支撐是村莊現代化建設的關鍵
產業發展是村莊現代化建設的第一基礎,農民不從事農業生產後,需轉移到其他更高收入的產業中。面對農民進城中遇到的社會問題、農村工業發展中遇到的環境問題,如何在保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下,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大難題。
綠維認為,泛旅遊產業以其獨特的「消費搬運」功能、強大的產業集聚和消費聚集能力、良好的社會效應帶動作用,可以成為農村、尤其是擁有良好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偏遠鄉村,是實現農村現代化主導產業的重要選擇。
旅遊對於現代化農村建設,具有特別好的產業推進價值。農村依託旅遊,特別是旅遊接待村落,把生活資料轉化為生產資料,可以用自己的房屋從事旅遊服務產業,從而把農民身份轉化為居民、農業轉化為服務業、村莊也轉化為城鎮化的社區。
通過旅遊進行土地整合利用、城市基礎設施引入、文化特色呈現、就業路徑解決,對城中村、大城市郊區、以及獨立村進行升級改造,就地發展產業,形成居住,以此推動村莊現代化建設。
三、以旅遊產業導向的村莊現代化打造概念及特徵
(一)概念解讀
以旅遊產業為引導的村莊現代化建設,應在規劃設計上,把社區功能和旅遊功能統籌考慮;在產業支撐上,以旅遊產業為引導產業,其他相關產業如農業、商業、加工業等為支撐,形成以旅遊產業為導向的區域產業集群;在業態分布上,既要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又要重點考慮旅遊者需要;在氛圍營造上,要按照景區的標準進行打造,避免城市化,凸顯鄉野氣息、田園氛圍和主題特色。
以旅遊產業為引導的現代化農村集生活、生產與旅遊三大功能於一體,肩負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社區環境改善等多重任務,其關鍵要點體現在核心吸引物、旅遊商業、旅遊服務和農業產業鏈等方面。
(二)核心要素
以旅遊產業為導向的村莊現代化,具有六大核心要素:
1.以一定的鄉村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為基礎
對於鄉村旅遊資源,要以泛旅遊資源的理念來審視,如何轉化成具有獨特吸引力的旅遊產品是其核心指向。土地資源,可大可小,它決定了未來的規模,影響著旅遊產業和現代農業的配比結構。
2.以鄉村休閒度假功能為主導
基於鄉村泛旅遊產業綜合發展的構架,鄉村休閒度假是主導功能,融合田園觀光、生態休閒、農業體驗、運動休閒、會議會展等多種旅遊功能與一體。
3.以農旅產業鏈打造為核心
農旅產業鏈把農業發展與旅遊休閒相結合,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帶動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交通運輸、建築、文化、物流、商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4.以鄉村休閒業態為特色
鄉村休閒業態較為豐富,包括食、住、行、游、購、娛、體、會、養、媒等多個方面,極具鄉村地域特徵,是鄉村旅遊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要素。
5.以鄉村商業休閒地產為支撐
既包括休閒商業地產(商街)、鄉村度假酒店地產、休閒住宅地產三大核心類別,也包括其他特色主題地產如創意地產,這是鄉村旅遊贏利的核心板塊。
6.以一流的配套設施為保證
一流的配套設施能夠提高遊客的滿意度、增強產品競爭力、改善鄉村旅遊氛圍、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完善的鄉村旅遊配套設施,是實現良好運營的發展基礎。
四、旅遊產業導向的村莊現代化打造手法及模式
(一)打造手法
以旅遊產業為導向的村莊現代化建設,有六大方面問題亟需解決:
- 農旅產業鏈如何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 如何挖掘和提升文化賣點?
- 如何營造田園鄉居生活氛圍?
- 如何選擇合適的商業運營模式?
- 如何解決建設資金來源問題?
- 如何協調農民、企業、政府等相關團體的利益?
綠維經過研究和項目實踐,創新提出了以「三心四化」全方位打造旅遊產業為導向的村莊現代化打造手法。
「三心」:
核心吸引中心:
是主題特色和核心競爭力塑造的關鍵,也是構築項目核心吸引力的基石,它主要包括本土文化特別是民俗文化的創意挖掘、田園觀光、農業互動體驗和農業遊樂體驗等農旅產業鏈的打造。
休閒聚集中心:
是留住遊客並擴大其消費的載體,主要滿足遊客的全方位休閒需要,同時也是當地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主要包括旅遊接待、民俗休閒、田園養生休閒、民俗主題休閒商街、文化主題演繹等多種形式。
居民居住中心:
兼具居民的居住功能和旅遊功能,其建築風格、農村居住布局、農村建築風貌、農村服務設施等方面要凸顯主題和民俗氛圍,與整體區域環境的自然風貌要統一協調。在遊客眼中,居住中心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四化」:
生活產業化:
在城市遊客的眼中,鄉村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特色吸引物,因此把鄉村生活形態,如農民的住宅、餐飲等進行產業化打造,形成縱橫產業鏈集群。以餐飲產業化為例,不僅可以從原材料的種植、選材、製作到後期的深化加工、包裝銷售,縱向一體化深度打造,還可以在橫向上發展大眾餐飲、休閒餐飲、高端餐飲,增加其廣度和業態。
生產服務化:
農業生產服務化,即一產三產化,三產帶一產。生產服務化不僅可以大幅度提高農業附加價值,還能夠增加當地就業人數,增強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刺激遊客消費慾望。其主要表現在農作物產品化、土特產紀念品化、生產流程體驗化等方面。
民俗風情化:
鄉村民俗是鄉村旅遊最核心的賣點之一,是打造特色產品的基石。鄉村民俗文化、民俗風貌可通過民俗展示、民俗商街、風情演藝、互動體驗,以及在建築、景觀、小品、室內陳設、田園環境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立體展示。
主題景觀化:
鄉村旅遊貴在人有我新、人新我異、人異我特。要根據自身條件,以文化為基礎,打造獨特主題,實現一村一品,構建別人無法複製的競爭優勢。另外,為了凸顯主題,展示主題,可以把主題進行景觀化打造。
(二)打造模式
根據我國以旅遊產業為導向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狀況,並結合綠維規劃的實際案例,目前,以旅遊產業為導向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基本類型共有以下五大類:
1. 商業帶動型
主要是通過各種類型的商鋪與居住社區融合,通過就地、就村、就社區來解決農民就業、農村產業、農業發展等問題。在規劃布局上,以農家的核心廣場、農民的民俗廣場為中心,形成民居的商街結構;在業態分布上,以休閒商鋪為主,在主幹道構建旅遊商街;在特色打造上,挖掘當地的自然人文資源、特色工藝、傳統飲食,同時結合時令民俗、節慶活動、民間歌舞等構建旅遊活動,形成新型農村社區的吸引力。
2. 農業休閒型
以農業觀光、特色農業休閒為核心引爆點,延伸休閒農業產業鏈。並結合本地的文化脈絡,打造一系列農業和文化相結合的文化休閒產品、文化娛樂和體驗產品,另外重點打造休閒地產和旅遊商業地產。
3. 文化主導型
依託當地文化和民俗,塑造濃郁的文化氛圍,打造相關的文化體驗產品,形成自己獨特的核心賣點,注重保持文化的原真性,避免過度商業化。由於我國農村區域的民俗資源源遠流長,各具特色。
4. 創意產業型
把文化創意產業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相結合,打造各種專業村,如書畫村、影視基地、曲藝村等,並且依託這一產業,進行上下產業鏈的深度打造,形成自身的核心吸引點,同時發展相關休閒業態。
5. 景區依託型
區位條件較好,生態環境優美,依託周邊著名景區,重點提供旅遊接待服務,以休閒餐飲、娛樂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