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籍女婿回滬後,拒絕接受其岳母和妻子集中隔離。「不違規」的表態,顯得並不那麼理直氣壯

2020-04-01     煙台市福山區檢察院

近日,上海一位英國籍女婿輾轉多國回滬後,拒絕接受其岳母和妻子集中隔離的建議,最後經居委會協調,其岳母妻子將房子留給英國女婿隔離,母女二人則搬到親屬家居住。此事一經媒體報道,立即引起了網絡熱議,居委會備受網絡輿論指責。《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新浪微博發文呼籲:外防輸入,必須一視同仁;俠客島新浪微博公帳號更是言辭犀利:洋女婿不是洋大人!要想防疫質量高,骨頭需要硬一些!

事件熱議的原因,在於兩個背景下的對比效應:一是國際疫情形勢嚴峻的背景,國內輸入風險防控壓力增大,社會大眾普遍希望加強人員入境管控;二是前期一線醫護人員進小區受阻、支援車輛回鄉受阻等事件頻發。

客觀上講,上海市3月17日通報的隔離政策是:「所有中外人員凡在進入上海之日前14天內,有過義大利、伊朗、德國、美國、英國等16個國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一律實施居家或集中隔離14天。」由此來看,英國籍女婿居家隔離並不違反政策要求,因此上海居委會也不得不發文回應「不違規」。但從感性情感上講,社會的不滿情緒則來自於居委會在處理這一事件及事後發文的態度上,所以居委會回應「不違規」的表態,顯得並不那麼理直氣壯。

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每個事件的處理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如果對外國人事件處理符合法律和政策,就要有底氣回應社會輿論的質疑;如果對中國人事件處理違反法律和政策,就要有勇氣追責,並向社會公布追責的結果。一旦相關部門依法作出了決定,無論這個決定傾向於哪個群體,只要符合法律和政策,都應當予以尊重,這本身就是對法律的尊重,也是法治社會之必然。我們的言論自由,應當是建立在尊重法律基礎之上的言論自由。


來源:齊魯石敢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7PlM3EBiuFnsJQV0n4B.html